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已经进行到第二赛段第一场,18强的竞争。选手来自全国不同的工作岗位,有地方主持人、记者、在校大学生、教师等,他们的表现我们带来了诸多感受。
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已经进行到第二赛段第一场,18强的竞争。选手来自全国不同的工作岗位,有地方主持人、记者、在校大学生、教师等,他们的表现我们带来了诸多感受。
专业与创新的碰撞:选手们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如北大在读硕士林祉祎,在自我展示和新闻评述环节,文本结构设计精密,镜头感知力和微表情管理精准,声压控制出色,思维敏捷,能快速建立跨领域知识关联。同时,比赛也不乏创新元素,如王嘉琦在即兴评述环节一人分饰多角,虽创意十足,但也引发了关于新闻主播如何平衡创意与专业的思考。
多元与包容的展现:参赛选手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仅有来自传统媒体的主持人,还有新闻博主等破圈参赛。如空乘专业出身、就职于短视频平台的姜年辉,以及来自基层的乡村草根主持人季千艳等,他们带来了不同的视角和风格,体现了当下传媒行业对主持人能力评价标准的转变,更注重与观众的有效沟通和信息的真正触达。
点评的犀利与深刻:评委康辉和鲁健的点评成为一大看点。康辉点评专业且温和,既能指出问题又能给予鼓励;鲁健则风格犀利,毫不留情地直击选手弱点,如对一位地方台新人“基本功不扎实”等问题直接批评。这种不同风格的点评引发了观众的讨论,有人认为鲁健的点评虽严厉但能让选手快速成长,也有人觉得缺乏温度。
科技与主持的融合:大赛在赛制和舞台呈现上融入了科技元素,新增的搭档主播环节和特别设置的XR演播室,不仅考验了选手的默契与协作,也让比赛的科技感拉满,展现了媒体发展的新方向。
来源:完全化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