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敢信吗?一千多年前的中原战场上,曾出现过一桩旷古奇闻——一支军队里,居然同时窝着五个未来的皇帝。
李存勖有多神奇?亲手带出了五个皇帝 ,五帝并肩作战 千年罕见奇观。
你敢信吗?一千多年前的中原战场上,曾出现过一桩旷古奇闻——一支军队里,居然同时窝着五个未来的皇帝。
他们穿着同样的铠甲,挥着同款的长刀,在漫天血光里砍翻敌人时,谁也想不到几十年后,这几人会各自登上帝位,把五代十国的天下搅得天翻地覆。
这事儿得从公元907年说起。那一年,朱温把大唐的最后一块遮羞布扯了下来。
朱温
这个曾经给唐朝当节度使的糙汉,杀尽了李唐宗室,在洛阳称帝建了后梁。
消息传到太原,晋王李克用气得把牙都咬碎了。他是沙陀人,却打小认大唐当亲爹一样,朱温篡唐这事儿,在他眼里比杀了他亲爹还难受。
从此,李克用就带着沙陀铁骑跟后梁干上了,可这老李勇猛是勇猛,就是缺了点脑子。
跟朱温打了十几年,地盘没抢着多少,自己反倒被耗得油尽灯枯。
公元908年,李克用咽气前,把儿子李存勖叫到床边,拿出三支箭:"梁贼、燕王、契丹,这三个是咱家的死仇,你得替爹报仇!"
那会儿李存勖才二十出头,却比他爹多几分心眼。
他看着病榻上喘气的老爹,攥紧了拳头没说话,心里却早把账本翻了个遍——朱温那老东西,还有他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子,等着吧。
李存勖
一、梁家父子作死,李家小子捡漏
朱温建后梁那几年,中原大地成了个大筛子,到处是窟窿。
后梁的地盘上,苛捐杂税比地里的草还多,老百姓要么逃进山里当土匪,要么就得等着被抓去当炮灰。
可朱温不管这些,他晚年更荒唐,居然跟自己的儿媳妇们不清不楚,最后被亲儿子朱友珪一刀捅死在龙床上。
朱友珪杀了爹,自己当了几天皇帝,又被弟弟朱友贞推翻。
后梁就这么在"子杀父、弟杀兄"的闹剧里耗着,朱友贞上台后更没出息,整天躲在宫里喝酒,把朝政扔给一群奸臣。
这时候的李存勖,正在太原厉兵秣马。他跟他爹不一样,不光能亲自拎着长枪冲阵,还懂怎么算计。
公元911年,他率军在柏乡把后梁军揍得哭爹喊娘,缴获的粮草辎重够太原军民用三年;
公元921年,他又在河北把来犯的契丹人打跑,让耶律阿保机好几年不敢南下。
就在李存勖跟后梁军在德胜城(今河南濮阳)对峙时,后院突然起了火。
盟友赵王王镕被养子张文礼一刀砍死,这张文礼还想脚踩两只船,一边跟李存勖磕头,一边偷偷给后梁和契丹送密信。
李存勖气得拍了桌子。王镕跟他爹李克用是拜把子兄弟,当年一起喝过血酒,如今被自家养子害死,这口气咽不下。
他本想分兵去收拾张文礼,可后梁那边的探马早就把消息报给了大将戴思远。
戴思远觉得机会来了:李存勖要是分兵,德胜城必定空虚,只要拿下这座城,就能渡过黄河直捣太原。
这老小子没等李存勖动手,就带着十万大军扑向了德胜城。
李存勖
二、德胜城下,五个未来皇帝的血拼
公元921年十月,戴思远的后梁军黑压压一片,把德胜城围得水泄不通。
城头上,李存勖穿着明光铠,手里的长枪在阳光下闪着冷光。他身边站着几员大将,个个都是能以一当百的狠角色。
"左军交给李嗣源,右军归符存审,"李存勖的声音透过风声传出去,"今天要么把梁军砍成肉泥,要么咱都死在这儿!"
先说说左军主将李嗣源。他是李克用的养子,跟李存勖算义兄弟,这会儿已经快五十岁了,可骑在马上跟座山似的。
此人早年跟着李克用打了半辈子仗,身上的伤疤比军功章还多,最擅长带着骑兵绕后偷袭。
右军主将符存审更厉害,他是沙陀军中的"活地图",哪儿有河、哪儿有坑都门儿清。
李嗣源
后来他儿子符彦卿成了宋朝的大将,不过这会儿,他正盯着后梁军的阵型,琢磨着怎么挖坑让对方跳。
李存勖自己带中军,身边跟着两个年轻人。一个是石敬瑭,二十多岁,脸膛黝黑,手里的刀比别人的沉三成。
另一个是李从珂,李嗣源的养子,性子跟野马似的,总爱带着几十人就敢冲敌阵。
战斗打响时,后梁军的箭跟下雨似的往城上射。李存勖一夹马肚子,率先冲出城门,石敬瑭紧跟其后,两人像两把锥子扎进梁军阵里。石敬瑭杀得兴起,一刀把梁军一个校尉劈成两半,可没等他回神,对方一员裨将照着他的马腿就是一刀——那战马的披甲被砍断,嘶鸣着栽倒在地。
眼看一群梁军举着刀扑过来,石敬瑭心里一凉。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小校铠甲的汉子疯了似的冲过来,手里的长矛舞得像风车,三两下就把梁军捅翻一片。
石敬瑭
"将军快上马!"汉子把自己的马让过来,自己跳上石敬瑭那匹没鞍的马,护着他往外冲。
这汉子叫刘知远,当时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校,可谁能想到,二十多年后,他会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
另一边,李从珂玩了把险的。他带着三十多个骑兵,脱下铠甲换上梁军的衣服,混在溃兵里往梁军大营钻。
到了营门口,这伙人突然扯掉伪装,举着刀就喊:"李存勖杀进来了!"梁军本来就打了败仗,一听这话慌了神,大营里的人你踩我我撞你,乱成一锅粥。
李嗣源趁机带着左军从侧翼杀到,符存审的右军又堵住了梁军退路。
这一仗从早上打到天黑,黄河边的沙滩都被血染红了,后梁军死了足足三万多人,丢的粮草、盔甲能堆成座小山。
戴思远骑着马往南逃,跑的时候连靴子都丢了一只。
三、谁能想到,这群砍人的糙汉后来都成了皇帝?
