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3日,商务部一则公告在半导体圈炸了锅——正式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这事的起因,是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7月23日提交的申请,协会手里握着实打实的数据,直指美国四家芯片巨头搞低价倾销。
9月13日,商务部一则公告在半导体圈炸了锅——正式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这事的起因,是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7月23日提交的申请,协会手里握着实打实的数据,直指美国四家芯片巨头搞低价倾销。
来源网络
这次调查针对的是40nm及以上工艺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像咱们常见的CAN控制器、数字隔离器,还有低边驱动芯片都在范围内。涉及的美国企业个个名头响亮,德州仪器、ADI、博通、安森美,都是全球模拟芯片领域的老牌玩家。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22年到2024年这三年,美国对华出口这类芯片的数量一直在涨,从11.59亿颗涨到15.90亿颗,增幅达37%。可价格却反着来,平均价格降了超50%。更让人警惕的是,倾销幅度吓人,加权平均下来有340.10%,其中栅极驱动芯片甚至达到458.51%。这几年里,这四家美企占中国模拟芯片市场的份额年均高达41%,几乎垄断了近半市场。
来源网络
这次调查可不是凭空发起的,背后藏着中美科技博弈的大背景。就在调查启动前一天,9月12日,美国刚把复旦微电等13家中国半导体企业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它们获取美国技术。咱们发起反倾销调查,算是对这种不合理制裁的一次有力回应,用合法的贸易规则维护自己的产业利益。
而且现在咱们国产模拟芯片也不是没底气。今年3月华为发布的AC9610模数转换芯片,性能直接超过了德州仪器的同类产品。国内在模拟芯片设计领域已经有了替代能力,虽然高端车规、工业芯片的自给率还不到10%,但至少有了突破的基础。要知道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占全球35%,约63亿美元,可自给率才16%。美企这么搞低价倾销,直接挤压了本土企业的利润空间,让国产芯片连定价权都抓不住,再不保护,很多本土企业可能就撑不下去了。
从调查流程来看,倾销调查期是2024全年,产业损害调查要覆盖2022到2024这三年,最终裁定结果会在2026年9月13日前公布,特殊情况还能延期到2027年3月。要是最后确认倾销成立,大概率会对这些美国芯片征收30%到100%的反倾销税。
来源网络
这事对产业的影响会很深远。短期来看,美国芯片进口成本会上升,国内像圣邦股份、纳芯微这些做模拟芯片的企业,就能趁机抢占更多中低端市场份额。长期的话,能倒逼咱们在车规、工业这些高端芯片领域加快自主化脚步。对那四家美国企业来说,损失可不小,可能要丢掉数十亿美元的在华收入,说不定还得调整全球供应链布局。不过下游的电动汽车、工业设备企业,短期可能会因为芯片成本上升受点影响。
当然也得理性看待,现在网上传的“量增37%+价降52%”还只是行业协会的数据,海关总署还没官方确认。而且咱们在高精度ADC、车规芯片可靠性这些高端领域,还是依赖美国技术,国产芯片在良率和成本控制上也有差距。更要警惕的是美方的反制,之前特朗普就威胁过要对华半导体加征300%关税,万一引发更大的贸易摩擦,对双方都没好处。
来源网络
说到底,这次反倾销调查,标志着咱们在中美科技博弈里,从以前的被动应对,开始转向主动用规则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不是为了搞贸易保护,而是给本土半导体企业争取一个公平的发展窗口。模拟芯片是电子系统的“核心感官”,把这块的主动权抓在手里,才能在全球半导体权力结构里有更多话语权。接下来就看国产替代能不能借这个机会突破技术瓶颈,这会是中美科技博弈的下一个关键焦点。
科技竞争的本质是实力的较量,公平的市场环境才是创新的土壤。这次调查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咱们国产半导体要走的路还很长,但至少现在,我们已经敢于拿起规则的武器,为自己争取应有的发展空间。你觉得这次反倾销调查,能帮国产模拟芯片打开新局面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清华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