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一出口,90%的人会把它和“贬”混成一锅粥—biǎn 脱口而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4 10:28 1

摘要:但针砭时弊的“砭”偏偏不读 biǎn,它的正确读音是 biān,一声,和“编”“鞭”同音。

但针砭时弊的“砭”偏偏不读 biǎn,它的正确读音是 biān,一声,和“编”“鞭”同音。

一、把读音钉在耳畔

• 针砭(zhēn biān)时弊

• 砭石(biān shí)疗法

• 砭骨之痛(biān gǔ zhī tòng)

只要记住“biān”这个清脆的一声,就不会再把“砭”和“贬低”的“贬”搅在一起。

二、“砭”到底是什么?

1. 本义:石针

《说文》:“砭,以石刺病也。”

在金属针出现之前,古人用尖利的石头(砭石)刺穴放血、排脓消痛。

2. 引申:刺痛、救治

由“石针扎入肌肤”引申出“刺痛”“警醒”的意思。

3. 再引申:批评、救治社会

把石针换成文字,把穴位换成时弊,便是“针砭时弊”——用尖锐的言辞指出社会病灶,以求“药到病除”。

三、为什么常被误读成 biǎn?

1. 形近:与“贬”只差一撇,视觉上先入为主。

2. 音近:biān / biǎn 仅一声之差,舌头打个滑就错。

3. 语用:日常里“贬”比“砭”常见,于是“碾压式”错误传播。

四、一句口诀带走

“砭”比“贬”少一点,读音也少一点——

把第三声“biǎn”砍掉尾巴,只剩第一声“biān”,

就像把一块石头削成尖针,刺醒语言里的沉睡病灶。

五、彩蛋:古人的“石针”长什么样?

• 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出土过砭石,长约 10 厘米,头锐尾钝,像微缩版石剑。

• 今天中医刮痧用的“砭石板”,正是古人石针的温和后裔——仍在以“biān”之名,继续为身体“针砭”。

下次再开口批评社会乱象,别忘了先让舌尖拐个弯:

针砭(biān)时弊,一音之差,锋芒立现。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