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灵 | 岂有此理,中国才是吃亏最大的一方!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8 09:07 1

摘要:4月2日,川普再度挥舞关税大棒,对中国商品加征34%惩罚性关税!叠加既有税率,中国输美商品整体税率已飙升至60%左右!这也是川普竞选时的承诺,他对中国怨念已久,在他看来,谁对美国有贸易顺差,谁就是占了美国的便宜,贸易顺差越大,占便宜越多。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

本文来源于风灵之声

文/风灵

4月2日,川普再度挥舞关税大棒,对中国商品加征34%惩罚性关税!叠加既有税率,中国输美商品整体税率已飙升至60%左右!这也是川普竞选时的承诺,他对中国怨念已久,在他看来,谁对美国有贸易顺差,谁就是占了美国的便宜,贸易顺差越大,占便宜越多。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

贸易顺差最大的中国占了最大的便宜?简直岂有此理!事实上,中国才是吃亏最大的一方!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一件事,一个国家为什么要出口?如果该国不需要进口任何东西,它就没有必要出口,出口赚来的外汇对它也没有任何意义。就如乾隆年间的大清国,没有进口需求,出口茶叶等纯属对外夷的恩赐。

米塞斯曾反复强调,出口是为了支付进口。比如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作为资源匮乏的岛国,需要大量出口,才能购买粮食、取暖的燃料和原材料,不然国内人民就生活无着。这类似于一个人努力工作挣钱,是为了生活消费,如果他没有消费,他就不需要努力工作。

然而,现在的世界却完全颠倒了。

中国生产了太多的东西,进口却相当少。中国2024年货物贸易顺差达9921.6亿美元(海关总署数据),创历史新高,但过度依赖出口导致内需疲软(进口仅增1.1%),省下的钱买美国国债(2025年1月仍持有美债7608亿美元),对欧洲投资(2005-2023年中国对欧直接投资累计达2250亿美元),还要支援全世界的发展(据中国商务部2024年数据,“一带一路”协议投资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实际到位资金约3000亿美元)。

这就相当于一个人起早贪黑地工作,挣的钱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用,都拿去半借半送地给了自己的顾客,好让他们继续来买自己的东西——实质上差不多就等于白送东西了,这到底是谁受益谁吃亏?

显然,受益最大的一是外国的消费者。在国外生活过的都知道,欧美加澳啥啥都贵,唯有“Made in China”价格较为合理(有些虽然标签不是Made in China,实际上还是来自中国制造)。我在加拿大时,付账单买生鲜进餐馆常常感觉如被打劫,唯有超市里的中国货是一种安慰。或者说,如果发现什么东西的价格能和国内相比,不用看都是来自中国的。照美欧加这几年的通胀水平,如果没有大量的中国廉价商品,那物价还得上天。

二是外国的进口商和零售商。很多中国商品的出口到岸价与终端零售价之间相差100%,甚至可能涨10倍以上(比如一个简单的充电器加线,在美国零售价20美元左右),这其间的差价都归了外国商家。而且只要简单的运输、上架、理货等,就可以摇身一变以服务业产值的方式将差额变成外国的GDP。以Levi's 505牛仔裤为例(据Levi's财报):中国代工厂出厂价12美元,净利润仅0.48美元(利润率4%),而终端零售价89美元中,零售商(如沃尔玛)净赚5美元,是代工厂的10倍。美国零售商通过集中采购压低中国供应商报价(如沃尔玛要求中国代工厂年降价3%-5%),再利用品牌溢价与渠道垄断抬价。

三是跨国公司。中国代工的跨国公司,比如苹果,主要是提供品牌和设计,却赚走了大部分利润。根据2024年最新拆解报告,iPhone 16 Pro Max(256GB)的零售价为1199美元。苹果公司通过品牌溢价与技术垄断攫取了绝对利润,其毛利润达743美元(占比62%),主要源于A18 Pro芯片专利授权、iOS生态收益(如App Store抽成)及设计主导权。美国分销与营销环节分走217美元(18%),这部分利润流向运营商(如AT&T套餐绑定)和零售商(如Best Buy渠道溢价)。中国代工企业富士康、立讯精密等承担整机组装和电池模组生产,仅获得21美元(1.8%)。

四是外国政府和工人。由于中国大量投资注入(主要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给当地政府带来了资金、技术和基础设施,解决了工人的就业,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比如宁德时代在匈牙利投资兴建的电池超级工厂,带动当地失业率下降3个百分点至6%。

至于美国的制造业外流,产业空心化,主要是美国各种愚蠢的经济政策,各种行业垄断,劳动力不仅工资高,而且性价比低,基础设施老化拖后腿,工会破坏生产反对创新,等等。总之,是因为美国制造整体上成本高效率低(虽然有不少高新技术),才会被其他国家替代和超越。就算美国一直用关税保护其制造业,生产的商品也会逐渐失去国际竞争力,而美国国内的老百姓却要多花冤枉钱。

