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原本OpenAI和微软有协议,到2030年微软能拿OpenAI 20%的收入分成。可现在风向变了,有消息称OpenAI计划把这个比例降到8%左右。别小看这12个百分点的差距,按OpenAI当前营收算,这一下就能多留住超500亿美元收入
据有关消息称,OpenAI要动微软的“蛋糕”——大幅削减给微软的收入分成,这事直接牵动着两大巨头的合作根基,甚至可能改写整个AI行业的格局。
来源网络
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原本OpenAI和微软有协议,到2030年微软能拿OpenAI 20%的收入分成。可现在风向变了,有消息称OpenAI计划把这个比例降到8%左右。别小看这12个百分点的差距,按OpenAI当前营收算,这一下就能多留住超500亿美元收入。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时,两家发了个语焉不详的联合声明,说达成了“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还在推进合同条款。但明眼人都懂,这声明没说透,背后的利益还没谈拢。要知道,围绕OpenAI转成公共利益公司,双方已经谈了半年,现在赶着重磅发消息,不少人猜是因为甲骨文插了一脚。
甲骨文最近在AI算力领域风头正劲,传闻OpenAI单给它的算力订单就有3000亿美元。可之前OpenAI预计到2030年租微软云服务器才花1350亿美元,这一对比,微软股东坐不住了:微软是OpenAI的关键股东,为啥给甲骨文的订单比给Azure的还多?
来源网络
除了分成,双方还有不少扯不清的争议。比如AGI条款,现有合同规定OpenAI技术达到“通用人工智能”水平,微软就没了独家访问权,可微软一直想改这条。还有OpenAI租微软云的支出规模,也是谈判重点。更有意思的是,OpenAI高管想把没发布的产品排除在分成外,比如那个月费可能2万美元的“博士级代理”。
当然也有进展,股权分配基本定了:OpenAI非盈利母公司和微软各拿新公司三分之一股份,微软没董事会席位。在我看来,OpenAI这次动分成,不是一时脑热,是有长远打算的。现在它急着筹钱买算力,甲骨文那3000亿美元订单就是证明,多留500亿能大大缓解资金压力,在算力竞赛里更有底气。
而且OpenAI在推进重组,要从营利实体转成公益公司(PBC),这步棋是为了未来融资和IPO。要是还按20%给微软分成,IPO时的盈利能力会打折扣,对投资者吸引力也小。把高端未发布产品排除在分成外,也是为了留利润空间,毕竟像“博士级代理”这种高价产品,全拿收入对营收帮助太大了。
来源网络
再看微软,处境挺两难。作为最大外部股东,它已投超130亿美元,原本预期分成不少,现在比例腰斩,投资回报率受影响,股东那边不好交代。可它又不能和OpenAI闹僵,Azure 39%的增速靠AI需求,OpenAI的技术对Azure竞争力很重要。所以微软才争AGI条款、想让OpenAI多花Azure的钱,还争取股权补损失。但没拿到董事会席位,意味着对OpenAI的控制权没那么大,未来可能被动。
甲骨文的入局,其实是OpenAI在分散算力供应商,不想过度依赖微软。之前靠Azure,现在加甲骨文,谈判时更有话语权。这也让微软有了危机感,最近加速自研AI模型,就是怕未来被OpenAI“卡脖子”。
不过OpenAI也有风险。它的算力支出远超收入,2025年预期收入才127亿,年均算力支出却达600亿,得靠融资和产品爆发才能活。要是AI商业化不行,可能陷债务危机,香椽等机构都质疑它3000亿订单的履约能力。还有马斯克的诉讼、多国反垄断审查,都可能影响重组。
来源网络
说到底,这场博弈是技术控制权和资本话语权的再分配。OpenAI想靠调整分成、分散供应商、重组架构掌握主动权,为独立发展和上市铺路;微软想保利益、保技术 access,维持AI优势。
未来半年,双方合同细节很关键。OpenAI要是能成,可能开启独立新时代;微软要是守住关键条款,还是AI红利最大收割者。这场较量不光关乎两家公司,更会重塑AI行业格局。我们能做的就是看着,毕竟结果可能影响我们用AI的体验和成本。
最后想问大家,你们觉得OpenAI能如愿砍分成吗?微软会怎么应对?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清华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