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余华:到了一定年纪,就会发现,婚姻能不能走到最后,靠的不是爱,不是孩子,更不是金钱,而是这3点,读书369,11分钟
读书369
2025年09月14日 00:00陕西
,
09月14日 07:10 直播
已结束
城府深的人往往不露锋芒,别得罪
余华:到了一定年纪,就会发现,婚姻能不能走到最后,靠的不是爱,不是孩子,更不是金钱,而是这3点,读书369,11分钟
♬点击上方可收听主播朗读音频
“爱不是我多有钱,有多么大的智慧和成就,而是我把一切给你。关键时刻,替你挡风遮雨。”
余华在作品中写下的这句话揭开了爱情的本质:它不在于任何外在条件的加持,而在于内在的勇气与担当。
现实中,我们常常为婚姻附加太多条件:爱情、孩子、物质,仿佛没有这些,婚姻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其实不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一段婚姻能够走到白头偕老,靠的不是当初炽热的爱情,不是共同养育的孩子,更不是丰厚的物质条件。
激情会褪去,孩子会长大离家,金钱也会时有盈亏,这些外在因素都无法成为婚姻最稳固的根基。
真正能够让婚姻经受住时间考验的,是那些内化于日常相处中的点点滴滴,是夫妻双方共有的内核。
网络上有一段点赞很高的言论:“两个人在一起,最好别老想着去改造对方。一个人的性格和习惯已经养成,你试图改造人,最后只会变成相互指责和吵架,得不偿失。”
这句话引起许多人共鸣的原因,是因为它点出了婚姻长久的第一个秘诀:包容力。
其实,婚姻中最伤双方心的不是争吵,而是想要改变对方的执念。
许多夫妻矛盾源于一个固执的念头:“你要是能改变,我们就幸福了。”
然而事实是,我们永远无法改变另一个人,除非他自己愿意改变。
电视剧《小欢喜》中,童文洁和方圆这一对中年夫妻,展现了普通家庭中最真实的婚姻状况。
童文洁性格急躁、强势,而方圆则随和、乐观,他们一个嫌对方唠叨,一个嫌对方心大,生活摩擦几乎存在于每一个角落。
然而,他们的婚姻之所以稳固,正是因为彼此都深刻理解并包容着对方的这些“不完美”。
童文洁的包容在于,她虽然嘴上骂骂咧咧,但内心深知丈夫的善良和智慧,允许丈夫用他自己偏佛系的方式来平衡自己的焦虑,也最终接受了他失业后暂时居家的状态。
方圆的包容则更为明显,他从不正面硬扛妻子的怒火,而是用幽默的言语和实际行动来接住她的坏情绪,理解妻子隐藏在强势背后的压力与脆弱,所以甘当“妻管严”来换取家庭的和谐。
他们的相处模式告诉了我们:婚姻不是1+1=2,而是0.5+0.5=1。
约瑟夫在他的代表作《婚床》中提到:“婚姻永远不会十全十美,不管人类怎样想方设法地改变它。婚姻是一种妥协,需要大量的忍让、同情和相互间的理解。”
婚姻的本质,不是把两个人塑造成彼此理想中的样子,而是在差异中寻找共存的方式,各自生辉。
真正的接纳,不是勉强忍受,而是从心底允许对方做真实的自己。
这意味着你要接纳他的小毛病,理解他的局限性,尊重两个人之间的差异。它不是消极地放弃沟通,而是积极地建立一种“你无需完美,我也一样”的共识。
说到底,一段健康而长久的关系,不是没有差异,而是学会了在差异中共存;不是没有矛盾,而是拥有了化解矛盾的度量。
当我们放下改变对方的执念,选择包容,爱才真正有了呼吸的空间。
有句家喻户晓的古语:“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许多夫妻在困难面前往往缺失了共同面对的勇气,转而选择各自保全。
而这恰恰是因为他们缺失了维持婚姻的第二点:义气。
很多夫妻可以共享乐,却不能共患难。当疾病、失业、经济危机等困难来临,一方选择逃避或指责,婚姻便容易走向尽头。
但是,婚姻不只是花前月下的浪漫,更是面对生活考验时的同舟共济。
在《人世间》中,周秉昆与郑娟的故事见证了夫妻间最厚重的义气:患难不弃,生死相依。
当周秉昆因过失杀人罪被判入狱六年时,这个家庭瞬间陷入绝境。
