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七十载岁月如歌。党中央始终牵挂新疆,高度重视新疆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审视、谋划、部署新疆工作,不断深化对治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引领新疆改革发展稳定开辟新境界。
当第一缕阳光拂过天山山脉,新疆的一天悄然拉开序幕。
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迎来又一批国内外游客;
喀什古城里维吾尔族工匠精心雕琢铜器;
伊犁河谷的哈萨克族牧民赶着牛羊,追逐四季牧场;
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族护边员沿着先辈足迹穿梭于山间;
吐哈盆地的风车和光伏板将清洁能源不断地输送出去……
七十载岁月如歌。党中央始终牵挂新疆,高度重视新疆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审视、谋划、部署新疆工作,不断深化对治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引领新疆改革发展稳定开辟新境界。
七十载砥砺前行。166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传统与现代交融,古老与年轻并存,自然与人文相生,秩序与活力兼具,共同交织成五彩缤纷、欣欣向荣的新疆。
一个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正呈现于世人面前。
思想引领 天山焕新
在新疆日报社(集团)的新疆图片库中,一张泛黄照片承载着历史重量——帕哈太克里乡农民高举毛泽东主席亲笔回信,乡亲们脸上洋溢着阳光般的笑容。
那是70多年前的一个春天,帕哈太克里乡作为喀什土地改革的先期试点,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减租反霸和土地改革运动。
在当时举办的庆祝土地改革胜利大会上,农民们以诗歌形式给毛主席写信,诉说旧社会的血泪与新生的喜悦。
之后,大家收到了毛主席亲笔回信:“你们已经从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缚中获得解放,希望你们在爱国丰产的口号下,更加团结,努力生产,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并在这个基础之上,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七十年沧海桑田,当时的期许已化作帕哈太克里乡沃野中的金色稻浪。
改革开放后,新疆和全国同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帕哈太克里乡改变传统的水稻撒播种植模式,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全乡水稻产量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
如今,帕哈太克里乡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水稻产地,当地的弱碱性大米深受市场欢迎。乡村旅游风生水起,贫穷落后面貌成为历史。
天山南北,发生亘古未有巨变的,又何止一地。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殷切关注新疆这片土地,始终牵挂新疆各族人民的前途命运。从和平解放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从改革开放到迈向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新疆从荒凉走向繁华、从贫瘠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
草长莺飞、绿意盎然,2014年4月,又是一个美好的春天。距离帕哈太克里乡十几公里的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2014年4月28日,永远忘不了那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村,对大家说,‘我来看你们,就是要验证党的惠民政策有没有深入人心,是否发挥了作用’。”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这些年,在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村里大变样,各项产业红红火火,大家生活舒心幸福。”
那一年,4天的视察行程里,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把握、谋划新疆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指出“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要放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上”。
一个月之后,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总目标。新疆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此后,总书记多次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新疆工作。2020年9月,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正式提出并全面系统阐释“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强调要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为进一步做好新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新疆工作的集中体现,是引领新疆工作守正创新、胜利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做好新疆工作的纲和魂。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就一定能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新疆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
同心熔铸 团结奋进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新疆视察,在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新城西门村的红石榴文化广场,当总书记对村民讲起“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话音未落,村民们不约而同地响亮回答:“紧紧抱在一起!”
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场合以“石榴籽”一词比喻民族团结。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交融汇聚、多元一体,这是石榴籽的特点,也是中华民族的特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越是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越需要团结奋斗。
202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兵团工作汇报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尉犁县兴平镇达西村石榴巷,互嵌式居住着十几户维吾尔族和汉族村民,村民们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团结奋斗,每户门口的标识牌上都记录着动人的故事:吐尔逊·司马义家,二十多年如一日照顾患病的弃婴,是“无私大爱之家”;牙生·芒力克吃苦耐劳,经营着一家烤包子店,是“自主创业之家”;艾合买提·艾米都大力推进庭院养殖,是“养殖能手”……
每年春节,巷子里的居民一起吃年夜饭的传统从未间断。共品佳肴、互道祝福,生活在石榴巷的人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约定: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家风,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达西村全体村民回信指出,“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每家每户,把生产搞得更好,把民族团结搞得更好,让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
如今的达西村,不仅发展庭院经济、牛羊养殖,还打造了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建设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文明村、民族团结村。
在塔城市,不论是漫步在大街小巷,还是走进公园绿地,总能听到欢快明亮的手风琴声。手风琴不仅反映着塔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媒介。每逢节假日、亲朋好友聚会时,大家都会在手风琴的伴奏下载歌载舞。
今年8月17日,一项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在塔城市诞生——5282人手风琴合奏《我的祖国》,成功挑战“最大规模的手风琴合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不仅是音乐界的盛事,更是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典范。此次创举既是塔城的骄傲,也是中国的荣耀,更为全球手风琴文化发展树立了新标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手风琴联盟主席米高·帕塔里尼对此高度评价。
小至一个家庭、一个村庄,大到一个乡镇、一座城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共建美好家园的精神早已深深刻在新疆各族群众心间,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奋发向未来的信心更足了。
兴业强疆 阔步未来
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面临新机遇,要有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疆发展寄予厚望,强调要深刻认识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紧密联系,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
党中央坚持站位全局、着眼长远,把新疆工作放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研究谋划,赋予新疆“五大战略定位”。
新疆各地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充分发挥资源、区位等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
初秋时节,天高云淡。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作业场里,闪亮的铁轨纵横交错,沿着丝路古道一路向西,龙门吊繁忙工作,中欧班列整装待发。从这里出发,中国制造的产品2天抵达哈萨克斯坦,8天抵达俄罗斯,16天抵达荷兰,国际大通道快捷高效。
高山大漠,油气和战略性矿产资源产能持续释放;辽阔戈壁,风机叶片和光伏电板将风、光资源转换成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绿意葱茏,沃野千里,广袤农村一片欣欣向荣……
自治区党委统筹发展和安全,抓住难得机遇、积极主动作为,加强系统谋划,释放优势潜力,不断把各方面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进入9月中旬,全疆各地棉花陆续开始采收,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雪白的棉花被采收机打成一个个棉包……如今的新疆,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棉库”、正在崛起的“西部粮仓”、享誉全国的“瓜果之乡”。
哈密,总投资1700亿元的全球首个应用二代技术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建设紧锣密鼓进行中;
和田,火烧云铅锌矿、大红柳滩稀有金属矿开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南疆首个千万千瓦级“沙戈荒”风光火储外送基地项目——“疆电外送”第四通道电源项目加快推进……
如火如荼,风生水起。从一块煤到一朵棉花,从一粒小麦到一度电,新疆锚定“五大战略定位”奋楫前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高歌猛进,为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积势蓄能。
回望一路走来的笃实足迹,万千气象喷涌激荡。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之初,GDP仅12.31亿元,改革开放后,1985年突破百亿元,1997年突破千亿元,2017年突破1万亿元,2024年突破2万亿元,新疆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的时间不断缩短。
2024年,新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3万元台阶,达30899元,各族群众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甜。
光阴不系过往,江河向前奔腾。立足新起点,2600多万天山儿女将全力以赴,共同奋斗,用汗水浇灌未来,用拼搏耕耘成功,用付出收获幸福!(刘翔)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