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靖难之役”四年战祸,这个锅该由谁来背?朱棣还是朱允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8 11:29 2

摘要:明朝的历史电视剧《山河月明》与《大明风华》都曾火过一把,两部戏无一例外地将明成祖朱棣演义成一位有为明君,勇敢果决、开疆扩土,他的功勋彪炳史册!

明朝的历史电视剧《山河月明》与《大明风华》都曾火过一把,两部戏无一例外地将明成祖朱棣演义成一位有为明君,勇敢果决、开疆扩土,他的功勋彪炳史册!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后人又该如何评价这位明朝的皇帝呢?

对明成祖朱棣的评价,争议异常激烈!喜欢他的人,说他迁都北平,天子守国门,尽显帝王责任担当;北征蒙古,扫尽元朝残余,南征安南,开疆扩土,重显中原王朝的国威军威;编纂《永乐大典》,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给后人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派遣宦官郑和远航西洋,传播中华文明;开创永乐盛世,经济繁荣、国泰民安。

不喜欢他的人,说他起兵造反,“靖难之役”四年之久,让中华大地重燃战火,生灵涂炭,百姓受苦;攻入南京,大肆杀戮,血流成河,对建文一朝的忠臣方孝儒诛灭十族,凶残之极、嗜杀无度。

抛开这些带有个人情绪的观点,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朱棣,一定绕不开历时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先得弄清楚谁才是“靖难之役”的罪魁祸首!

换句话说,要评价朱棣,先得弄清楚“靖难之役”四年战火这个锅该由谁来背?是燕王朱棣还是建文帝朱允炆?朱棣兴兵“靖难”是情非得已的自保反击,还是蓄谋已久的争权夺位?

“靖难之役”,本质是皇权的争夺战,很多人说,管他是自保反击还是争权夺位,反正是他老朱家的皇位,谁当皇帝对老百姓来说都一样。

其实不然,选择谁来当皇帝的过程,是平稳和谐还是动荡血腥,对天下百姓却很重要。

因为皇权更替引发的滔天战火,最终受苦受难的还是最底层的贫苦百姓,皇帝老儿的宝座,是用不计其数的尸骨堆砌起来的。

1398年6月24日,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于应天(南京)皇宫,留下遗诏:“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朱元璋去世几天之后的6月30日,皇太孙朱允炆即皇帝位,改年号为建文。

二十一岁的皇帝朱允炆,从小接受儒家的良好教育,又很好地继承父亲朱标的秉性,温文尔雅、性情温和,一心要施仁政、行王道,做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

但年纪轻轻又长在深宫的他,没有生活的历练,不知世间险、不明人心恶,只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纵观中国历史,像朱允炆这样年少继位的皇帝也不在少数,如果有老练的大臣辅政,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但朱允炆认识不到这一点,上台不久就将黄子澄、齐泰、方孝孺三位儒家师傅引为心腹,一切军政大事都依靠这三个人拿主意。

三位老先生都是饱学之士,读书人的佼佼者,入仕后不是做编修就是当伴读,只有齐泰在兵部呆过两三年,但也是做太平官,说他们是书呆子有点过了,但没有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却是实情。

一个不谙世事的皇帝,几个书生意气的大臣,上车伊始就琢磨着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削蕃。

“八月,周王橚有罪,废为庶人,徙云南。”首先开刀的对象是周王朱橚,被废为普通百姓,发配到边境云南。

6月登基,8月就开始着手削藩,可见心情之急迫、操纵之急切。

紧接着便是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和岷王朱楩。一年之内,五个藩王被废,特别是还酿成了湘王朱柏一家自焚而亡的惨剧。

下一个目标——燕王。

燕王朱棣,是所有藩王中实力最强大的一个,也是文建君臣削蕃的终极目标。但鉴于朱棣的实力强大,朝廷一时不敢轻举妄动。

1399年6 月,兵部尚书齐泰将燕王朱棣的使者邓庸逮捕下狱,经过一番严刑审讯,得到朱棣将要举兵谋反的确切消息。于是,朝廷命令北平的地方官员出兵包围燕王府,捉拿朱棣及其属官。

北平布政使张昺、北平都指挥使谢贵,能力平庸、准备不足,反被朱棣设计擒杀。

朱棣借机命令燕王府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率兵乘夜夺取了北平九门,完全控制北平城。

8月,燕王朱棣宣布誓师,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靖难”,朝廷和燕王之间的一场血腥军事行动正式开启。直至1402年6月,燕军渡过长江直逼南京城下,谷王朱橞和曹国公李景隆打开金川门投降,应天城破朱棣登基结束。

从“靖难之役”的整个过程来分析,朱棣完全就是一个受害者吗?完全是被逼才造反的吗?显然不是!

1392年,太子大哥朱标去世;1395年,二哥秦王去世;

1398年,三哥晋王去世,朱棣成了朱元璋儿子中年纪最大的一个。

封建王朝的皇位继承,向来推崇“立嫡立长”,嫡子去世了,自己是最年长,而且能力也最强(朱元璋曾去信给朱棣“朕诸子独汝才智,秦、晋已薨,系汝为长,攘外安内,非汝其谁?尔其统率诸王,相机度势,防边乂民,以答天心,以副朕意。”),怎么能没有觊觎皇位之心呢?

朱棣是什么时候开始有夺位的野心的呢?这一点应该没有争议,一定是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有大哥朱标在,朱棣不但没这个胆量,也不去生出这样的心思,如果朱标尚在朱棣还敢造反,就是愚蠢!

实际行动上,大哥朱标病逝,父皇朱元璋老迈,远在北京的燕王朱棣便开始抓紧时间活动。对外称病,藏起锋芒,对内挑选壮士充实护卫军,暗中操练兵士,日夜赶制军器。

可以这么说,建文的朝廷削不削藩,朱棣都会造反,只是时间和借口的选择问题!

为一己之皇位,兴起兵祸,危害中原大地长达四年之久,朱棣也没那么高大上!

只是“成王败寇”,事成之后又做出了一番惊人的业绩,才掩盖了起兵造反祸害天下的事实!

如果朱棣不反,建文帝一朝得以延续,施仁政、惠臣民,久经战乱的百姓一定会安居乐业,久历朱元璋严刑峻法的满朝文武一定会尽心尽责。

若如此,则天下归心、上下一心,假以时日,建文一朝也一定会干出一番业绩来,“建文盛世”也值得期待!

无论如何,深得人心的朱允炆,做一个守成之君,一定是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

只是历史不容假设,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则应一分为二!

来源:眾說烽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