外界众人都猜测郑娟会在失望之下选择离开,但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却展现出惊人的韧性。她白天在街头摆摊卖红薯,晚上接缝补活补贴家用,还要照顾年迈的婆婆和年幼的儿子。
有人劝她改嫁,但她只是坚定地说:“秉昆在,这个家就在。”
最令人泪目的是,每次探监前她都会细心梳妆,然后挂着温暖的笑容告诉丈夫:“家里都好,孩子们都盼着你。”她将所有的苦楚和艰辛都藏在心底,只想着把希望带给铁窗那头的爱人。
而狱中的周秉昆也并非被动接受命运。得知郑娟的付出后,他积极改造,争取减刑机会,通过自学法律知识为自己申诉。
六年间,他们虽然分隔两地,但相互扶持,不仅守护了一个完整的家,更让他们的感情在磨难中淬炼得更加坚不可摧。
有一句很喜欢的话是这样说的:“真正的伴侣,是明知世界稀烂,仍愿做彼此的避风港。穷时共用一碗面不嫌寒酸,富时共享晚霞不说扫兴话。能长久的关系,无非是委屈时有人倾听,迷茫时有双手紧握。”
这告诉我们:真正的夫妻义气,不止是在顺境中的相伴,更是在逆境中的相互拯救。
可见,夫妻是既能同甘也能共苦,在对方最需要的时候绝不缺席的存在。
好的婚姻需要实实在在的付出,不是仅靠甜言蜜语就能维持的。
要知道,婚姻最美的誓言不是“我爱你”,而是“有我在”。
有个很有道理的言论:“婚姻就是两个孤独的个体,在同一片天空下,互相陪伴、互相扶持、互相成长的过程。”
这句话点出了婚姻长久的第三个关键点:共同成长。
婚姻中最怕的是一个人还在原地,另一个人已经走远。
许多夫妻结婚时站在同一高度,但随着时间推移,如果一个不断进步,另一个停滞不前,差距越来越大,共同语言越来越少,最终就会导致婚姻关系名存实亡。
小区里有一对退休教师夫妇,陈老师和孙老师,他们的故事可以称得上一桩美谈。
退休之初,陈老师很快适应了新生活,参加了老年大学的书法班和诗词社,每天都过得充实而快乐。而孙老师却陷入了退休综合征,整天无所事事,对生活提不起兴趣。
渐渐地,陈老师发现夫妻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但她没有抱怨,而是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法:她开始请孙老师“指导”自己的书法作业。
起初孙老师只是敷衍地看几眼,但看到妻子认真的样子,他也渐渐上了心,时间久了,他也从其中重新找到了价值感。
后来,孙老师不仅主动陪妻子去上书法课,还加入了社区的围棋社。现在,每到周末,经常能看到这对银发夫妻坐在一起讨论课业。
他们在社区合开了一门公益课,一个教书法,一个教围棋,成了小区里最受欢迎的教师搭档。
孙老师常说一句话:“要不是老伴带着我一起进步,我可能现在还是个整天打瞌睡的老头子。”
我曾以为爱情是心动,婚姻是相守。如今才明白,婚姻更是一场共同成长的修行。
正如法国作家安东尼在代表作《小王子》中写道:“爱不是彼此凝视,而是一起朝同一个方向看。”
婚姻最美的样子,莫过于两人在人生道路上目标一致、共同探索未知的未来。
这并不是要求双方同步调,而是保持相同的成长节奏。就像爬山,可以快慢不同,但方向要一致。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彼此能够欣赏对方的成长,并为对方的进步感到由衷喜悦。
这才是共同成长最理想的状态:各自精彩,又相互成就。
▽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
“已婚的人从对方获得的那种快乐,仅仅是婚姻的开头,绝不是其全部意义。婚姻的全部含义蕴藏在家庭生活中。”
所谓白头到老,其实并没有什么秘密,只需要双方用心经营好日常的点滴。
当婚姻走过最初激情澎湃的阶段,沉淀下来的才是它最真实的模样:在平淡中相守,在困难时扶持,在成长中同步。
婚姻的路很长,但只要把握这三点,就能走得更加稳健、更加长远。
毕竟,最好的婚姻不是两个完美的人相遇,而是两个不完美的人,选择在彼此的生命中共同修行。
点亮爱心,愿大家都能在这场漫长的修行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