德胜之战打完,李存勖在军帐里摆庆功酒。他端着酒碗走到符存审面前:"老将军,今天多亏了你断敌退路。"
又拍着石敬瑭的肩膀笑:"敬瑭啊,下次可得看好自己的马。"石敬瑭红着脸没说话,倒是刘知远站在一旁,腰杆挺得笔直。
那会儿谁也没把这事儿往心里去,可多年后再看,这帐里坐着的,竟是未来三个朝代的皇帝。
先说说李存勖。两年后的公元923年,他在魏州(今河北大名)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
这小子确实有本事,当年冬天就率军打进后梁都城开封,把朱友贞逼得自杀,报了他爹的仇。
可当了皇帝的李存勖像变了个人,天天躲在宫里看戏,还给自己取了个艺名"李天下"。
有次他在台上喊"李天下何在",一个伶人上去就给他一耳光:"天下只有皇帝一人,你喊谁呢?"
他居然还乐呵呵地赏了伶人钱。公元926年,军中兵变,李存勖想带兵平叛,可将士们骂着:"你给戏子发钱,给我们发过啥?"
最后他被流箭射死,死的时候才四十二岁。
接着上位的是李嗣源。李存勖死后,六十一岁的李嗣源被将士们推上皇位。
这老爷子倒是个好皇帝,上台就把宫里的伶人全赶走,还减免赋税,老百姓都叫他"贤明主"。
可他晚年耳朵不好,听了小人的话,逼得儿子李从荣起兵,最后自己活活气死了。
李嗣源一死,李从厚继位,养子李从珂就跟开始跟李从厚争皇位。李从珂打仗猛,带着军队打进洛阳,把李从厚赶下台,自己当了皇帝。
可他跟石敬瑭不对付,总觉得石敬瑭要反。公元936年,他逼得石敬瑭投靠契丹,还割了燕云十六州当见面礼。
契丹人帮石敬瑭打进洛阳,李从珂带着传国玉玺登上玄武楼,一把火给自己烧了个干净。
石敬瑭靠着契丹当上皇帝,建立后晋,可这皇位坐得不安稳。契丹人总来要钱要粮,还骂他"儿皇帝"。
他死后,侄子石重贵想硬气一把,跟契丹翻脸,结果被契丹人打进开封,后晋就这么亡了。
最后轮到刘知远。契丹人在开封烧杀抢掠,老百姓恨得牙痒痒。
刘知远当时在太原当节度使,一看机会来了,打着"复中原"的旗号起兵,没用半年就打进开封,建立后汉。
可他儿子刘承祐是个愣头青,上台就杀大臣,结果被部将郭威推翻,后汉只存在了四年。
算下来,从德胜之战到后汉灭亡,不过二十三年,这五个曾并肩作战的人,你方唱罢我登场,把中原搅得鸡犬不宁。
老百姓刚送走一个皇帝,又迎来一个,赋税越来越重,徭役越来越多,有首民谣说得心酸:
"皇帝换得快,百姓活不来,年年刀兵起,尸骨没人埋。"
四、千年一遇的奇观,藏着乱世的无奈
现在再回头看德胜之战,真是越想越唏嘘。
那一天,李存勖、李嗣源、李从珂、石敬瑭、刘知远五人,或许曾在同一面旗下喝同一坛酒,或许曾背靠背抵挡过同一波敌人。
他们都是沙陀人(刘知远是汉族,但长期在沙陀军中),都在乱世里靠刀子博前程,可最后却成了互相砍杀的对手。
为啥一支军队里能出五个皇帝?说到底,还是因为五代十国太乱了。
那时候没有谁是"天选之子",谁手里有兵、有地盘,谁就能当皇帝。
李存勖靠的是父亲留下的家底,李嗣源靠的是军中威望,石敬瑭靠的是契丹撑腰,刘知远靠的是瞅准时机——
他们的皇位,都不是稳稳当当来的,自然也坐不长久。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帝王同框"的奇观,在中国历史上确实独一份。
秦汉也好,唐宋也罢,哪有过五个未来的皇帝在同一场战役里并肩作战?
也只有五代十国这样的乱世,才能催生出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历史巧合。
只是这巧合的背后,是无数百姓的血泪。
就像德胜之战后,黄河边的百姓去收尸,发现好多年轻的士兵手里还攥着没吃完的半块麦饼——
他们或许是被抓来的壮丁,或许是想混口饭吃的流民,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拼死对抗的军队里,藏着五个未来的皇帝。
来源:懂历史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