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28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近日在山东济南举办,国内外肿瘤领域专家学者齐聚泉城,分享前沿研究成果与临床经验。值此契机,一场聚焦肿瘤防治的“科普秀”——2025人民好医生肿瘤防治科普行动科普作品展(以下简称科普展)也在济南拉开帷幕,现场人头攒动,
“肿瘤科普知识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入脑入心,期待这样的科普作品展‘多多益善’。”
“通过这次肿瘤科普展,我学会了如何早期识别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也掌握了很多科学预防知识,回去要分享给家人朋友。”
第28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近日在山东济南举办,国内外肿瘤领域专家学者齐聚泉城,分享前沿研究成果与临床经验。值此契机,一场聚焦肿瘤防治的“科普秀”——2025人民好医生肿瘤防治科普行动科普作品展(以下简称科普展)也在济南拉开帷幕,现场人头攒动,好不热闹。观众在各个主题科普区域驻足,或仔细阅读展板上的科普作品,或拿起手机拍照收藏健康“笔记”。原本专业深奥的肿瘤防治知识,在此刻具象为生动有趣的生活智慧。
科普展现场,多位肿瘤领域专家、科普达人分享肿瘤科普的巧思与创新。“三级预防是肿瘤防治的核心策略,做好肿瘤科普工作同样也要遵循三级预防的主线,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差异化的科普策略。”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委、四川省肿瘤医院林桐榆解释说,“例如,对于普通大众,科普内容应侧重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比如合理膳食、规律运动和戒烟限酒等基础预防知识,帮助人们建立主动预防肿瘤的意识;对于高危人群,则需要更具针对性的早期筛查科普,讲解各类肿瘤的高危因素、早期症状及筛查方法,促进早诊早治;对于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科普重点应侧重规范治疗、心理调适及最新治疗进展等方面。”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李乐平认为,肿瘤防、筛、诊、治、康的全程管理需要多学科协作,而科普工作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他举例说,在临床中发现很多患者因对肿瘤治疗存在误解而延误病情,这就需要通过科普将专业的治疗理念转化为患者能听懂的语言。“肿瘤科普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当好科普的创作者和传播者,让大家不再谈癌色变,能够科学认识肿瘤,积极应对。”李乐平说。
“科普展不仅是知识的传播平台,更搭建了医患沟通的桥梁,让专业的医疗健康知识以更亲民的方式走进公众生活,为推动全民肿瘤防治意识提升注入了新动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涛说,“癌症是可防可治的,正确认识、及时处理、规范治疗是肿瘤防治的关键,也是我们开展科普创作的重要选题。希望通过本次科普展,能够激励更多医务工作者创作优质科普,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尽早实现。”
作为一名短视频健康科普创作达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陶思丰现场以《秉承医者初心,笃行健康科普》为题,分享了自己创作经验和科普感悟。“科普的意义在于把‘事后救治’变成‘事前拦截’,从而主动规避潜在的健康风险和经济负担。同时,有效的科普也能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给临床‘泄洪减压’。”陶思丰建议,科普创作要秉承医者初心,耐着性子做科普,不要急于求成。在表达上要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讲老百姓想听的内容,不要急于输出专业内容。在科普创作过程中要坚守科学循证原则底线,不要人云亦云,误导受众。
作为本次科普展的支持方代表,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田勇分享了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助力科普工作的理念与实践。“齐鲁制药深知,我们的责任不仅在于研发和生产高质量的药品,更在于积极参与构建从预防、诊断、治疗到康复的全方位健康保障体系。科技创新是抗击疾病的利器,而科普教育则是照亮预防之路的明灯。肿瘤防治仅有好药远远不够,降低肿瘤发病率、提高早诊早治率,科普宣传与疾病教育必须走在前面。”田勇表示,未来,齐鲁制药将积极支持肿瘤防治科普事业,让更多有温度、有深度、有力量的科普精品,造福更多百姓。
在“科普大家谈”环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柳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袁瑛、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健、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李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斯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永恒、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孙燕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于梦媛等肿瘤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围绕“肿瘤科普创作要点”“提升医务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积极性”“人工智能赋能科普工作”等议题展开探讨。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肿瘤科普工作需要持续创新传播形式与内容载体。同时,通过人工智能问答机器人、个性化科普内容推送等手段,能够实现科普服务的精准化与便捷化,满足不同个体的健康需求。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科普激励机制,鼓励更多医务工作者投身科普创作,真正让肿瘤防治知识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守护公众健康的坚实屏障。(耿亚柯)
来源: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