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华盛顿州贝尔维尤的市中心公园入口,MARC FORNES / THEVERYMANY 建筑事务所用一座超薄铝制圆形建筑 ——PILOTI,重新定义了 “城市过渡空间”。
在华盛顿州贝尔维尤的市中心公园入口,MARC FORNES / THEVERYMANY 建筑事务所用一座超薄铝制圆形建筑 ——PILOTI,重新定义了 “城市过渡空间”。
力量与美感的“伞状顶篷”
An "umbrella canopy" of strength and beauty
6665 个独特铝部件与 180900 个铆钉,在设计师的巧思排布下,化作兼具结构力量与装饰美感的 “伞状顶篷”:它既顺畅串联起城市空间与绿地景观,又为市民打造了可休憩、可欢聚、可观赏的 “露天客厅”,让这处小体量装置,迸发了远超尺度的公共价值。
PILOTI 的设计核心,是 MARC FORNES 团队对 “结构即装饰” 的极致诠释。这座高 7.2 米的装置,以 “多伞聚合” 为造型灵感,一圈细长的 “细高跟柱” 撑起圆形顶篷,看似纤细的柱体却暗藏力学智慧,顶端扭曲延伸的柱头不仅是视觉亮点,更将结构折叠成装饰元素,让原本冰冷的支撑构件有了流动的韵律感。
穿孔顶篷的 “日夜双重奏”
The perforated canopy's "day and night duet"
装置边缘的 “扇贝形尖顶”,并非对悬臂式折叠形态的单纯美学修饰,而是兼顾结构稳定性的巧思设计:它借鉴了传统帐篷的装饰细节,却以现代铝制材料重新诠释 —— 既通过结构优化强化了顶篷的抗风能力,又让复古元素与现代材质碰撞出独特趣味,让功能性与观赏性实现了自然融合。
MARC FORNES 团队在顶篷表面布满数千个微小穿孔,让这座装置从 “静态建筑” 变成了 “动态光影容器”,在白天与夜晚演绎出截然不同的氛围。
白天,阳光穿过穿孔,在地面投射出斑驳的光影图案,如同树叶缝隙间的阳光,为城市与公园的过渡地带增添了自然的温柔感;行人走过时,光影随脚步流动,让行走本身成为一场与光影的互动游戏。
到了夜晚,顶篷内部的灯光透过穿孔向外发散,装置瞬间化身为一盏 “发光的灯笼”,柔和的光芒不仅照亮了公园入口,更成为贝尔维尤夜晚的视觉锚点,引导游客从喧嚣的城市步入宁静的绿地。
到了晚上,就变成了一盏发光的灯笼
开放式的顶篷结构没有封闭空间,反而创造出包容的公共场域,人们可以在通透的几何造型下聊天、休憩,或是透过顶篷缝隙眺望公园景致,让 “进入公园” 前的过渡空间,本身就成为值得停留的目的地。
优秀的景观装置,从来不是孤立的艺术品,而是能融入市民日常、承载生活温度的 “城市家具”。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PILOTI
建筑师: MARC FORNES / THEVERYMANY 项目地点:美国华盛顿州贝尔维尤市中心公园
装置尺寸: 7.3米(长)x 18.6米(宽)x 7.2米(高)
摄影师: Younes Bounhar, DoubleSpace
来源:园景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