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铜币成“财富密码”!单枚价值破323万,赶紧回家翻找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5 22:35 1

摘要:这枚铜币诞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户部在浙江省设局铸造。其直径24毫米,重3.5克,正面中央以阴文镌刻“浙”字,外环珠圈内铸“大清铜币”四字,左右分列“户部”标识,上方为满文“光绪年造”,下方铭文“当制钱五文”。背面中央为光绪年号龙纹,外环铸有英文

光绪年造丙午户部大清铜币中心“浙”当制钱五文铜币

这枚铜币诞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户部在浙江省设局铸造。其直径24毫米,重3.5克,正面中央以阴文镌刻“浙”字,外环珠圈内铸“大清铜币”四字,左右分列“户部”标识,上方为满文“光绪年造”,下方铭文“当制钱五文”。背面中央为光绪年号龙纹,外环铸有英文“TAI-CHING-TI-KUO COPPER COIN”及干支纪年“丙午”。此币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浙”字标识,凸显了浙江省在清末铜元铸造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作为地方局铸造的小面值铜币,其存世量极为稀少,尤其是品相完好者更属凤毛麟角。浙江省在清末曾试铸二文、五文等小面值铜币,但因流通不便,多数版式未大规模发行,这枚“浙”字五文铜币便成为见证地方货币试验的珍贵实物。其币面文字端庄,龙纹线条流畅,包浆自然醇厚,呈现出清代铜元铸造工艺的典型特征。2024年春季拍卖中,一枚同版铜币以180万元成交,其稀缺性与历史价值成为藏家竞相追逐的关键。

大清铜币阳刻淮字二十文样币

这枚铜币是清末货币改革的特殊产物,铸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清江浦铜元局。其正面中央以阳文凸起“淮”字,外环珠圈内铸“大清铜币”,左右列“户部”二字,上方为满文“光绪年造”,下方铭文“当制钱二十文”。背面中央为光绪年号龙纹,外环铸有英文纪地及干支“丙午”。作为试铸样币,其存世量仅两枚,一枚藏于上海博物馆,另一枚为海外私人收藏。此币的铸造背景与清江浦的漕运枢纽地位密切相关,清政府为缓解财政压力,特设铜元局以整顿货币流通。样币采用黄铜材质,铸造工艺精湛,龙纹立体感极强,英文纪地清晰可辨,体现了清末机制币向国际化标准靠拢的趋势。其阳刻“淮”字设计独特,与常见阴文版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了试铸样币的稀有性。2025年拍卖市场中,此类样币以323万元高价成交,成为清代铜元收藏领域的顶级珍品。

大清铜币鄂字版十文铜币
此币为户部在湖北地区铸造的流通货币,铸行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其正面中央铸“鄂”字,外环珠圈内书“大清铜币”,左右分列“户部”,上方为满文“光绪年造”,下方铭文“当制钱十文”。背面中央为光绪年号龙纹,外环铸有英文纪地及干支“丙午”。湖北铜元局在清末货币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曾采用先进机制铸造技术,使铜币质地坚硬、纹路清晰。此枚“鄂”字版十文铜币的版别特征鲜明,其龙纹形态威严,鳞片层次分明,英文纪地书写规范,体现了清代铜元铸造工艺的高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铜币因模具磨损或机械故障,出现背面图案与正面错位的特殊版别,此类错版币因存世量极少,成为藏家竞相追捧的对象。2023年秋季拍卖中,一枚错版“鄂”字版十文铜币以120万元成交,其历史价值与工艺价值得到市场高度认可。

来源:老奚聊收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