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潮州人现在去广州,得先坐一小时大巴到潮汕站,再挤高铁,折腾得跟取经似的。
“潮州人现在去广州,得先坐一小时大巴到潮汕站,再挤高铁,折腾得跟取经似的。
”
这吐槽不是段子,是每天发生在潮州的真事。
同一个潮汕,汕头站已经能飙350公里直奔上海,潮州站却还在普速绿皮车的年代原地踏步。
车站广场空荡荡,连卖手打牛肉丸的大叔都撤摊了,说是“一天没几个客,肉丸都放老了”。
落差从哪开始?
得看地图。
汕头站这两年像开挂:厦深高铁联络线、广汕高铁联络线、在建的漳汕高铁,三条大动脉把汕头硬生生拉成了广东第四大高铁枢纽,11台24线,规模直追佛山西站。
早上在汕头喝粿条汤,下午就能到上海外滩打卡,时间比潮汕人腌一罐橄榄菜还短。
潮州呢?
铁路年表停在2013年厦深高铁通车那天——人家从家门口呼啸而过,愣是没给潮州留扇门。
普速列车每天三班,车厢比潮州西湖还冷清。
有本地博主做过实验:同样去深圳,汕头站出发2小时15分,潮州站得先折腾到潮汕站再转车,全程4小时起步,票价还贵出一大截。
数据冷冰冰,但潮州人心里更冷:这不是交通,是“被时代甩下”的实锤。
转机卡在三条还没落地的线上。
方案A最保守:潮汕站到潮州站拉条200公里时速的联络线,20分钟接驳,市区人终于能在家门口上车。
缺点是时速低,去广州还得在潮汕站换车,像穿了拖鞋跑百米,总比光脚强点。
方案B野心大:直接从汕头站或规划中的饶平南站甩条350公里时速的专线进潮州,一路飙到珠三角。
好处是够快,坏处是得看汕头脸色——线路绕不绕、车次给不给,全是未知数。
潮州人私下嘀咕:“这跟蹭邻居WiFi有啥区别?
”
方案C最梦幻:新建广河揭潮高铁,广州白云机场直达潮州站,沿途把从化、龙门、河源、紫金、揭西这些“高铁荒漠”一次性喂饱。
对潮州来说,这是把机场和高铁打包送到家门口,陶瓷老板们早上在琶洲参展,晚上回潮州窑炉盯进度,想想都香。
但线路长、投资大,光前期勘测就得磨几年,潮州得先学会“等”。
等,还是不等?2024年《粤东地区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已经拍板:潮汕联络线2026年完工,潮州到广州有望缩到2小时内。
文件里那句“推动潮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高铁圈”,被本地论坛做成表情包疯转——“终于轮到我们了?
”
可现实比文件骨感。
汕头凭高铁虹吸了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项目,潮州还在靠陶瓷和木雕“吃老本”。
有潮州老板算过账:同样一批货,从汕头站发货物流成本比潮州站低15%,一年下来差出一辆宝马X5。交通的差距,最后变成钱包的差距。
最扎心的是文旅。
汕头南澳岛周末民宿涨到千元一晚,潮州牌坊街却只能靠“潮州菜便宜”硬撑。
有游客在小红书吐槽:“潮州古城美得像穿越,但高铁不到,只能坐大巴,晕车晕到没力气吃粿汁。
”评论区最高赞是本地人回怼:“别来了,我们留着自己慢慢逛。
”嘴硬背后,谁不想家门口的高铁呼啸而过?
三条方案里,老潮州人私下押宝方案C。
理由简单粗暴:既然要翻身,干脆翻个大的。
况且广河揭潮高铁一旦落地,潮州站就不是“被救的普速站”,而是“粤东新十字路口”。
到时候牌坊街卖手拉壶的阿姨都能直播带货:“高铁一小时直达广州,买壶送故事。
”
当然,也有人泼冷水:规划年年有,动工最磨人。
隔壁揭西老乡听了直摆手:“我们被‘规划’了十年,现在去深圳还得先骑摩托到县城。
”潮州能不能逃过“画饼魔咒”,得看2026年潮汕联络线通车那天,是不是真有人潮涌进潮州站,而不是又一轮“等等看”。
但有一点确定:汕头站已经证明,高铁枢纽能把城市命运改写成爽文。
潮州站是继续当背景板,还是逆袭成主角,选择权不在文件,在每一次争取、每一次投票、每一次“别让潮州再被落下”的呐喊里。
毕竟,谁也不想十年后还在朋友圈发:“潮州站,还是绿皮车的味道。
”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