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庭居所的门槛高度,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文明刻度。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约有8500多万残疾人;2024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031万人,占总人口的22.0%;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023万人,占总人口的15.6%。
福祉博览会现场。 陈炳衡/摄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蓓 见习记者 陈炳衡 北京报道
家庭居所的门槛高度,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文明刻度。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约有8500多万残疾人;2024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031万人,占总人口的22.0%;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023万人,占总人口的15.6%。
9月12日,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下称“福祉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会议主题为“科技赋能·共享福祉”。很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带着他们最新的无障碍解决方案,在北京齐聚一堂。《华夏时报》记者现场看到,展厅有大量展位用于展示居家无障碍创新方案。展出的产品涉及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融合应用。
福祉博览会现场。 陈炳衡/摄
让科技扫清障碍
普通居民每日自然完成的起床、洗漱、烹饪等简单动作,对于残疾人来说,却障碍重重。9月12日,肢残人张先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家里的障碍才是平时最要面对的。一方面家里的装修缺少无障碍设施,另一方面走廊面积不够,轮椅通行困难,尤其是上厕所和洗澡,每次都像打了一场仗!”张先生反映的问题,也是大多数残疾人和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但是现在,科技的发展将改变他们的生活。
记者在福祉博览会现场看到,智能无障碍家居系统的分布式传感网络引发关注。该系统可以链接全屋信息产品。实现语音一体控制,同时配合盲文智能家居设备,多维度打造无障碍居住环境。展出的电动升降橱柜系统则能够将操作台面调节范围扩大到可以覆盖轮椅使用者的视域需求。
元芳博爱集团展位的工作人员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公司打造的“适老化/无障碍一站式解决方案”,可以提供从评估到售后六方面,一站式解决用户各种生活需求。目前销售网络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
此外,记者在博览会还看到,多款智能卫浴系统,通过毫米波雷达实时监测人体姿态变化,当检测到如厕者起身角度偏离安全阈值时,智能马桶扶手能迅速启动支撑模式。同时系统可以检测使用者情况,在使用者出现突发情况的时候,及时示警,避免延误治疗。
会上还展现了杭州亿听科技的全球首款AI+AR智能助听眼镜。展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产品通过整合AI降噪拾音、LLM、衍射光波导等核心技术。可以实现助听一字不漏,接近100%的语音识别,毫秒级的语音转写,重量仅44g。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无障碍设计早已超越“满足规范”的浅层要求,将人文关怀深入使用者生活场景。
在展出的“安心24小时”适老空间中,设计师模拟长者一天生活,设餐厅、客厅、卧室三大功能区。家具贴合长者身体与行为习惯,融合科学照护与心理安慰,展现“空间适老化,机构家庭化”理念。
“我们不是简单在传统家具上改尺寸,加扶手,而是从用户身体变化、心理习惯与行动轨迹出发,针对机构真实照护场景,定制出更加契合的专业方案。”悦涵智能展位工作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为方便使用轮椅、助行器等辅助设备的观众顺利参观,博览会全程无台阶、全线无障碍,处处体现出“人人平等被关照”理念。
福祉博览会现场。 陈炳衡/摄
福祉博览会现场。 陈炳衡/摄
市场逐步升温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纷纷推进困难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各地政府通过“一户一策”的精准服务,为残疾人打造安全便利的居家环境。
上海提高了居家适老化改造的补贴标准,每户最高补贴额度由3000元提升至5000元,全市设有超过58个适老化改造样板间,多数位于街镇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或卖场内,方便老年人就近体验。
湖北十堰经开区在2025年先后完成163户家庭适老化改造,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品质。通过对老年人家庭的通道、居室、厨房、卫生间等生活场所以及家具配置、辅助器具等进行调整或改造,提升其通行、洗澡、如厕、休息等方面的安全性与便利性。
根据北大光华研究院的测算,每在无障碍基础设施上投入1元,就能拉动相关领域7.2元的消费增长,这不仅促进了建筑业、制造业、信息技术等多个行业的协同发展,还间接提升了就业率和居民生活质量,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经济生态。这一效应不仅增强了无障碍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也为整个社会经济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走进博览会展示的居家适老化改造样板间,带扶手的安全感十足的卫生间、藏着“适老巧思”的厨房,都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小改造传递大关爱,这些细微处的变化,正一点点消除障碍,让家成为每个人都能安心休憩的港湾。2025福祉博览会展示的科技创新,正在让无障碍家居从梦想照进现实。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