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府办公大楼的灯光亮至深夜,市长周志红的办公室里烟雾缭绕,她面前的香炉插着三炷清香,桌角散落着几张黄色符咒。
2024 年 10 月的荆州,秋虎正烈。
市政府办公大楼的灯光亮至深夜,市长周志红的办公室里烟雾缭绕,她面前的香炉插着三炷清香,桌角散落着几张黄色符咒。
这位以 “铁腕” 著称的女市长,此刻正对着罗盘念念有词。
突然,走廊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纪委监委的办案人员推门而入时,香炉里的最后一缕青烟恰好笔直升起,随后骤然折断。
第二天,荆州本地论坛出现一篇标题《楚望台秋声》的短文,通篇描写古城落叶景致,却在文末隐晦提及 “楚王台畔风渐紧”。
知情人会心一笑 —— 这位湖北官场的 “明星女性”,终究没能熬过这个多事之秋。
汉江新政:从谷城到仙桃的进阶路
1971 年出生的周志红,有着湖北谷城女子特有的韧劲。
1989 年她考入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1993 年毕业后进入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担任辅导员,六年后重返母校科社所攻读经济法硕士。
这份系统的学术训练,为她后来在官场游走奠定了独特优势 —— 既有基层干部的实干做派,又擅长用理论包装政绩。
2002 年,周志红踏入政界,从京山县科技副县长起步,用十四年时间完成从副县级到正县级的跨越,历任县委常委、县长、县委书记。
在京山任职期间,她推行 “全民招商” 运动,首创的 “早餐会招商” 模式曾被全省推广
—— 每周一清晨,县招待所的包厢里总会坐着几位企业家,周志红带着相关部门负责人轮流敬酒,酒过三巡便拍板项目落地。
有老干部回忆:“她喝白酒像喝水,签合同从不用草稿,说‘周县长的酒桌就是最高效的会议室’。”
这种作风让京山的 GDP 在五年间翻了一番,但也留下不少 “喝酒签的糊涂合同”,为后来的纠纷埋下伏笔。
2016 年,周志红调任湖北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副厅级),两年后外放仙桃担任市委书记。
在这座江汉平原的工业强市,她以 “创城” 为名掀起城市改造风暴。
2020 年 6 月的突击检查中,面对干河路的乱搭滥建,她当场对镇长撂下狠话:“三天拆不完,你就去纪委说明情况。”
结果不到 48 小时,绵延两公里的违建商铺全部夷为平地,被市民称为 “周末闪电战”。
在仙桃创城的一百天里,周志红平均每天工作 18 小时,创下 “一天考察六个乡镇、连夜开会到凌晨三点” 的纪录。
她要求所有单位门口必须悬挂 “志在必得” 的横幅,这种近乎偏执的执行力,让仙桃如愿拿到 “全国文明城市” 称号,却也让财政背上了 30 亿元的债务。
有干部私下抱怨:“她要的是奖牌上的字,不是老百姓碗里的饭。”
这段时期,周志红构建起自己的 “朋友圈”。
通过省委组织部的任职经历,她结识了一批政法系统官员,其中就包括后来帮她 “摆平” 麻烦的厅长。
这个核心圈子多由女性官员和商人组成,其中一位做医疗器械生意的 “干姐姐”,后来在荆州的医疗采购项目中获利颇丰。
荆州八年?政绩泡沫与生态债
2020 年 12 月调任荆州时,周志红在欢迎会上说了句颇为动情的话:“长江水滋养了我,现在轮到我守护长江。”
这句表态当时赢得满堂喝彩,却不知此时的荆州官场已是暗流涌动 —— 前任市委书记何光中虽仍在任上,但其违纪问题已进入调查视野。
上任伊始,周志红就祭出三大法宝:
招商、城建、创文。
她延续仙桃时期的作风,要求荆州各县市每月举办 “招商擂台赛”,对签约金额不足的区县负责人进行公开约谈。
最夸张的一次,她在会上指着某县委书记说:“你要是完不成任务,就去开发区当办事员!”
这种高压政策下,荆州的招商引资额在 2021 年达到历史峰值,但其中近四成项目因土地问题无法落地,形成 “纸面政绩”。
城市建设方面,周志红推出 “三年城建攻坚计划”,同步推进荆州新城、大学城建设,喊出 “工业兴市” 战略口号。
2024 年初的数据显示,荆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7.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0.7%,表面光鲜的数字背后,是备受争议的决策
—— 她力主拆除耗资 1.7 亿元建成的关羽雕像,后续拆除费用又花去 1.55 亿元,被民间嘲讽为 “用两座雕像的钱,证明一个错误的决策”。
古城墙周边的拆迁工程中,她发明 “亲情逼迁” 策略
—— 让公职人员回家做亲属的思想工作,不配合者将影响绩效考核。
有拆迁户回忆:“街道办的人带着我儿子单位的领导来家里,说不签字就让他丢工作。”
这种手段虽高效,却让 “周扒皮” 的外号在民间悄悄流传。
真正让周志红陷入困境的是洪湖生态治理。
2022 年,她力排众议在洪湖湿地核心区批准建设 “生态旅游小镇”,导致万亩芦苇荡被砍伐。
环保部门提出异议时,她在会议上拍了桌子:“生态也要为发展让路,出了问题我负责!”
