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依然在硬着陆的路上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4 21:17 1

摘要:我发现,其实很多楼市相关的群里大家聊天,有时候聊不到一块去。前几天我的群里,上海的朋友分享

2025的当下,买房和卖房的人都希望对方先着急。

我发现,其实很多楼市相关的群里大家聊天,有时候聊不到一块去。前几天我的群里,上海的朋友分享

保利海玥外滩序BUND98,均价12.64万/平。

这个房子甚至5月认购结束的时候,223套房源累计认购552组,认购率248%。在2025年,依然有触发5年限售的楼盘。

再加上他们其实很少去关心整体楼市的情况,所以是真的有很多人觉得楼市依然有热度。

那另外一部分人呢,就是关注各种数据和博主,相信数据,又不相信数据。

比如1-8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销售额下降9.2%这种数据,他们会说加大力度;房价同比指数为99.6这种数据,他们会说虚假,远远不止这个数。

归根结底,是想佐证房价真的下跌了,而且跌幅很大。

这就是房价震荡期的真实常态,都对,都说服不了对方。因为楼市本身,就是“什么情况都存在”。

北上深为什么放开限购还得划定外环?苏州放开限售就直接全市范围?一线的核心区当下还是不愁卖,而且拥趸很多。

上半年,北京四环的新盘开出来就清盘,全是高单价大平方上千万的改善需求,买房人是谁咱不知道,但他们是真的拿着钱冲进来的。

土拍也是这样的,知名房企已经全部退守一二线。

2025年上半年,300城宅地出让金同比增21.8%,但前十城就占总额近一半。

北上深杭,单这四个城市就贡献了30%。房企们拿着年化成本不到3%的便宜钱,在最安全的地方抢最确定的地块,楼面价依然在高位。

这辈子都无关。你要知道,哪怕是房价最便宜的时候,富人依然会去买几千万的市区大平层和郊区独栋,这有什么稀奇的吗?

只不过是现在大家都在讨论楼市,恰好把豪宅当成案例纳入讨论了而已。这个指标,和楼市涨跌基本没有关系。

把视线挪一挪,看看二线以下城市,甚至都不用看“以下”,武汉、长沙、青岛、苏州、南京,这些明星城市的房价也都跌破五位数,尤其是武汉。

依然是中指研究院的数据,百城二手住宅价格截至8月已经连跌了28个月,8月份环比下跌的城市有96个,下跌抱团,铁板一块。

前期楼市兴旺的时候,太多人尝到甜头了。

都说自住的房子不会卖,但当年20万买的房子在2016年以后涨到1000万,现在又面临下跌周期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业主不会想“要么我把房子卖了换成钱吧”。

楼市,深刻改变了这一代人对财富的认知。有房子的人可能不具备任何金融知识,但他们依然有本能的反应——“要么我把房子卖了换成钱吧”。

这是真的,因为现在挂牌量太大了。一个稍微大点的城市,二手房挂牌量都能动辄十几二十万套。

每个小区都有几十套房子在卖,你不降价,客户扭头就去看隔壁那套;或者房东费尽心思把价格守在了八折,下一个买家开口就从八折开始压价。

楼市是真不一样了。不是全面上涨就是横盘;不是全面横盘就是下跌。直观感受大多数情况下绝对真实。

不光直观感受真实,房企数据也真实。今年1-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2.5%。

克而瑞数据,今年前8个月里,有近半数的百强房企没拿地,民企的拿地金额占比也减少到了15%以下。

然后,统统不涨价。

别看核心区有些盘好像很拽,但大多数楼盘,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楼盘,都在各种意义上想办法降价。

降低公摊、赠送面积、送车位送装修送阳台,本质都是一样的。

很多二线城市新盘去化率都到不了50%,有的甚至只有30%。开盘卖不掉一半,谁还敢想涨价?

现在市场就这点购买力,新盘如果质量没有竞争力,客户分分钟转投二手房。

现在就是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的阶段,除非是真不在乎钱。从去年5月到今年9月,楼市里凡是能在大层面给的政策基本都给了。

降首付、降利率、放开限购。但是,市场反应依然不大。依然卡在信心的最后一步。

真正的症结在于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修复,以及对未来稳定收入的预期。这些问题不解决,楼市想靠自身力量V型反转基本不可能。

所以楼市的问题,不全在楼市上。

也所以,下半年必然不会有什么奇迹。

最近说楼市回暖的声音多了,但也是因为阶段性楼市旺季要到了,发一些好消息吹吹风也是常规操作了。

下半年楼市依然会在底部反复拉锯,慢慢地磨一个底。

来源:信号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