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清风明月诗词:把日子过成诗,真的只需一缕清风、一轮明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4 01:47 1

摘要:而古人,却把眼前的苟且过成了诗,只需一缕清风、一轮明月,便能写出满纸的温柔。

我们总在感慨:“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而古人,却把眼前的苟且过成了诗,只需一缕清风、一轮明月,便能写出满纸的温柔。

晏殊用风月点缀欢宴,葛长庚以风月构筑仙岛,王重阳视风月为挚友……

十首跨越唐、宋、元的诗词,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把平凡生活中的“风月之美”写到了极致。

这些穿越千年的诗句如一道清泉,黄庭坚的荷风,苏轼的山色,元好问的松涛正在送达你的心尖。

《伊州歌》

【唐】王维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赏析:

王维这首七言绝句,以清风明月的良辰美景反衬思妇的孤寂愁苦。

他用最简练的笔触,将自然景象与人间相思完美融合。

征人从戎十载未归,唯有清风明月陪伴着独守空闺的女子。

那轮明月曾见证离别的殷勤嘱托,如今又见证着雁书难寄的惆怅。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两句,把女子的牵挂落进具体的叮嘱与期盼里,风月的清寂与人间的惦念交织,读来让人心头一软,恰似清风拂过,留下淡淡的怅惘。

《写意二首·其一》

【唐】牟融

寂寥荒馆闭闲门,苔径阴阴屐少痕。

白发颠狂尘梦断,青毡泠落客心存。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醉后曲肱林下卧,此生荣辱不须论。

赏析:

牟融这首诗描绘了文人隐逸生活的超脱境界。

诗中“明月清风酒一樽”与“高山流水琴三弄”对仗工整,构筑起精神世界的双重支柱。

诗人选择与清风明月对饮,与山水琴声为伴,实则是对尘世荣辱的主动疏离。

青毡冷落、白发颠狂,暗示着曾经的人生抱负已化作过眼云烟。

末句 “醉后曲肱林下卧”的洒脱姿态,更是把对荣辱的看淡,融在与自然相伴的松弛里,读来满是通透。

《鄂州南楼书事》

【宋】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赏析:

黄庭坚这首诗犹如一幅水墨写意画,其中“清风明月无人管”更是点睛之笔。

诗人登楼见山水相接、荷香弥漫,感清风明月自在无拘,融为满楼清凉。这“凉”既是夏夜的舒爽,也是历经贬谪后,放下荣辱、心境澄明之喻,充满了禅意与豁达。

没有复杂的抒情,却把人与自然相处的惬意,写得像荷香一样,清淡又绵长。

《点绛唇·闲倚胡床》

【宋】苏轼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

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苏轼这首词展现了他特有的旷达襟怀和孤高情趣。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的自问自答,堪称神来之笔。

不寻求俗世知音,宁愿与自然景物为伴,这种选择既孤独又高傲。

随着友人的到来,风月“平分”的调侃中,透着亲切,但终究改变不了明月清风才是永恒知己的事实。

全词语言诙谐清新,尽显其超然物外、共享美好的洒脱胸怀。同时又在孤独与陪伴之间取得微妙平衡,既有遗世独立的飘渺感,又不失人间烟火气的温暖。

《燕归梁》

【宋】晏殊

双燕归飞绕画堂,似留恋虹梁。

清风明月好时光,更何况、绮筵张。

云衫侍女,频倾寿酒,加意动笙簧。

人人心在玉炉香,庆佳会、祝延长。

赏析:

晏殊写欢宴,总带着几分雅致,这首词宛如一幅宋代贵族宴饮图卷。

上阕以双燕归巢起兴,自然过渡到人间盛宴。

“清风明月好时光”置于双燕绕梁、华筵初张的场景中,立刻烘托出富贵闲雅之气。

下阕细致描摹侍女斟酒、笙簧齐奏的场景,最后以玉炉香霭中众人祈愿作结。

词中,“绮筵张”、“频倾寿酒”、“动笙簧”,把人间的欢喜写得真切,可最动人的,是“人人心在玉炉香”的平和,风月与欢宴相融,没有喧嚣,只剩岁月静好的温柔。

全词在富贵气象中不失雅致,在欢宴氛围中蕴含诗意,是北宋盛世文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四块玉·恬退》

