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夜幕初垂,锣鼓声起,乡风正劲。傍晚时分,明水县明水镇城北村文化活动广场上震天的锣鼓声与欢笑声交织成一片。三十多位妇女身着彩装手中红绸扇上下翻飞,红绸飞舞如焰,舞步轻盈似蝶,广场化作一片流动的彩霞。
夜幕初垂,锣鼓声起,乡风正劲。傍晚时分,明水县明水镇城北村文化活动广场上震天的锣鼓声与欢笑声交织成一片。三十多位妇女身着彩装手中红绸扇上下翻飞,红绸飞舞如焰,舞步轻盈似蝶,广场化作一片流动的彩霞。
彩绸翻飞间,乡情暖人心。“这秧歌一扭起来,浑身都热乎了,心里更敞亮!”70多岁的村民、老党员魏秀荣脸上洋溢着藏不住的笑意。彩绸在风中划出优美弧线,折扇开合间抖落满场欢愉,舞者们的裙摆与观众的手机镜头相映成趣,记录下这充满烟火气的文化盛宴。
“我们的秧歌队已经成立八年多了,不仅锻炼了身体,邻里关系也更融洽了。”村秧歌队队长、村妇代会主任杜艳凤笑呵呵地介绍。自成立秧歌队以来,成员已从最初的20人发展到40余人,从春到秋每晚汇演已成为村民最期待的“文化盛会”。
“一天不扭大秧歌,就感觉浑身不得劲。啥时候都得扭上一段,冒上一身汗才舒服。”关秀玲自从开始扭秧歌,心情舒畅,扭秧歌是她最快乐的时光。
文化惠民,点亮乡村夜空。这场热闹的大秧歌,是明水县近年来深耕乡村文化建设的生动缩影。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扭秧歌不仅丰富了村民精神生活,更凝聚了人心。”城北村党支部书记于波表示,通过举办秧歌展演、农事比赛等活动,不仅传承了乡土文化,更凝聚了人心,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城北村紧邻县城,近年来,依托交通便利优势大力发展小菜园蔬菜种植,村委会与劳务中介合作,年均输出建筑、家政等劳动力300余人次,是当地有名的富裕村。
华灯初上,稍稍休息,大家聚在一起又开始唠家常。“我们这个小广场像个大磁场,既强健了体魄,又愉悦了身心。秧歌队音响等器材由村里提供,去外地汇演村里提供车辆,特别支持我们。”秧歌队员邵彩云介绍说。
“我们这个队,队员年龄大的70多岁,最小的30岁,如果赶上学生放假,本村的中小学生都是我们秧歌队的队员。饭后到广场上扭一扭,身体健康,邻里和谐,好乡风扬起来,好日子有滋有味。”秧歌队员、县人大代表张桂珍一边擦汗一边介绍说。她介绍,本村村民结婚,老人过生日等喜庆日子,秧歌队都会自发的去助兴,绝对的公益演出。
休息了一会,铿锵的鼓点声再次响起,队员们彩扇翻飞,舞步轻盈。开心秧歌队,开心的不只有秧歌。村民们从自娱自乐到服务邻里、从愉悦身心到温暖他人,她们在传递正能量的同时,也携手播撒下了“乡风文明”的幸福种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乡村振兴要产业、人才、文化协同发力。城北村将坚持党建引领,深化三产融合,让村民口袋鼓起来、精神富起来、村子美起来!”于波说。
随着最后一曲秧歌在星光下舞动,广场上的欢笑声渐次融入夜色。这片沸腾的土地上,文化正以最鲜活的方式,讲述着乡村振兴的温暖故事,编织着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新时代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高伟于海静)
来源:食安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