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直播吐槽预制菜PK西贝1.8万人“作战大会”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4 10:18 1

摘要:一场由网红引发的餐饮行业风波,正演变为消费者知情权与行业透明度的革命性对话。罗永浩与西贝的争执表面上是关于预制菜的定义之争,深层却是对餐饮行业信息不对称的集体质疑!

一场由网红引发的餐饮行业风波,正演变为消费者知情权与行业透明度的革命性对话。罗永浩与西贝的争执表面上是关于预制菜的定义之争,深层却是对餐饮行业信息不对称的集体质疑!


失业君小编 | 文
网络 | 图

9月12日晚,罗永浩通过直播澄清了自己对预制菜的立场:“并不反对预制菜,只是想借此事件,让预制菜市场透明化,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

然而就在同日晚间,一张截图在网络上流传,显示西贝召开了题为“西贝1.8万名伙伴跟罗永浩之战”的动员大会,将这场争端推向了新的高潮。这场源于个人消费体验的争议,已经演变为涉及整个餐饮行业规范的重大公共议题。

事件起源于9月10日,罗永浩在社交平台发文直言,与同事在北京西贝中粮祥云小镇门店用餐后发现菜品“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体验令人恶心,并呼吁立法强制餐馆注明预制菜使用情况。

这番话迅速引爆网络,西贝随即陷入舆论漩涡。面对质疑,西贝方面先是客服渠道回应,强调牛大骨每日现煮、莜面现场手作、蔬菜每日新鲜到店现场炒制。

随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情绪激动地回应,复盘罗永浩所点的13道菜,坚称没有一道是预制菜,并表示一定会起诉罗永浩。

随着争端升级,双方采取了更为激烈的攻防策略。罗永浩在微博发起悬赏,承诺向提供西贝使用预制菜证据的网友奖励10万元,该悬赏后来被网友追加至12万元。

西贝则宣布两项举措:全国门店开放后厨参观,并上线“罗永浩同款菜单”供消费者核验。贾国龙强硬表态称即使生意不做,也要争个黑白。

争议的一个核心焦点是对“预制菜”的理解不同。西贝援引国家六部门今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强调其菜品制作不符合预制菜定义。

根据该规定,预制菜需满足“工业化预加工”、“配调味料包”、“加热即食”等条件,且明确排除速冻面米、方便食品等品类。西贝强调,其中央厨房预加工配送到门店的是原料,做熟环节都在门店进行,符合国家规定。

而罗永浩则从消费者体验出发,认为有“预制菜口感”(如隔夜菜味)即为预制菜。他在直播中展示冷冻鱼包装,称是用餐菜品原材料,含食品添加剂,认为这就是预制菜。

随着争论发酵,焦点逐渐从“是否使用预制菜”转向 “消费者知情权”。罗永浩多次强调,自己不反对预制,但消费者有权知道菜品制作方式。

90%网友力挺罗永浩的现象,印证了“天下苦预制菜不透明久矣”的现状。消费者并非不能接受预制菜,而是无法容忍被蒙在里。

老乡鸡的透明化实践为此提供了优秀范例:他们公示70.6%现做、27.7%半预制、1.7%复热预制的数据,让消费者拥有最基本的知情权。

西贝面对危机采取的开放后厨、公布作业标准、强调合规性以及法律维权等方式,虽展现了强硬姿态,但可能未能真正挽回消费者信任。

贾国龙声称“即使生意不做,也要争个黑白”的表述,被认为缺乏理性。作为客户,罗永浩有抱怨的权利,发微博批评几句,在法律上难以构成侵权。

西贝的强硬回应反而让事件持续发酵,数据显示9月11日西贝全国门店收入直接下降了200万,部分餐厅订单量遭腰斩。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这场风波触发了餐饮行业对预制菜标准与消费者告知义务的深入讨论。日本、美国等国预制菜市场渗透率已超60%,我国也将相关产业培育写入政策文件,但消费者接受度仍存在明显分歧。

争议背后,折射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深层焦虑。尽管统计表明使用料理包可降低40%成本、人工费用减半且能耗降低,但三鹿奶粉等前车之鉴让消费者对工业化食品保持警惕。

专家指出,当前预制菜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导致企业与消费者认知错位。建立分级分类体系、强制信息披露成为破解信任危机的关键。

这场风波给所有餐饮企业敲响警钟:在社交媒体时代,任何欺骗消费者的行为都可能被放大检视。透明化不会消灭预制菜市场,但会倒逼企业重新思考定价逻辑。

罗永浩的怒怼与其说是针对某家企业,不如说是替亿万消费者发出的集体质问。在预制菜已成趋势的今天,唯有建立透明的游戏规则,才能让消费者吃得明白,企业赚得心安。

有消息称,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已经通过审查,即将公开征求意见。这场争议可能加速了相关立法进程。

透明化不会消灭预制菜市场,但会倒逼企业重新思考定价逻辑。

随着预制菜国标即将征求意见的消息传来,这场因一顿晚餐引发的风波,正在成为推动行业规范化的催化剂。

消费者能够清晰区分现制与预制菜品,并基于真实信息做出选择时,罗永浩与西贝的争执将成为中国餐饮行业走向成熟的重要里程碑。

网友热议


@雍布布Emily(IP京):

支持老罗!消费者有权知道吃进嘴里的是什么,花现炒的钱吃预制菜就是欺骗!


@不泳不归(IP沪):

预制菜没问题,问题是价格!如果用的是预制菜,成本降低了,为什么还卖那么贵?


@风物野云(IP贵):

作为餐饮从业者说句公道话:现在连锁餐厅不用预制菜根本做不到标准化和快速出餐,但隐瞒就是不对……


@顾宏杰Evan
(IP辽)

西贝开放后厨是步好棋,但更希望看到的是明码标价:哪些是现做的,哪些是预制的,让消费者自己选择

……


@Jayden如伦(IP渝):

两边都有道理:西贝按国标确实不算预制菜,但老罗从消费者口感体验说的也是事实。标准制定应该考虑用户感受。


@陈庆和Echo(IPHK):

这场争论最大的价值是引起了全社会对餐饮透明化的关注,已经超出罗永浩和西贝之间的个人恩怨了……

最后一条,

加速预制菜标准的出台,也是好事……

来源:汉语言文学中文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