【元】马致远

酒旋沽,鱼新买,满眼云山画图开。

清风明月还诗债。

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

赏析:

马致远的“恬退”,藏在烟火与风月里。

“清风明月还诗债”是他隐逸生活的宣言。

诗人买酒买鱼,赏云赏山,在清风明月中,补写未完的诗债。

其中,“清风明月还诗债”一句最是绝妙,仿佛诗人欠了风月一首诗,如今得以相伴,便是还债,也像是风月主动来赴约,与他共赴诗意。

“懒散人”、“无经济才”的自嘲,选择归隐,实则是看透世事后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

全曲语言通俗明快,在自贬自嘲中透露出不与世俗同流的高洁。

《永遇乐》

【宋】葛长庚

懒散家风,清虚活计,与君说破。

淡酒三杯,浓茶一碗,静处乾坤大。

倚藤临水,步登山,白日只随缘过。

自归来,曲肱隐几,但祗恁和衣卧。

柴扉草户,包巾纸袄,未必有人似我。

我醉还歌,我歌且舞,一恁憨痴好。

绿水青山,清风明月,自有人间仙岛。

且偎随、补破遮寒,烧火。

赏析:

葛长庚这首词,以清风明月为仙岛人间之景,堪称道家生活的赞歌。

“淡酒三杯,浓茶一碗”,是日常的简单。

“倚藤临水,步上青山”,是与自然的亲近。

而“绿水青山,清风明月,自有人间仙岛”,则是把眼前的景,化作了心中的桃源。

他不管外界纷扰,只顾“我醉还歌,我歌且舞”,在风月相伴中,做一个“憨痴”之人。

最后连烧火、补衣的琐事,都写得充满禅意。

这里的“清风明月”,是超脱世俗的象征,追求的是精神上的逍遥与自在,读来让人想抛开烦恼,寻一处山水,与风月共度时光。

《题黄鹤楼石照》

【唐】吕洞宾

黄鹤楼前吹笛时,白蘋红蓼满江湄。

衷情欲诉谁能会,惟有清风明月知。

赏析:

吕洞宾这首诗仙气飘飘。

他登上黄鹤楼吹笛,吹的是无人能懂的心事。

黄鹤楼头笛声悠扬,江畔白蘋红蓼色彩斑斓,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画卷。

而满腔的心事,无人领会,唯有托付给清风明月。

这种“天地为知音”的情怀,既流露出超脱尘世的孤高,又包含着普世性的孤独感。

没有感慨,只有与风月相伴的孤寂,却把“知音难觅”的怅然,写得像江面的薄雾,清淡却挥之不去。

《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金】元好问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

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

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赏析:

元好问的晚年,藏在田园的淡然里。

隔隔红尘,窗含远山,舍傍长松,将种木、种谷之事付与儿童,唯爱“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以极简的笔法,道出乱世中唯有自然才是永恒的真谛。

全曲在恬淡中隐含着沧桑,在超脱中藏着悲悯,是岁月沉淀后的平和。

《减字木兰花·青山绿水》

【元】王重阳

青山绿水。自与今朝长是醉。

绿水青山。得道之人本要闲。

清风明月。占得逍遥无可说。

明月清风。共是三人我便同。

赏析:

作为道教宗师,王重阳的“清风明月”,是得道逍遥的象征。

通过“青山绿水”与“绿水青山”的回文手法,颠倒咏叹,构建起循环往复的意境。

“得道之人本要闲”一句,直指修行本质,而“共是三人我便同”化用李白对影成三人的典故,却赋予新的修道体验:表达与自然合一、心游物外的禅悟之乐,语言浅白而哲理深远。

全词语言朴素,却把与自然相融的逍遥,写得直白又动人。

十首诗词里的清风明月,共同构建起国人精神世界中的丰富意象:

王维的相思、黄庭坚的闲适、苏轼的孤傲、晏殊的富贵气象、马致远的散淡、葛长庚的道心、吕洞宾的仙气、元好问的沧桑、王重阳的玄理,共同营造出一个多维度的审美空间。

清风明月不仅是自然景物,更是精神知己、心灵慰藉和哲学寄托。

最美的生活态度,或许就是在纷纷扰扰的红尘之中,始终保持与清风明月对话的能力。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