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道砟五瓶水,铁道兵酒寄情怀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4 19:24 3

摘要:2025年的6月7日,我没随大部队去爬武当山,这可是我此行在十堰停留最后一天了,在我报名参加“情漫襄渝”活动之前就仔细看了行程单,最吸引我有一项给铁道兵烈士陵园祭奠活动。从小到大,给烈士扫墓多次,却唯独没去过自己兵种的烈士陵园,深感羞愧!我脑海在想,既然是铁道

w-650# 作者:铁十三师64团铁二代 郑吉辉 铁道兵战友网 2025-09-14

看着我用清水浸泡了一夜,再认真刷洗干净的三块道砟,我轻拿轻放摆放在茶几上,时不时会伸手摸一摸,也忍不住放在手心里紧紧攥着……

三块道砟

2025年的6月7日,我没随大部队去爬武当山,这可是我此行在十堰停留最后一天了,在我报名参加“情漫襄渝”活动之前就仔细看了行程单,最吸引我有一项给铁道兵烈士陵园祭奠活动。从小到大,给烈士扫墓多次,却唯独没去过自己兵种的烈士陵园,深感羞愧!我脑海在想,既然是铁道兵的烈士陵园,那么陵园内的烈士墓应该不会少,换句话说,修这条铁路线付出的代价来推断施工条件的艰苦性。我在襄渝线生活过,有体会,尽管当时年龄幼小,但有记忆,无论多忙也要挤出时间参加此次活动。

铁一师三团二代彭丽昆姐弟俩热心当向导,带着铁十师老兵袁武学,学兵张有安和我,自驾一路缓慢前行,十堰处处彰显“车城”的特质,群山环绕的自然山风,把刚下过雨的街道两旁绿化树掠过沙沙作响,仿佛在跟我打招呼。很快就到了六里坪,这是我找寻到襄渝线的第一足迹——武当山站!由铁一师一团负责施工的,该部队从云南成昆线转战至武当山老营驻扎。这是襄渝铁路建设需要的重要站点,承担了数十年的客运任务。后因文物保护需要,退出客运舞台。我走到陈旧的候车厅大门前,看着一把“铁将军”牢牢紧锁,再抬头看候车厅上方的“武当山站”四个大字,候车厅的后面就是我们铁道兵修的铁路,可惜被候车厅挡住根本看不见,我就静静站在那里,深深大吸几口气,依然能嗅到闷热天经一场雨的问候,空气中弥漫着丝丝铁轨的味道。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先感受了再说!

车速不快继续前行,我两眼朝车窗外一直在看,只要有当年的痕迹,车可以近距离停在铁路桥墩边,就下车仔细看铁一师当年奋战过的地方。忽然车子拐进一条不宽的路过了“军民桥”,就到了当年铁一师三团驻地的浪河,典型的铁道兵在“夹皮沟安营扎寨”艰苦环境。我不顾双膝半月板不给力,一直把三团从家属院到整个团部的范围全部走走停停仔细看了个遍,连开荒养鸡种菜的菜地也没放过。只要是亥娃,从小随军跟部队钻山沟,这样大同小异的“夹皮沟”咱熟!都熟透了。当我站在三团家属院旧址地方,实话实说我心情不淡定,我对彭丽昆姐弟俩说:“你三团跟我六十四团的家属院,这简直就跟复制粘贴了一样,高度相似,太相似了!你属李勇奇夹皮沟的,我属小常宝那沟里的。”

我站在那倒塌只剩半间房屋的干打垒旧房,仿佛听到曾经的主人跟我打着招呼“你好亥娃!欢迎你到我家!我修战备襄渝线生活在此地,你生活在襄渝线的哪个端点?是否跟我一样有许多难忘记忆?”站在倒塌的半间房驻足差不多十分钟,我大声自言自语介绍道:“你好房屋曾经的主人!我是铁十三师六十四的二代,当年六十四团奋战襄渝线是在白河县,我小时候在白河生活过,今天特意寻找铁道兵修襄渝线足迹来此地打扰了。”我那一刻有种莫名的幻觉在进行着时空对话……

彭丽昆姐弟与作者(戴帽子)站在三团家属院旧址处

看到当年的军营早已移交给地方,不宽的道路私家小轿车来回过往,也有停靠在路边的。我跟彭丽昆姐弟俩好奇询问居住在营房里的百姓搬进这里生活有多久了?回答几乎都离不开“是铁道兵修好铁路,我们这里生活就开始渐渐变好了,大部分年轻人都到大城市生活,我们上年纪的人还是喜欢留在这里生活。”一听到我们是铁道兵的子女,连忙邀请进屋喝水,并二话不说从院里菜地黄瓜架上采摘六根还在生长的大黄瓜送我们带着路上品尝,我知道这一切都来自老人内心深处对铁道兵那份最真挚的感情。

年岁已高的百姓有这样朴素真情流露,那么当年一群小毛孩子又会说些什么,留下怎样印象呢?