而现在,吃亏的是中国的老百姓。

吃亏最大的首先是中国的产业工人。外国工人悠闲地在沙滩上度假时,中国工人在厂里加班干活。工资低,工时长,劳动强度大。中国制造业平均周工时48小时,比德国多12小时,但单位产出工资仅为德国工人的1/6。还有职业病风险,据卫健委数据,在电子产业接触有毒化学品的工人中,32%出现呼吸道疾病症状。辛苦工作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以非常低廉的价格,或者说半卖半送出口到外国。当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劳工的待遇确实普遍有了明显提高,但尚远不能与其产出相匹配。中国制造业出口额占全球17%的同时,产业工人平均时薪仅为经合组织国家均值的1/3。

其次是中国的消费者。由于汇率被人为低估(照购买力来算,人民币的汇率应远远高于现在的水平),中国消费者消费能力严重不足,日子过得苦哈哈紧巴巴,特别是买不起各种昂贵高档的进口商品(包括有进口成分的商品),而去国外度假、享受国外的服务等仍然属于较奢侈的行为,只有小部分人能承担。

当然还有中国的企业家,特别是外贸企业。为了抢占出口市场卷生卷死,还要随时应对贸易战、反倾销等各种不确定因素。比如从川普第一任期时,就有不少外贸企业为规避高额关税,花了大量成本,出海越南、墨西哥。但川普第二任期上任前后已反复重申,要有针对性地打击这些中国的出海企业,4月2日对东盟等中国资本出海国征收高额关税只是第一步,这让中国的出口企业更是进退两难。

好了,最可笑的事情来了!那些劳动生产率低下,靠借钱买中国廉价商品的国家指责中国薅了他们的羊毛,剥削他们多年!川普悍然加税当然是明火执仗,但欧盟和俄罗斯等也限制不断,暗搓搓地使坏。

不过,这不能怪美欧又当又立,得了便宜还卖乖,贸易顺差是中国自己追求的。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要勒紧裤腰带积累发展,需要出口换汇购买各种紧缺的资本品和制成品,压低国内的消费情有可原。而现在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一方面,中国已经是世界上产业链最完整,生产能力最强大的国家了,产品在国内国外都有很强的竞争力,不需要再以关税来保护了。另一方面,在支付了进口的原材料、资本品外,还有大量贸易盈余,可用来提高国内生活水平(不管是出口转内销还是进口国外各种消费品)。川普的关税战更是提醒中国,已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候了!

从历史上看,凡是生产能力最强大的国家都是最富裕的国家,这也是理所当然,就像是一个人工作能力最强,产出最多,就应该最富,而不是一个人借债最多反倒成了最富(那应该是最穷)。现在,中国只要顺势而为,就可以成为关税战中最大的赢家。

首先,要大力降低进口关税,如果非要报复美国,那也可以把对其他国家的关税降下来,最好是降到零关税或接近零关税。这样可以降低依赖进口的企业成本,同时提高国内人民的消费能力,并通过进口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适当升值人民币,把“世界工厂”升级为“世界市场”。

世界第一的生产大国本来就应该是世界第一的消费大国,2024年中国消费市场规模已达美国84%,但人均消费仅为美国1/6,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作为生产大国低价出口商品,其他国家可能会喊打喊杀,但如果是消费大国,不但可以消化国内的产能,全世界都要来求着你。川普这次全球普征关税后,大部分国家迅速投降,无非是因为美国的消费市场不能放弃(哪怕美国是借债度日)。

其次,大力改善国内营商环境,保护投资,保护产权(特别是商标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以推动自有品牌发展),保护竞争环境,以确保创新的活力,这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不少人认为,当年广场协议日元升值导致了日本失去的二十年,但实际上,主因是日本创新后劲不足,官僚和企业都趋于僵化,未能成功转型为以创新驱动的经济。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主要产业和技术仍属于前互联网时代(比如传统的汽车、家电),到现在都没有什么知名的互联网公司,更不用说电子商务和人工智能了。而中国在各个创新产业的前沿都有明显优势,更有巨大的潜力,不可同日而语。

最后总结一下,中国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这当然与中国诸多突出的优势相关,但中国奇迹下,仍然存在很多不符合经济学规律的人为障碍,比如较高的进口关税、出口补贴、压低汇率、过度监管、投资仍有不少禁区或限制、户籍制度,产权保护不力,等等,存在问题也就是存在潜力。现在提振内需已成为朝野共识,虽然降低利率,发放补贴等措施短期内确实有效,但破除制度性障碍才是长久之计。

来源:正直光束M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