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四轮谈判前翻脸!特朗普想逼中方屈服答应,他才能干成这件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5 14:33 1

摘要:美国商务部在美国时间9月12日,也就是北京时间的13日,甩出了一份新的制裁名单,23家中国实体赫然在列,其中半数都跟半导体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怪不得特朗普着急举行第四轮中美经贸谈判,因为只有逼中方屈服,他才能干成这件事

美国商务部在美国时间9月12日,也就是北京时间的13日,甩出了一份新的制裁名单,23家中国实体赫然在列,其中半数都跟半导体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份名单上,上海微电子(SMEE)、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这些名字,显然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美方给出的官方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这些实体支持了中国的先进半导体和生物技术,威胁到了美国的国家安全

这套说辞,大家都不陌生。把目标企业扔进“实体清单”这个黑屋子,就意味着它们的海外供应链随时可能被一刀切断。

这种在重要谈判前夕极限施压的剧本,之前已经上演过好几次。还记得吗?第二轮谈判开始前,EDA软件还有C919发动机一下子就成了被针对的目标。历史总是在重复,但这次的算盘,打得似乎更加复杂。

特朗普这次出手,表面上看,是为了在谈判桌上多抓几张好牌,逼着中方在关键问题上低头。但如果你真这么想,那就太小看他了。就在同一天,他在福克斯的节目上放出狠话,说要对俄罗斯采取“非常、非常强硬”的手段

这两件事,看似毫无关联,其实内里通着筋脉。特朗普真正的意图,可能并不是要跟中国硬碰硬地打一场两败俱伤的科技战。他更像是在玩一招“借力打力”,把对中国的制裁,和遥远的俄乌冲突捆绑在了一起

他的算盘是,通过制裁与中国半导体相关的企业,来向北京施压,迫使中国去压制俄罗斯,比如停止进口俄罗斯的石油,从而彻底掐断俄罗斯的经济命脉。这可比美国亲自下场要省力得多,也安全得多。

当然,还有一层不能忽视的因素,那就是他国内的压力。最新的民调显示,因为经济问题,他的支持率一口气掉了8个百分点。在选民面前,挥舞制裁大棒,展现对华强硬姿态,无疑是一剂稳固基本盘的猛药。

为了让这盘棋下得更大,特朗普把目光投向了大西洋对岸的盟友们。他开始鼓动北约、欧盟和G7这些国家,让他们也加入对华强硬的贸易阵营,充当这场博弈的“炮灰”。

他敦促北约国家,以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为借口,对华加征高达50%甚至100%的二级关税。特朗普甚至给出了承诺:只要你们先上,美国马上就跟进

这手算计可谓是阴险至极。他想让中欧之间先斗个你死我活,消耗彼此的实力,然后自己再从容下场,坐收渔翁之利。

而欧洲那边,也确实有自己的小九九。像法国总统马克龙等人,一直渴望能在未来的俄乌和平谈判中抢占一个有利位置,提升自己的地缘政治影响力。这种心态,恰好被特朗普所利用。

奥地利外长赖辛格的公开喊话,就像是这盘棋局中的一声应和。他明确要求中国必须对俄罗斯施压,否则就要准备好迎接来自欧美更严厉的制裁。欧洲似乎正在被一步步推向不得不选边站的艰难境地

面对美方咄咄逼人的组合拳,北京的反应速度和力度,与2018年时那种被动应战的局面,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几乎就在美方制裁名单公布的24小时之内,中方一套立体的反制措施就摆上了台面。

首先是商业层面,中国商务部直接宣布,对从美国进口的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这一招打得非常精准,瞄准的正是美国在全球市场占有绝对优势的40nm以上成熟制程芯片

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动摇美国企业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半导体市场的根基。

紧接着,法律的武器也被举了起来。针对美国对华芯片产业的一系列打压,中方针锋相对地发起了“反歧视调查”。这一下,就把单纯的实力对抗,拉到了国际贸易规则的框架下进行博弈,在法理和道义上抢占了先手。

商务部的公开质问更是掷地有声,直接点破美方在谈判前夕搞小动作的真实意图,把压力又抛回给了华盛顿。

更重要的是,这次不再是政府的单打独斗。中国半导体协会、中国机电商会纷纷发文力挺,整个行业迅速形成了统一战线,展现出空前的团结。

如果说商业和法律反制是摆在明面上的招数,那么科技领域的突破,则是中方最硬的底气。几乎就在美方宣布制裁的同一时间,中科院对外公布,在“超导量子芯片”这一前沿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宣示了,这是一种战略回应,用事实告诉全世界:技术封锁是行不通的。核心技术,终究是要靠自己

回望2018年,国产芯片被断供的事件,彻底打碎了国内“造不如买”的幻想,也重新唤醒了那段关于鸦片战争“器不如人”就要挨打的历史记忆。

几年过去,中国的芯片产业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前八个月,半导体设备的进口额同比下降了25%,这个数字背后,是国产替代的加速。

从长江存储的232层NAND闪存技术,到中芯国际的7nm工艺,一个个技术节点的突破,正在构建起中国自己的全产业链能力。

历史是一面镜子。美国当年通过一纸《广场协议》成功打压了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如今想在中国身上故技重施。但他们似乎忘了,极限施压从来都是一柄双刃剑

苏联被西方世界全面封锁后,硬是逼出了“能源武器”这张王牌。日本东芝在被美国制裁后,反而研发出了更先进的发动机技术。

就连美国自己,也在2019年对华为的断供中付出了惨痛代价高通等一众半导体巨头因此损失了高达120亿美元的订单,股价应声重挫

结语

美国手握技术霸权,试图通过盟友体系复制冷战时期的成功。而中国则拥有稀土资源、庞大的内需市场以及日益完善的产业链作为筹码。

牌局已经开始,双方都亮出了自己的底牌。这场博弈的最终结局,不仅将决定中美两国未来几十年的国运走向,也必将深刻地改写全球科技霸权的剧本。

当极限施压的喧嚣褪去,真正决定未来的,永远是那些扎根于自主创新的每一次技术突破,是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的坚韧守护,是一个国家对 “掌握发展主动权” 的坚定信念。这条路或许漫长,但每一步向前,都在为破局写下最坚实的注脚。

参考资料:

来源:屏风浊影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