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袈裟的怒目金刚:巨赞法师的乱世佛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1 20:00 1

摘要:1944年深秋,广西桂林的山谷中弥漫着硝烟与血腥。一名身着僧袍的中年僧人手持大刀,僧衣已被鲜血浸透,分不清是敌人的还是自己的。他怒吼一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刀刃劈向日军,身后是瑶族战士与僧众的喊杀声。这场伏击战,130余名日寇倒在血泊中,而这位僧人,正是

巨赞法师

引子:血色袈裟下的抉择

1944年深秋,广西桂林的山谷中弥漫着硝烟与血腥。一名身着僧袍的中年僧人手持大刀,僧衣已被鲜血浸透,分不清是敌人的还是自己的。他怒吼一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刀刃劈向日军,身后是瑶族战士与僧众的喊杀声。这场伏击战,130余名日寇倒在血泊中,而这位僧人,正是中国佛教史上最传奇的“战士”——巨赞法师。

一:从书生到僧侣——乱世中的觉醒

1908年,巨赞法师出生于江苏江阴一个富庶之家,原名潘楚桐。少年时,他目睹五卅惨案中同胞的惨状,愤然加入学生游行,埋下救国火种。1927年,他考入上海大夏大学,受马克思主义与进步思想感召,秘密投身革命,却因国民党迫害流亡杭州,藏身灵隐寺。

1931年,他在灵隐寺剃度出家,法号“巨赞”。青灯古佛下,他研读《华严经》《四论》,却始终无法忘怀民间疾苦。某日,他问师父却非法师:“佛说慈悲,何以渡乱世苍生?”师父答:“佛有慈悲,亦有金刚怒目。”这句话如惊雷般劈开他的迷茫。

二:佛门中的抗日烽火

1937年,日军铁蹄踏碎山河。巨赞法师辗转湖南、广西,目睹日军暴行:村庄焚毁、妇孺遭戮。他悲愤交加,在日记中写道:“佛门清净,然国破家亡,何以为寺?”

1939年,他在南岳成立“佛道教救难协会”,号召僧人“以菩萨心肠,行金刚手段”。叶剑英闻讯赶来,与他彻夜长谈。周恩来亲题“上马杀贼,下马学佛”相赠,成为佛教界抗日旗帜。巨赞法师身披袈裟,奔走于前线:培训僧侣战地救护,创办《狮子吼》月刊唤醒民众,甚至亲自教授游击战术。有僧人质疑:“杀生岂非破戒?”他凛然道:“斩业非斩人,杀魔为护生!”

三:桂林血战——袈裟染赤的修罗场

1944年秋,日军猛攻桂林。巨赞法师联合瑶族首领李荣保,率僧众与民兵潜伏于狭窄谷口。是日阴雨绵绵,日军行军至山谷,忽听一声佛号响彻云霄:“杀!”巨赞法师挥刀跃出,如罗汉降世。刀刃翻飞间,日寇头颅滚落,血溅僧袍。瑶族战士受其鼓舞,以土枪、长矛殊死搏杀。此役歼敌130余人,日军溃逃时惊呼:“中国和尚是魔鬼!”

战后,巨赞法师写下《瑶山十日》,详述战况。周恩来闻讯感叹:“此乃真罗汉!”而他抚刀长叹:“此身已堕地狱,但求众生得渡。”

四:硝烟散尽后的佛心

1949年10月1日,巨赞法师作为唯一僧人代表登上天安门城楼。望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他合十默诵《心经》,泪湿袈裟。新中国成立后,他推动佛教改革,主张“生产化”与“学术化”,率僧众垦荒种茶、创办佛学院,将人间佛教理念付诸实践。

晚年,他常对弟子说:“佛不在西天,在人间苦难处。”1984年,巨赞法师圆寂前,留下最后一偈:“冰雪验人生,红尘即道场。”

尾声:怒目与慈悲的双面袈裟

巨赞法师的一生,是佛门戒律与民族大义的激烈碰撞。有人诘问:“杀人破戒,岂能成佛?”然其临终所言,或许是最好的答案:“地藏菩萨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愿效仿——若杀百魔可救苍生,甘堕无间!”

今日灵隐寺钟声依旧,禅房墙上悬挂着周总理的题词,与巨赞法师染血的袈裟并列。一纸一衣,无声诉说着一位僧人在乱世中以血为墨、以刀为笔,写就的悲壮佛偈。

来源:小蔚观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