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侯纯广是利辛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新时代安徽省教书育人楷模。自2011年以来,从新疆和田到西藏山南,他倾情奉献边疆教育,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育人初心。
侯纯广是利辛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新时代安徽省教书育人楷模。自2011年以来,从新疆和田到西藏山南,他倾情奉献边疆教育,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育人初心。
2010年12月,侯纯广响应党的号召,主动申请赴新疆和田地区支教,成为安徽省首批援疆支教老师。2022年5月,安徽省教育厅从全省选派20名优秀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侯纯广再次第一时间报名。2022年8月初,他开始了在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为期3年的支教生涯。
向日常教学要“好成绩”
在新疆和田实验中学,维吾尔族学生的通用语基础差,很多学生不知道课本上的化学术语的意思。针对这种情况,作为化学教师的侯纯广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教育背景,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尝试用更加贴近他们生活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他也注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以便更好地给予指导。每次备课、上课,他都要想方设法地搜寻一些学生们能听懂的词汇,把语速放慢,尽量让他们听清每个字、听懂每个词。对难以理解的词,就随时写下来,注上拼音,专门讲解,课下单独辅导个别学生。通过这些细节上的努力,他与学生们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们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侯纯广开动脑筋,通过采用“通用语+化学术语”教学法和基础循环复习法,所带两个班的化学成绩跃居全年级前两位。
在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侯纯广依据当地学生学情,用心备课、多督促、常鼓励,通过精选习题、一周一测等教学方法,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侯纯广明白,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援藏教师,只有激情和梦想还不够,必须还要有科学的思路和方法。他针对藏区学生的特点调整了教学思路,课堂进度慢一点、教学内容浅一点、课上氛围活一点。同时,他利用课余时间和周末辅导学生,使学生的化学成绩得到明显提高。
在2024年高考中,侯纯广所带班级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2108班的44名学生全部考取本科院校,其中有31人被重点本科高校录取,且该班高考化学平均分位居年级第一。
向教研工作要“好愿景”
在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教务处工作时,侯纯广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和考试等方面细化考评机制,制定和完善了《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量化考核细则》《课堂教学安全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以此激励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23年高考,该校本科达线率为74.42%,较上年增加12个百分点。其中,重点本科达线率为27.45%,创建校以来新高。
侯纯广积极参与传帮带和教研工作,用师徒结对的方式与藏族教师顿珠群宗相互听课,指导顿珠群宗撰写教学反思10篇,上校级公开课5次。为了提升山南市化学学科的教学质量,他主动申请担任山南市高中化学兼职教研员。自2023年3月以来,他组织开展联合专题教研18次,围绕新课程改革和高三复习,上示范课12节,举办讲座7次,参与听评课150节。2023年12月,侯纯广被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聘为西藏自治区“互联网+”高中化学教研工作坊首届成员,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不同市际间的教研和交流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侯纯广通过变“输血”为“造血”,给当地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
向教学实践要“好口碑”
作为一名援藏教师,侯纯广在支教期间,他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播,而且用实际行动浇灌着民族团结之花。
学生平措占堆的母亲因生病需长期吃药,家中收入有限,经济困难;巴桑次仁是单亲家庭,家在那曲,离学校很远,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侯纯广主动与他们结对子,除了给他们一定的物质帮助之外,还针对他们在学习上的薄弱点进行辅导。课后时间,侯纯广常与他们交流谈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努力学习,增强本领,将来为国家建设和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周末休息,侯纯广有时还会多炒几个菜,请在校生到自己住的地方吃饭。在2024年高考中,平措占堆和巴桑次仁都如愿考上了本科,圆梦大学。
在西藏山南市执教期间,侯纯广通过教学实践,结合实际,撰写了《基于新课程背景的西藏地区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创造性思维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实践探析》和《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研究》等。他参与了市级课题《山南市高中学校师生民族团结教育成效研究》《基于爱国主义教育下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和省级课题《“组团式”教育援藏人才传帮带机制与效果研究》。他参与撰写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点亮教育援藏思政工作的明灯》,参加了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
在支教过程中,侯纯广深刻体会到了边疆教育的不易和边疆教师的伟大。面对学生们求知的眼神,他时常感到自己力量的渺小。但正是这份渺小,成了激发了他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侯纯广深知,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因此,他在教学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他们勇敢追求梦想,努力拼搏,将来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
天道酬勤,行成于思。侯纯广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受援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相继被受援学校授予“优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优秀毕业班教师”和“最美援藏教师”称号,被安徽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授予“援藏优秀党员”称号,被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安徽省教育厅授予“新时代安徽省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
十多年来,侯纯广先援疆、后援藏,用热情为边疆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用初心为少数民族的孩子点亮前行之路,给自己的支教生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于这段经历,侯纯广说:“我是亳州教育援疆援藏队伍中的一员,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对祖国边疆这片土地和人民有着深沉的热爱。我愿做一棵扎根边疆的‘黄山松’,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光彩,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贡献自己的力量。”
侯纯广(中)和学生在一起
点评
做有担当的人民教师
□亳州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局长 王林兵
侯纯广责任在肩、使命在心,用行动阐释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担当精神。自2010年以来,他先援疆、后援藏,为促进边疆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亳州贡献。
侯纯广跨越千山万水,克服高原反应,适应恶劣环境,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边疆,用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出色的教育智慧,为和田地区与山南市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生机与活力。他变“输血”为“造血”,帮助当地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
首次援疆,需要毅力;再赴藏区,需要耐力;扎根边陲,需要定力。他向日常教学要“好成绩”,探索出“通用语+化学术语”教学法;他向教研工作要“好愿景”,成为藏区“互联网+”高中化学教研工作坊首届成员;他向民族团结要“一家亲”,有形有感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他向教学实践要“好口碑”,当好“组团式”教育援藏的答卷人。
侯纯广十多年风雨兼程,在广袤而充满希望的边疆土地上践行育人初心,将奔波的身影化为一道动人的风景。他以坚韧和奉献编织起共同发展的纽带,用心用情浇灌“民族团结之花”,引导“边疆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中华文化自信。
春风化雨,成绩喜人;润心育生,成果励人;天道酬勤,成效催人。药都、天山根连根,亳州、山南心连心。侯纯广远离家人,辞别同事,舍小家、为大家,展示了亳州教师的风采。
来源:安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