当年彭丽昆小学同班的当地八位同学,特意从异地自驾赶来叙旧。午餐开始,小学班长举杯敬酒那长长的一席话:“我们这封闭的大山里,终于盼来了解放军叔叔,老师带着我们都是手拿红宝书,去热烈欢迎铁道兵的,我激动大声喊,嗓子都喊哑了,好几天都说不出话。铁道兵来了,我家终于用上了电灯,我写作业再也不用趴在油灯边上写字,头发眉毛也不会被油灯燎到了,鼻耳孔也不会挖出被油灯烟熏黑色鼻耳屎了。

我们大山里的人,手举火把翻山过河在河坝边能经常观看部队放映的电影和文艺演出,这极大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在双抢季节,我忘不掉是铁道兵叔叔帮助我们一起收割,送医送药为我们解决了病痛。铁道兵来我们穷山沟修路架桥,使我们的出行大为方便,让我们可以走出大山,知道外面的世界。对我个人而言,那是给我幼小的心灵播下了一颗发芽种子,打开我的认知,从大山里考上大学,从事教育走上中学校长岗位,我跟大学同学们、跟同事们、跟学生们讲铁道兵叔叔到我们大山修铁路的往事,这是开启我人生轨迹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修襄渝线这条战备铁路时,彭丽昆这八位同学还是年仅七岁的小学生,对铁道兵却有念念不忘的情结。“没有铁道兵来我们这里修襄渝线,我就不可能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辈子说不定就窝在山沟沟里结婚生子,跟祖祖辈辈一样困在大山里;铁道兵来我们这里修襄渝线,打开我的好奇心,走出大山沟考学从事金融走上领导岗位;铁道兵来我们这里修襄渝线,我家条件比以前好了,这是铁道兵带来的,所以我长大也立志要当铁道兵,尽管那年没有铁道兵到我们这里招兵,但我也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走进军营奉献我的芳华。……

这八位同学一番质朴的话语,我大脑突然切换到六十四团修沙通线时,我刚满10岁转学到古北口南菜园小学,几乎全校同学都会对我们这些转学亥娃喊上这句:“亥老2,下鸡蛋!火车一通有米面。”那可是风清气正的1973年,山村校园学生心灵如泉水般纯净,知道汽车牌照亥2是铁道兵来这里修铁路的,盼着火车早点运来大米白面鸡蛋停在河西村,生产队就可以用大马车拉到队部给社员分些细粮。人们见到马路上亥2大解放和翻斗车,积极让道绝对没二话。

倾听从老百姓口中发出来的声音,特别是老人和孩子口中不经意间的话语,最真实客观。百姓持家过日子,一个家庭生活状况有改观,百姓会比较,体会深。孩子更是童言无忌,好就是好!不好也不会说好。

午饭后同学们热情陪同驱车一起前往武当山隧道口,我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车行驶到武当山隧道洞口不远处路边停下,望着铁道两旁已被筑起的铁栅栏牢牢围住,走近铁栅栏,双手一下子紧紧抓住栅栏,瞪大眼睛一直朝铁轨由东向西慢慢看!仔细看!使劲看!我看到在武当山隧道口前面,大约一百米的地方有十几位工作人员,在铁轨上不停比划,旁边还有机器设备,我们一行人便朝这十几位工作人员干活地方走去。

铁栅栏有一个门被锁住不准进入,工作人员摆摆手示意让我们离开这个地方,铁十师袁武学老兵耐心解释这条铁路线是当年我们铁道兵修的,我们只是想进去看一下就马上出来,不会打搅他们正常工作。我在袁老兵身后用恳请的语言,恳求的目光双眼盯着工作人员看。得知我们希望进去来意,只允许我们进去五分钟看一下必须马上出来。当铁栅栏门的锁子一打开,我们就撒欢般冲进门里,我这时腿也不痛了,直接小跑到铁轨边,蹲下身体双手就死死抓住铁轨不撒开,我的体温与轨道的温度进行传导,这是我有限认知里,至今被视为铁道兵载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我感受到铁轨的温度……

