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标识办法实施两周,我们测出了这些真相,新媒体人必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4 19:04 1

摘要:2025年9月1日起,国家网信办出台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生效,所有AI生成的内容都必须明确标识——否则你可能已经违规。我们实测了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抖音、快手、小红书等主流平台,发现有的严格执行,有的却还在“灰色地带”游

你发布的AI内容,打标了吗?

2025年9月1日起,国家网信办出台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生效,所有AI生成的内容都必须明确标识——否则你可能已经违规。我们实测了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抖音、快手、小红书等主流平台,发现有的严格执行,有的却还在“灰色地带”游走。这篇文章,告诉你哪些红线绝不能碰。

01

AI必须打标:新规保护的是谁?

随着AI生成内容(简称AIGC)的高度逼真化,普通用户难以凭借肉眼分辨一段内容(如图片、视频、音频、文本)是来自于真人创作还是AI生成。这可能导致用户被误导、欺骗。《办法》的实施,强制要求对AIGC进行标识,相当于给内容打上“数字水印”,用户有权知道他们所消费的内容的来源。在知情的前提下,用户会以更审慎的态度看待AIGC,例如对AI提供的建议进行核实,对AI生成的图片不盲目采信。这是对用户最基本的尊重和保护。

《办法》要求,用户使用平台提供的人工智能合成功能制作内容时,要包括显式标识和隐式标识。

通俗地讲,显式标识就是在用户所生成出来的内容上添加显著的水印,标明内容由AI生成或加上生成平台的水印;隐性标识则是利用相关代码,在用户所生成的内容的文件数据中添加,但外部是无法看到的标识。平台需要通过审验,在确定或疑似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的显著位置打上标识提醒公众。

如果用户申请服务提供者提供没有添加显式标识的生成合成内容的,服务提供者可以在通过用户协议明确用户的标识义务和使用责任后,提供不含显式标识的生成合成内容,并依法留存提供对象信息等相关日志不少于六个月。也就是说,如果你在利用平台的会员,生成、下载你自己制作的无水印的内容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清楚自己这样做的风险和责任。

02

平台实测:谁已合规,谁在裸奔?

《办法》实施两周以来,主流新媒体平台和AI创作平台都出台了实施方案,但细致程度和执行力度存在明显差异。

AI创作平台以即梦AI为例,无论是图片还是视频生成,都会在作品的左上角显示“AI”标识,并在右下角显示品牌水印。即便通过画布编辑或开通会员导出作品,图片左上角依然保留AI标识。

通过即梦平台直接将生成的作品发布到抖音,可以手动添加“内容由AI生成”的标识。如果不手动添加,系统也不会强制添加。

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在发布图文时,下方会有“创作来源”的选项,右侧的问号会提醒你,“根据相关规定,用户发布由AI生成的内容时,应当予以标注”。

微信公众号的视频素材在上传到素材库的时候,只有原创声明,没有声明内容为AI生成的选项。

用户在发布视频时进行标注,发布成功后,会在视频下方显示“内容由AI生成”。

今日头条在编辑器底部设置了“内容由AI生成”选项,勾选后系统会自动添加“内容由AI技术生成”标识。而没有勾选的文章,则不会出现这样的标识。

如果在今日头条后台发布AI视频,一段勾选了“AI生成”选项,一段没有勾选,则前者下方声明了“内容由AI生成”,没有勾选的下方则显示“内容疑似AI生成,请谨慎甄别”。

视频号则要求创作者在发布时手动选择“AI生成”标签,如果不选择,则系统不会自动识别内容增加“疑似AI生成”的标签。目前只有移动端发布时可以选择打标签,通过PC端的“视频号”发布,则没有添加声明的地方。

抖音只能添加已自主声明的视频,而不会进行自动识别和添加声明;快手平台无论是否添加声明,都会经过系统判断,凡是有AI生成嫌疑的视频,都会在下方添加“该内容可能由AI生成”的字样。

小红书仅在PC端有添加声明的选项,且不会自动识别并添加声明标识。

03

违规后果:不只是下架,还可能坐牢?

根据国家网信办《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对于AI生成服务提供者,处罚措施包括警告、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对于传播平台,如果平台未尽到核验和提示义务,也可能面临相应的监管处罚。

目前,各大内容平台(如微信、头条、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已逐步实施AI检测算法,未标识的AIGC内容可能被限制推荐甚至直接下架。对于违法使用AI的恶意用户,也可能面临平台关停账号、限制功能等一系列处罚,甚至还可能面临民事、行政乃至刑事责任。

对于盈利性账号,违规可能导致广告分成取消、商业化权限暂停等直接经济损失。

实际上,正确标识AIGC内容不仅能避免风险,还能为你带来额外优势:一是展现你的专业性和诚信度,这在越来越重视真实性的网络环境中尤为珍贵;二是你可以借此机会影响你的受众,分享AI如何帮助你提升内容质量和创作效率,这种透明度反而会增加粉丝的参与感和忠诚度。

最聪明的做法不是回避AI,而是拥抱技术的同时保持透明,利用效率提升的同时坚持人性化表达。这样你既能享受AI带来的生产力飞跃,又能维持与观众之间的信任纽带。

在这场人机协作的变革中,聪明的内容创作者早已学会:既要拥抱技术,也要恪守规则。唯有如此,才能在算法的浪潮中站稳脚跟,赢得用户与平台的双重认可。

部分图片源于AI及光明网

来源:胡二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