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婚前,准备了烧饭的煤球,却没有考虑到要买些引燃煤球的枝条木柴。房子的院外,长着高大粗壮的柳树、槐树和梧桐树。树下散落着一些枯枝。妻子把它们捡拾回来,当作引火柴。不然的话,凡夫下班到家,还得去学校食堂打饭吃。
文/唐久春
书接上文: 凡夫的爱情往事(三)
一夜之间,凡夫变成了丈夫,姚姑娘成为了妻子。从此,两人冷暖相伴,甘苦与共,一笔一划地书写人生的篇章。
五月二号,早餐是从学校食堂买的。中餐,是妻子亲手做的。凡夫没有请婚假,正常上班。下班回来就吃。虽然仅有一饭一菜一汤,但新婚夫妻在一起吃,温馨无比。
结婚前,准备了烧饭的煤球,却没有考虑到要买些引燃煤球的枝条木柴。房子的院外,长着高大粗壮的柳树、槐树和梧桐树。树下散落着一些枯枝。妻子把它们捡拾回来,当作引火柴。不然的话,凡夫下班到家,还得去学校食堂打饭吃。
几个月后的一天,一位同事邀凡夫到他的朋友家吃晚饭。回来后,妻子对凡夫说:“一个人在家吃饭,一点味道都没有。”从此,凡夫就不到外面去吃饭了,陪着妻子,粗茶淡饭,温馨甜蜜。
上苍恩赐,结婚后,妻子很快怀上了宝宝。
八十年代,生活用煤,凭票供应。从煤球厂买回来的煤球,掺拌的黄土成份过多,不耐烧,易熄灭。妻子从商店借出平板车,与凡夫一起到城南煤站购买散装煤。凡夫拉车,妻子推车。选择晴天,周日的白天或周一至周六的晚上,凡夫把散煤做成煤球。晚上做煤,吃力又紧张。照看学生晚自修下课,回到家中,已过九点,水都来不及喝一口就着手做煤。六百斤煤,掺进二三十斤黄土,加水搅拌均匀后,用手提(夯)脚踩式煤球制作器具一个一个地做。几百个煤球,呈现在院外光照强烈的平地上时,已是夜里十二点多了。上床睡觉时,妻子醒来,心疼地说“太辛苦了。”“还好”刚落音,凡夫便倒在床上睡着了。第二天早上六点,按时起床。
当年,桐城县城关镇菜市场的鲢鱼八毛钱一斤,凡夫舍不得买。暮春至深秋时节,星期日,清晨起来,跑到菜市场买泥鳅,二毛钱一斤。北门市场没有,跑到南门;南门市场没有,赶紧跑到东门。
临近八二年春节,菜市场的鲢鱼卖到一块五一斤,青鱼更贵,凡夫买不起。一天早晨,紫来桥上有个人摆着箩筐卖黑鱼,五毛钱一斤。桐城老一辈人视黑魚为“孝子魚”,不忍心吃它。即使售价低,也很少有人买。箩筐里五斤多黑魚,凡夫全部买下。一次买了这么多魚,妻子觉得太奢侈了。得知花钱不多,十分开心。
八一年七月中旬,凡夫到安庆地区中考阅卷点潜山县野寨中学阅卷。阅了几天试卷,收到近百元的劳务费。这笔钱,超过凡夫两个月的工资。凡夫激动不已。回桐,路过安庆市,在商店里给妻子买了一件青浅淡雅的短袖衫和两条百褶裙。百褶裙,一条洁白似雪,一条翠绿犹玉。妻子穿在身上,十分合体。谈恋爱时,虽然手头有点钱,但舍不得花,没有给姚姑娘买一件衣服。如今,用工资以外的收入,给妻子买了三件衣服,凡夫十分开心。
中秋节,适逢凡夫父亲的生日。上午,妻子坐在凡夫骑的自行车上,第一次到乡下看望公公婆婆。公公婆婆喜出望外。吃过晚饭,月光下,在屋子西头的晒场上,凡夫教妻子骑自行车。刚学车,方向不会把控,车子撞上晒场旁边的稻草堆。妻子从车上摔了下来,始终跟在车后的凡夫一把抱住。一摔一抱,妻子的腰扭伤了,回城请医生推拿。上苍保祐,腹中的胎儿,安然无恙。年轻无知,孕妇那能学骑自行车哩。
从结婚,到临产,妻子一直都在上班,没有休过一天假。买菜做饭,洗被浆裳,一复一日,任劳任怨。待产前的一个多月里,腿脚浮肿,用手指一按,就是一个坑。起身迈步,十分艰难。她一声不吭,默默承受着。
道听途说,孕妇分娩前,喝点人参熬制的汤汁,有利于增强体质。因此,家中早早地准备了一根人参。
八二年仲春的一天,凡夫从学校看学生晚自习回来,已过九点。妻子告诉凡夫,她将要分娩。凡夫赶紧煎熬人参汤。喝下汤汁片刻,妻子鼻孔里出血。凡夫用自行车把妻子送到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接诊的医生严肃地责备道:“糊涂!待产的人血压高,哪能喝参汤呢。血压这么高,半个月前就应该来住院。到现在才来,简直是玩命!”