我不由联想到六十四团在白河县修襄渝线,我家小饭桌上总是南瓜地瓜常常跟我见面。在2018年3月份,六十四团勤务连群炊事老兵回忆说:“白河很苦,白河老乡生活很艰苦,我们淘米洗菜准备饭前食材时,见到老乡站在洗米洗菜地方不远处朝我们这个方向看,心里真不好受啊!我们会偷偷给老乡两碗米,从战友们每人少吃一口粮,也许老乡家里可能就能挺过了难关。白河老乡很淳朴,会把自己种的南瓜红薯送我们,拒收会真发火生气,塞钱也不收,我们告知部队有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反复硬塞给老乡。”。

我不由联想到1972年11月18日中午,六十四团政治处宣传股组织部队人员,在白河县城公路边,列队欢送湖北省应城支铁民兵团战友们退场回乡,难舍难分的场景是多么的感人!

我不由联想到1972年12月1日中午,襄渝铁路湖北段通车典礼在白河县前坡火车站举行。湖北省委、武汉军区副司令员、铁道兵刘副司令员、铁十三师许师长、师政委黎群、湖北黄冈军分区副司令等参加了庆祝会。八一电影制片厂录制全过程。

我不由联想到1973年1月8日,我们六十四团第二任团长王富荣(抗日老八路),操劳过度倒在了襄渝线上,1月11日在白河县铁十三师大礼堂召开追悼大会,大会由师政治部主任主持,师长宣读兵部和西南指挥部唁电,师政委致悼词,我家邻居杨副政委作为生前战友讲话。会后往白河烈士墓送葬,王富荣团长的长女(我姐姐同班同学),手捧爸爸的遗像走在送葬部队最前面,放声痛哭!我记得妈妈带着我去看望刘阿姨(王富荣团长的家属),只见刘阿姨坐在床边,双眼哭肿连说话力气也没有。

我不由联想到2018年3月份,六十四团勤务连群老兵诉说着:“王团长倒下去那天,恰好是我在总机上值班,我急着接通卫生队电话,又接通医院电话。我四十多年后特意去白河烈士陵园找到老团长的墓,把带去的好烟好酒留给我的老团长、留给我六十四团其他烈士兄弟、留给葬在陵园里的英烈们了。我站在老团长的墓前说了很多心里话,说着说着我这七十多岁人干涸的眼窝也不停在流泪,我不知道自己今后还能来几次看我的老团长……”

我不由联想到铁十三师子弟我的发小班长和同学们,从北京市区自驾到白河烈士陵园给王团长、给那里的英烈们祭扫。当发小们把白河县新貌照片一张张发给我看时,心中不由一颤,白河呀!你变化太大了。铁道兵啊!你所付出的牺牲太大了……

“快!快!赶紧拍照留念,把武当山隧道这五个字拍进去,我们站旁边些,把隧道洞口也拍进去,时间来不及了。”这一声催促打断了我的思绪,我赶紧起身在武当山隧道洞口前留下了身影。这时,一旁有工作人员不停在催促,好了好了,时间到了到了。我顺从要离开时,弯腰捡了一块道砟,工作人员不解笑着我问:“你捡这个干啥?有什么用?”我回答:我要带回杭州,这是襄渝线的起点,我爸爸修了襄渝线,我爸爸已经去世不在了,我要把这块道砟洗干净,带到我爸爸墓碑前给他看,告诉爸爸我来了襄渝线。

从左至右:袁武学、彭丽昆、郑吉辉、张有安

瞬间的安静,我注意到刚才还面带微笑一个个工作人员,这时停下手中的活,朝着我看,表情也瞬间凝重起来。见他们没有阻止我捡道砟,我又弯腰捡了一块道砟,身后彭丽昆也捡了一块大道砟。我对着工作人员连声说:谢谢你们让我们进来!谢谢你们允许我捡两块道砟!再次感谢你们!再见了!” 工作人员也挥挥手回复:“不谢不谢不客气!欢迎你下次有机会再来这里。”

在路边车前等候的地方同学见我和彭丽昆手里都攥紧道砟也好奇。我说:“我是第一次到武当山隧道洞口,也可能今天是唯一的机会。”在身旁的彭丽昆听我这话,说:“我这道砟送给你吧!我到这里机会多,还会捡到。” 我小心翼翼从彭丽昆手中接过大道砟,感谢之后装进携带的包中。

