80%美国AI初创靠中国开源模型“吃饭”!a16z投资人震惊,全球开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8 03:14 1

摘要:a16z的顶级投资人Martin Casado最近捅破了窗户纸:他见的八成美国AI新创,路演时用的都是中国的开源模型。

硅谷AI初创公司到底在靠谁“续命”?

a16z的顶级投资人Martin Casado最近捅破了窗户纸:他见的八成美国AI新创,路演时用的都是中国的开源模型。

这已经不是什么暗流涌动,而是摆在台面上的现实,AI世界的权力天平,正在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悄悄倾斜。

这个“80%”的说法,来自Casado在“20VC”播客里的亲口爆料。

他说的很直白,这只是他基于日常工作看到的“经验之谈”,但作为手握百亿美金、投出过一堆独角兽的行业老炮,他的感觉往往比数据报告更接近真相。

Casado的观点是,整个行业都在担心开源模型的“安全风险”,甚至有人鼓吹要封闭。

但他反问,难道闭源就更安全吗?

恰恰相反,当美国巨头们忙着把模型关进黑箱时,中国的开源力量正在大规模扩散。

他认为正确的应对方式不是封锁,而是加码自己的开源。

可惜,巨头们似乎没听进去。

Meta虽然靠Llama 3在开源社区赚足了声望,但其长远战略已经瞄准了虚无缥缈的“超级智能”,对开放下一代模型的态度变得暧昧不清。

OpenAI就更不用说了,名字里带着“Open”,实际上却成了最封闭的代表。

他们似乎都在痴迷于打造一个无所不能的“AI上帝”,却忽视了脚下正在发生的商业革命。

这场革命的主角,就是那些来自中国的开源模型。

去看看LMSys Chatbot Arena或者Design Arena这种靠真人投票对战的排行榜就知道了。

榜单前排挤满了中国的模型,像阿里的Qwen2、智谱的GLM-4、深度求索的DeepSeek系列。

特别是Qwen2-72B,在很多评测里已经能跟GPT-4掰手腕,但使用成本却天差地别。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创业公司要活下去。

现金流是命根子。

当你可以用一个性能逼近顶尖水平,而且能自己部署、成本可控、数据安全的开源模型时,为什么还要被OpenAI的API按着token收费,忍受它随时可能的价格调整和技术封锁?

选择中国开源模型,对初创公司来说不是一个意识形态问题,而是一个纯粹的商业决策,一道简单的算术题。

这跟传统软件的开源还不一样。

Casado也点明了,你拿到了模型的权重,不等于你能复制它。

重建整个数据和训练流程的成本是天文数字。

所以开源并不意味着“白送”,而是一种更聪明的生态策略。

硅谷还在做着诞生下一个Google或Meta的美梦。

但现实可能是,未来的AI世界里,不会再有那样的绝对霸主。

遍布全球的,将是无数基于高效、廉价、可定制的开源模型生长出来的应用和服务。

而提供这些基础工具的,越来越多地指向了中国。

这事儿确实有点讽刺。

大家总说“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现在看来,对全球的AI创业者来说,能帮他们抓到“商业成功”这只老鼠的,很多都是来自东方的“猫”。

来源:侠叔说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