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的真正危机:不是罗永浩,而是消费者愈发清醒的认知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5 15:53 1

摘要: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上点名西贝:“都是预制菜,还这么贵,吃着恶心。”并呼吁餐厅强制标注预制菜。

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上点名西贝:“都是预制菜,还这么贵,吃着恶心。”并呼吁餐厅强制标注预制菜。

这话一出,直接把西贝推上了风口浪尖。

西贝可不是小品牌,全国将近400家门店,是西北菜系的头部连锁。创始人贾国龙坐不住了,立马回应:“我们没有预制菜!” 还准备起诉老罗,并上线“罗永浩同款菜单”,开放后厨供顾客参观。

那边,老罗也没闲着,连续发了二十多条微博,甚至搞起了直播,悬赏十万找“正宗预制菜证据”。

一来一回,舆论彻底炸锅,#西贝罗永浩互撕#挂在热搜上好几天。

网友们也不客气,扒菜单、查配料、冲官方账号,连带着整个“预制菜”行业都被拉出来重新审视了一遍。

这事之所以能吵成这样,根源就在于一句话:“什么算预制菜?”

按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发布的通知,中央厨房制作再配送的菜肴,并不属于预制菜。

但问题是,消费者认不认这个定义?

有人觉得,只要不是现场现炒就是预制;有人认为,只要食材提前加工、冷冻保存,哪怕门店再加热也是预制;有人干脆直接把“料理包”当成预制菜的代名词。

西贝拼命证明自己“不是预制菜”,但当网友看到菜单上写着“大包南瓜泥”“浓汤宝”这些字眼时,谁还信?

在大众心里,真正非预制的菜,只有一个标准:点完菜,厨师拿新鲜食材直接下锅爆炒,锅气扑面,热气腾腾。

西贝越解释,暴露得越多,反而越显得底气不足。就像有网友调侃的:“你要真不是预制,还解释这么多干嘛?”

西贝这波危机,说到底不是“被冤枉”,而是行业长期积累的消费者不满,终于找到了一个宣泄口。

问题的核心从来不是“你是不是用预制菜”,而是:

你用预制菜,却不告诉消费者;

你降低了成本,价格却丝毫不降;

你用规模化、工业化的方式做餐饮,却还标榜“原生态”、“手工现做”。

消费者不是不能接受预制菜。老乡鸡也用预制菜,但人家标得清清楚楚,价格合理,反而赢得了信任。

西贝的问题是,你想要“标准化的效率”,却不想承担“透明化的责任”。

你既想用工厂流水线压低成本,又想卖出手工现做的溢价,这才是真正让人愤怒的地方。

西贝这场危机,其实是一堂课。

它告诉所有餐饮品牌:透明是新的竞争力,信任是最大的护城河。

消费者越来越清楚自己在买什么、吃什么,他们要的是知情权、选择权,而不是被“套路”和“包装”。

如果你卖的是预制,那就光明正大地说清楚;如果你号称现做,那就别让人看到“大包汤料”和“中央厨房”。

这场风波的受益者,可能是整个行业。

因为它逼得商家必须正视一个现实——预制菜不是原罪,不透明才是。

罗永浩不是“打倒西贝”的幕后黑手,他只是点燃了导火索。

真正让西贝陷入信任危机的,是多年来消费者对餐饮行业**“不透明”“不对等”“不真诚”**的愤怒和失望。

这一次,风暴中心是西贝;下一次,可能是任何一个没有审视自己、没有尊重消费者的品牌。

在人人都能发声、发图、发视频的时代,信任,比一切都贵重。

与其死磕定义,不如直面现实。

与其打嘴仗,不如好好做饭。

来源:老闫侃史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