五瓶水

6月9日襄阳唐城这个景点我放弃游玩,双脚已经肿得厉害走路吃力,我走到唐城景区售票处找到休息地方顺便吹空调,恰好遇到兵网刘政湖站长和卢文爱两对夫妻。卢老兵热情到小超市给我和郑建平主任买雪糕,我跟刘站长和郑建平主任闲聊了起来。刘站长首先聊到丛书有二代的《回响卷》编辑工作已铺开,建议我动笔多写几篇。我说;“从出生到铁道兵撤销,我一直在铁道兵军营里,是从小到大看着铁道兵的苦,这种苦我无法用文字表达。

别说写了,我一想到铁道兵,就难受流泪……过去有部电影叫《战争让女人走开》,而铁道兵修建每条铁路线,不仅仅是指战员艰苦奋战,就连跟部队一起走南闯北的家属和年幼亥娃,扛水泥砸道砟,缝纫垫肩劳保手套,只要走进隧道里,亲眼目睹指战员施工场景,心仿佛被针扎一般疼痛,恨不得把垫肩手套用缝纫机飞针走线行距密些,这样缓解战友们肩磨手痛。我有懊悔、有遗憾、有无奈、更多是无法控制的眼泪。以前爸爸在家常常念叨部队的事情,我一听就烦,觉得是在‘念经’,不念两小时不收兵,赶紧出门躲清静。

爸爸去世14年之后,2020年纪念援越抗美55周年一次征文活动,我才对铁道兵这个兵种开始重新认识,很懊悔自己当初为何不多听听爸爸念叨的?以前爸爸跟出生入死老战友伯伯见面聊往事,从新四军到农建五师,到抗美援朝到黎湛线,从鹰厦线到宝鸡文校,到嫩林线到援越抗美,从京原线到襄渝线再到沙通线。饭桌上炒几个拿手好菜,珍藏好酒斟满杯,香烟往两指间一夹,细说过往连续几小时不挪位,我在边上听故事一样入了迷,很遗憾爸爸和战友伯伯们都到天堂继续聊天了,他们把太多太多精彩故事也给带走了……”

我说:由于自己一直在军营生活,从小就目睹铁道兵跟野战军的别样。当刚满11岁的我被爸爸带着走进隧道,看自己部队的叔叔打风枪施工作业的现场,那场景就如同烧着通红的一把大烙铁,深深烙在我心里,这道心中疤痕至今无法抚平;当我看到几位灰头土脸的叔叔从隧道口推车出来倒砼石时对我微笑,我双眼紧盯叔叔身上的军装缝着两块泛黄大补丁,我的大脑犹如脱缰野马般,想到二里沟1507部队的叔叔们,他们部队营区马厩养了好多大军马,人家部队叔叔可是骑着大军马从抗日英雄纪念碑山下的路回军营,像电影《侦察兵》郭锐一样神气,可我们部队的叔叔穿着大补丁的军装干活像民工。

当我站在64团大礼堂台下,观看各营连来参加团里歌咏比赛,叔叔们身穿干净整洁的六五式军装,站在舞台上一队队放声高歌时,脑海会想到爸爸带我到流水沟和快活峪部队驻地,让我了解营连比古北口更加艰苦的生活环境,是叔叔们一铲一锹一镐自己动手开挖出篮球场,自主创新制作出切菜机(可切丝、切片、切丁),我脑海就不断隧道灰头土脸打风枪跟舞台张张青春芳华的军人画面来回切换。

当四十年后的2019年战友聚会再相见,开口一句:“你好小辉!就叫我大哥别叫叔叔了,我只比你大几岁,这次我能见上家属院这些二代一面,恐怕以后就不好说了。”他的讲话声音是那么微弱,这位曾经富有朝气且英气逼人的军人,见面大半年之后就悄然离世了……我把他在群里跟战友们共同回忆部队往事的聊天记录,全部进行了整理保存。铁道兵指战员只要打过风枪隧道的,腰椎间盘和肺部健康不少人都受到影响。这是多么的无奈!

我说:自己在丛书《人物风采卷(续)》编辑军事领域过程中,作者萧根胜写青藏线铁十师陈师长,特别是文章后面罗列了自1974年5月进入青海到1983年离开高原,全师先后有25名年轻的干部或直接死于高原反应症,或因高原恶劣环境的危害致病身亡,我是流泪编辑这篇文章的。当我阅读大量反映铁道兵时期的部队作品,最爱看描写基层施工连队的文章,阅读越多,这心情就越沉重,笔秃又没当过铁道兵的我,除了流泪,无法写出我心中的铁道兵。根本写不出!