十点不到,妻子进了产房,躺到分娩的床上。接生的医生守候在床边,不时地指导妻子怎样使劲分娩。凡夫守在门外,透过门上的玻璃,看得一清二楚。妻子双手举过头顶,抓着床头靠背上的铁栏杆,不时地咬着牙、使劲地拉……这一夜的凡夫,一直处在亢奋之中,腿脚不觉得酸、身子不觉得累,没有一丝睡意。在筒子楼的过道里,或来回踱步等待,或贴近门上的玻璃,朝产房里张望。
次日淸晨五点多钟,助产师精心操作——药剂和手术并用,妻子使出洪荒之力,八斤重的宝宝呱呱坠地了。
这一刻,凡夫和妻子当上了父亲和母亲,幸福感油然而生。
宝宝出生一周后,母子平安,顺利出院。
坐月子,补身体的主要食材是老母鸡和鸡蛋。当时,桐城县城关镇周边的乡村鸡疫肆虐。凡夫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鸡,都是病鸡,食之无味。虽然买了不少,煮了不少,但妻子没有胃口,吃得很少,常常就喝点汤而已。好几回,连汤也没有喝到。凡夫的母亲服侍媳妇坐月子,调节煤球炉风门大小经常失误,把鸡汤熬干了。星期日的早晨,凡夫先后赶到城关镇的三个菜市场,见不到一个鸡蛋。跑到县城周边乡村去买。村民对凡夫说:“鸡都病死光了,哪有鸡蛋卖。”
几天才买一次的一两斤肉和一日三餐的糯米稀饭,是妻子营养的主要来源。一个月子坐下来,宝宝养得白白胖胖的,妻子却面黄肌瘦、瘦骨嶙峋。刚起床,天旋地转,站立不稳;走路,头重脚轻,身子发飘。
儿子满月后,妻子上班、喂奶、买菜、做饭、洗衣等等,忙得象砣螺。
妻子这么忙,凡夫想给她分担一些家务可又没有时间。七九年八月至八四年七月间,凡夫先后考入安徽师范大学函授部中文专科班和中央电大安庆分校中文专科班学习。白天按时收听广播,晚上看书做题。暑假寒假,先后赶到芜湖和安庆参加期末学科考试(每年四次),忙得团团转。头年考了函授专科,第二年又考电大专科。看似重复用功,没有必要;其实不然。电大的课程是函授课程的一点五倍。电大的授课教师,都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凡夫在函授部学了一年后,又报考电大,是想尽快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常言道:见多识广,人从三师武艺高。
每天上午一下班,妻子就急勿勿地回家做午饭。有几次,饥肠辘辘,心中发慌,看到路边小店里柜台上待售的糍糕,真想买一块充饥。但舍不得花去那五分钱,还是没有买。
当年,凡夫和妻子的工资都很低。钱,要确保柴米油盐、孩子的奶粉鸡蛋、保姆工资和赡养凡夫父母的钱。在此基础上,每月还坚持储蓄五元。
日常购买食材的支出太少。夫妻俩摄入的营养严重不足。妻子多次因低血糖在工作岗位和家中晕倒,凡夫三天两头夜里淌虚汗。
八三年五月,凡夫的二哥生病,住进县人民医院。县人民医院,就在桐城中学的附近。住院期间,病人、服侍病人的人和前来探视病人的人,中餐和晚餐,都靠妻子一手做。羸弱的妻子,身上的负担陡然加重。每天购买食材所花的钱,是平时的两倍多。凡夫和妻子无不为之焦虑,但谁都没有说出口。
八三年八月上旬的一天下午,妻子下班,路过县教育局大门口,遇到教育局负责成人教育的孙(女)老师。孙老师告之,凡夫在安师大函授部专科学习期间(共计四年),门门学科成绩都是优秀;当下,无需参加本科入学资格考试,就可以报名注册续读本科。得知这一消息,妻子十分兴奋,鼓励凡夫续读。凡夫与妻子算了一笔续读本科的经费支出账,每年需要两三百元。凡夫当年的月工资只有三十多元,这么多的学习经费实在难以承受。无钱逼死英雄汉。缺钱不能读本科。妻子惋惜不已,凡夫则心地坦然——量力而行,行稳致远。
凡夫,进修学历,只争朝夕,勤学苦练,成绩优秀。立足本职,踏实肯干,表现突出。一九八三年四月,共青团桐城县委授予凡夫“五讲四美三热爱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八四年十一月,凡夫被党组织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八五年九月,桐城县教育局授予凡夫“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八十年代,没有双休日,只有星期日可以休息。星期日,若是天气晴好,晚饭吃得早早的。凡夫骑着自行车,妻子坐在车子的后架上,儿子坐在车子大杆前端架设的童椅上,驰过北大街,推上紫来桥,绕进东门大街南端的居民院落,来到儿子的外公外婆家。外公公婆与左右邻居共享一个大院子。妻子陪儿子在园子里玩耍,凡夫为岳父岳母从院落的水井里提水。儿子见到外公外婆邻居家养的大白鹅,兴奋不已。从这天开始,《咏鹅》这首诗,儿子便开始诵读了。若是从外公外婆家返回早,站在紫来大桥上,遥望龙眠河上游的落日,“长河落日圆”的诗句,便印入儿子的脑海。
儿子茁壮成长,健康活泼,数数背诗,一教就会。外公外婆十分疼爱。外公曾欣喜地称赞:“小xiaoxang将来有出息。”三天两头,外婆来到桐中,带小外孙玩耍。有时,牵着小外孙到校外的商店里买几颗大白兔奶糖。买糖与吃糖,外婆和外孙,乐不可支。
八五年六月间,凡夫从同事聊天中得知,铜陵有色金属公司下属的学校里教师紧缺,尤其是中学教师,正在从铜陵周边县市中引进在校在岗的中青年教师。听说铜陵有色金属公司职工工资待遇比较高,桐城有好几位教师准备前往应聘。妻子得知这一信息,看凡夫动了向往之心,便鼓励凡夫去铜陵走一趟碰碰运气。
七月上旬,凡夫赶到铜陵。通过洽谈、提交证件(学历与荣誉证书)和试教,铜陵有色金属公司教育处决定引进凡夫,拟派往离市区几十公里的凤凰山铜矿子弟学校(含小学初中高中)任教。
来源:骄阳似我文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