结果项目引发严重污染,越冬候鸟数量锐减三成,中央环保督察组通报批评后,她却将责任推给分管副市长。
更讽刺的是,在她主政期间,荆州先后获得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等多项荣誉。
这些奖牌背后,是洪湖渔民的血泪 —— 为应付检查,当地政府曾连夜安排渔民打捞水面垃圾,每人每天补助 200 元。
一位老渔民说:“白天捞垃圾给领导看,晚上工厂继续排污,这就是周市长的生态治理。”
招商引资中,周志红主打 “老乡经济”,频繁带队赴珠三角拜访荆州籍商人。
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只要项目能落地,政策就能突破。”
这种承诺让不少企业钻了空子,某地产商通过她违规获得临江地块,建成后却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群体事件。
面对讨薪者,周志红的处理方式简单粗暴:“按寻衅滋事处理几个带头的。”
符咒与账本:坍塌的权力大厦
周志红的 “朋友圈” 在荆州时期达到顶峰。
这个以女性为主体的核心圈子,包括市发改委、上市公司董事长等人。
他们通过 “拜师”“认干亲” 等方式结成利益同盟,在干部提拔、项目审批中互通有无。
某县副县长通过某引荐结识周志红,三个月内就扶正上位,私下里做了什么送了什么,已不再重要。
她提拔的女性官员中,有三位是其 “健身闺蜜”,
从乡镇办事员升至正处级仅用五年。
这种 “美女官场” 现象在荆州引发不满,有老干部写诗讽刺:
“荆江美女尽升官,只缘常伴市长旁。”
随着地位巩固,周志红的迷信活动愈发公开。
她在办公室摆放风水阵,要求重大项目开工必须选在 “黄道吉日”。
2023 年长江大桥合龙仪式上,她偷偷安排现场作法,被记者拍下视频流传网络。
更荒唐的是,她还结交所谓 “大师”,花费巨大购买 “升官符”,这笔开销通过 “文化咨询费” 报销。
经济问题上,周志红的手段更为隐蔽。
纪委通报显示,她违规拥有非上市公司股份,通过房产代持等方式敛财。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获得荆州开发区两幅地块,转手获利上千万元。
更隐蔽的是,不知名咨询公司,专门承接荆州政府的采购项目,三年流水达数亿元。
2023 年何光中被查后,周志红明显感到压力,开始加速转移资产。
2024 年春天,洪湖污染事件被中央媒体曝光,她的危机全面爆发。
此时政法委书记郭元生刚退休不久,这位在她任内负责维稳的关键人物,在 6 月离奇坠亡,
官方称其长期患抑郁症,但坊间传言与仙桃官场旧案有关 —— 她在仙桃的前任冯云乔此时已被列入调查名单。
当年 10 月,周志红原计划率团赴欧洲招商,行前突然接到通知 “暂缓出行”。
这个信号让荆州官场一片哗然。
她试图通过关系网打探消息,却发现往日热络的 “朋友圈” 已集体失声 —— 那些曾围在她身边的 “干姐妹”“大师” 们,早已自顾不暇。
多米诺骨牌:坍塌的荆州官场
周志红被查后,荆州官场的多米诺骨牌开始倒塌。
2025 年 4 月,与她共事三年多的市委书记吴锦应声落马,成为半年内第二位被查的主政官员。
这对曾经在大会上互称 “黄金搭档” 的正副班长,最终在纪委的通报中共享了 “严重违纪违法” 的评语。
而此时的冯云乔案也取得突破,这位仙桃前书记的供述牵出更多荆州政商勾结细节。
有消息称,周志红在仙桃任上的多项决策,都与冯云乔留下的利益链条有关联。
汇聚起来的举报材料,最终成了撕开荆州官场腐败网络的关键证据。
2025 年 9 月 13 日,湖北省纪委监委的通报为周志红的政治生涯画上句号。
“结交政治骗子”“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等表述,成为湖北官场最大的谈资。
消息传出后,荆州民间流传着一个段子:
某风水师给周志红送了个罗盘,说能 “镇官煞、保升迁”。
她落马当天,这个罗盘不知被谁扔到了护城河里,指针始终指着西北方向 —— 那是省纪委监委的所在地。
回顾周志红的仕途,从华中师大的学生到荆州市长,她用三十二年时间完成身份蜕变。
她精通官场生存术,却不懂权力边界;
擅长打造政绩泡沫,却无视民生疾苦。
在荆州古城墙的砖缝里,至今还能找到当年拆迁时散落的符咒碎片,如同这位女市长留下的政治遗产
—— 一场用迷信包装政绩、用权力兑换利益的幻梦。
秋风掠过长江,楚望台的钟声依旧洪亮。
只是路过市政府大门的市民,再也看不到那个上班的女市长了。
有门卫打趣说:
“周市长的罗盘终究没算准,纪委的‘规矩’比什么风水都灵。”
这话传到老街坊耳朵里,
换来一声意味深长的叹息。
声明
本文基于公开信息进行创作,内容中涉及的人物经历、事件等均来源于官方报道及公开资料。文中部分表述采用文学化手法进行演绎,旨在增强内容的可读性,并非对事实的精准复刻。本文仅为信息传播与内容创作之用,不构成任何法律意见或判断。如涉及内容与事实有出入,以官方通报及权威报道为准。
来源:大事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