我说:我这次参加活动的真正意义就是找寻!去找寻襄渝线铁道兵修建的铁路;去找寻我阅读作品中有一个叫“六里坪、白浪、武当山隧道”的地方;去找寻铁道兵当年奋战的足迹。我找到了!我看到襄渝线铁路大桥的桥墩是呈梯形的,那就是当年铁道兵一师建造的,经过几十年雪雨风霜岿然不动的梯形桥墩是襄渝线杰作。我记住了!

我说:我人都站在襄渝线这起点的热土上了,必须要带珍贵的礼物回杭州。我这一路分别装满了一瓶武汉自来水,小时候跟随爸爸妈妈在武汉小住过,我丈夫入伍地是江城;我装满了一瓶十堰山水(六里坪-武当山站),那是铁一团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我装满了一瓶十堰自来水,那是我参观铁一师三团铺架劲旅文化展馆,我从参与编辑《人物风采卷(续)》书中人物,直接走进英雄人物所在团看实物展出,听讲解员绘声绘色的讲解。父辈勇敢献身精神,我铭记不忘;我装满了一瓶武当山隧道洞口旁的山水,这地标太有意义了;襄阳水必须装满一瓶,这是襄渝线的起点地,意义重大,无论如何我都要背回杭州。

我话未说完,这时卢文爱从小超市购买两根雪糕快步走到我面前,他热心帮我撕开雪糕包装纸时,我无意发现他的大拇指头有明显残疾,我一下捏住他那残疾的大拇指头细看,问手指头怎么会这样?卢文爱憨憨笑着回答我:“我在部队服役期间负的伤,没关系的,想想那些因隧道塌方牺牲的战友和受重伤兄弟比起来,我已经非常幸运了,虽说我有资格评伤残,但我放弃了,能活着就好!” 这一句“能活着就好!”我是多么耳熟。

此时刘站长和卢文爱两对夫妻,还有郑建平主任和我,都沉默不语……

铁道兵酒

从襄阳回到杭州家里,我首先打开铁道兵酒看看,生怕这一路把杯中酒洒出来。这杯中酒,可是铁十师宣传队女兵王海霞姐姐不顾身体健康,拼命硬是帮我喝出来这杯铁道兵酒。

铁十师奋战在青藏线,这是我进入文创中心阅读散文作品才知道的。现在网络时代,地球村大多数村民都知道青藏缺氧有高反,对人的身心健康会有影响。去年兵网丛书《现代诗歌卷》在西安发布,家在西安市区的海霞姐姐全程参加“诗旅长安”活动,为了能跟战友们多见面聊聊天,她直接报名住酒店跟团队同吃同住,我当时并不知道她心脏不好,一点也不知道。显而易见有关节炎,我对这位高原女兵心中充满了敬意!这次“情漫襄渝”活动5号报到日,铁二代宋延霞姐姐所乘航班晚点,当晚近十点钟,铁二代孙建敏姐姐陪着刚到十堰的延霞姐到会议厅来见海霞姐。

正低头专注跟男主持人在舞台上对台词的海霞姐,面朝大屏幕背对观众席,我站在舞台侧边的调音设备,查看视频一条条导入电脑的播放效果。延霞姐离舞台还有几步就开口喊“海霞姐,海霞姐!”一边擦拭着眼泪,我瞧海霞姐没听见,直接高分贝帮喊了一句:“海霞姐姐转个身,您快看谁来了?”

海霞姐转过身,朝延霞姐愣了一下问:“你是延霞?是你吗?你真的是延霞小妹妹?我在部队见你还是一个小丫头呢!”接下来就是影视剧里熟悉的画面,俩位霞姐霞妹紧紧拥抱流泪,接着建敏姐又上前,张开双臂把俩霞又来了个紧紧拥抱。建敏姐和延霞姐泪眼汪汪异口同声对我说:“当年部队在烟台集训,准备奔赴抗美援朝前线时,建敏姐老爸向上级请示,特批连队的宝贝文化教员延霞姐老爸(后任铁十师宣传科长),这位十八九岁的学生兵,回家见父母一面。以至七十多年后,延霞姐老爸提起他的孙连长一直感激不尽。”

我天!这场面妥妥的催泪瓦斯爆炸,冲击波覆盖到舞台边调音阵地,我快速擦去了眼泪。等我把第二天新书发布会要用的小视频流程全部走完一遍,回房间休息都快十二点钟了,害得我还瞎激动个半天睡不着。

6月6日下午从老营烈士陵园祭奠活动结束,就到二张火馍店吃晚饭。王海霞姐姐座位的左右两边分别是我和延霞姐,酒先上桌很抢眼,海霞姐姐问延霞姐喜不喜欢铁道兵酒杯?咱姐俩努力喝一个铁道兵杯子收藏。我天!好酒量,给同桌每位敬酒,然后到邻桌敬酒,就这样一口一口喝空了一杯出来。接着海霞姐姐问我想不想要个铁道兵杯子,这还用问吗?我连忙点头说喜欢太想要了,可我不会喝酒,咋办?“好办!我给你喝一个铁道兵杯子,你收藏。” 海霞姐姐拍了拍我的肩膀说道。

等海霞姐再次回到自己的座位,随手递给我一个装铁道兵酒的杯子,有点重量。海霞姐说:“小辉,我尽力了!今晚喝酒有点猛、有点急、有些大口,感觉心脏突突跳得快了,这杯里还有一半的酒没有喝完,你带回家留个念想吧!” 我一听心脏突突跳,这汗毛都竖起来了,一问才知道她有心脏病装了支架。我天!“您不要命了?”我几乎是气哭出来的发火,更怪我这句“喜欢太想要”,真恨不得狂扇自己这张嘴巴。我咋忘了她是铁十师的高原女兵,我怎么疏忽了这些?

我跟海霞姐姐仅仅是在文创中心相识,线下见面也仅仅是第二次,既不是背靠背的战友,也没有几十年前相识的友谊。为何如此这般重情?我想就因为我是一个铁二代,她读懂我渴望拥有一杯铁道兵酒意味着什么,在我心里铁道兵酒是远远超出茅台五粮液的情感价值。

每每文创中心筹备活动,海霞姐姐总是默默托举铁二代,她在部队就是文艺兵,有丰富的演出经验,在节目彩排过程中,她火眼金睛盯每个节目,从主持人语音、上传串词、图片、视频,哪怕不经意间有操作小失误,她会耐心指出来,鼓励你是最棒的!晚会正式开始前,她告诉大家按照彩排发挥就是完美,我们是最棒的团队。她的传帮带作用使文创中心活动部现在是人才济济,兵强马壮。

后记

在建军节前两天,在爸爸去世19周年的忌日里,我特意带上三块道砟五瓶水,还有铁道兵酒,跟丈夫一起来到我亲爱的爸爸妈妈墓碑前,诉说无尽的思念,告诉爸爸在他诞辰100周年的初夏,我到了他和战友们奋战过的襄渝线,我站在了襄渝线的起点……

我还告诉爸爸妈妈黎湛线上的水和土、鹰厦线的水、爸爸在沙通线六十四团司令部办公位置的水我也背回来了。还有!还有!还有三天门后方基地我们家居住旧址的土,大操场水泥桥下的河水,甚至河里的鹅卵石都带来了,我还差京原线和嫩林线的水和土没带回来,我一定会带回来给爸妈看的。此时丈夫轻声对着我说:“我陪你一起去,咱们多带一些回来给爸妈看。”

这次参加“情漫襄渝”活动,很多难忘的镜头存储到我的大脑记忆库里。当我6月5号走出十堰高铁站,见到行动不便却热心服务的铁二代弟弟何家坤时,让我汗颜;当6月6日在阳台拍大合照,那位轮椅上削瘦老铁兵的笑容;当新书发布会上刘政湖站长清唱《沿着铁路走》充满了深情;当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襄渝兵二代黄永昌站在话筒前,发自内心的那句话:“我爸爸是黄冈民兵师的一员,我从小就听爸爸说那年去三线了,那年去十堰了。

我一直以为“三线”是个地方,一直在找啊找。”;当铁一师三团二代彭丽昆一手捧着爸爸照片,一手捧着《人物风采(续)》新书站在舞台留影时;当“二代铁”罗一大哥哥悄悄藏起手杖,克服腿痛走向舞台,站在老营烈士陵园发言,每一步履都要咬牙忍受时;当8号早上离开酒店,十堰的志愿者自掏腰包冒雨分发巧克力,口中还念叨服务不周请多包涵时;当车轮启动缓缓离开,“情漫襄渝”活动总指挥姚尚明率领志愿者团队在雨中致军礼告别那一幕……

一师三团铁二代彭丽昆在新书发布会留影

我把手心里紧紧攥着道砟又重新轻放在茶几上,起身找了一个精致GUCCI月饼木质盒子,把道砟装入盒里。摆放在我的电脑边,方便我常打开拿出来摸一摸,看一看。再看看……

来源:老铁情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