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年轻人把宠物当“孩子”养,它们的衣橱比主人还奢华。90后设计师臧硕,靠给狗狗做“爱马仕”年入300万,一套手工定制宠物服售价高达400元,订单排到3个月后。她的灵感来源于旧衣改造,将主人的闲置衣物设计成宠物时装,竟在小红书一夜爆火。
O1
小众赛道
当年轻人把宠物当“孩子”养,它们的衣橱比主人还奢华。90后设计师臧硕,靠给狗狗做“爱马仕”年入300万,一套手工定制宠物服售价高达400元,订单排到3个月后。她的灵感来源于旧衣改造,将主人的闲置衣物设计成宠物时装,竟在小红书一夜爆火。
如今,像她一样的宠物高定设计师扎堆涌现,有人专攻国风旗袍,有人打造“人宠亲子装”,甚至一条灵缇犬的定制外套能卖到730元。
O2
定制or量产?
臧硕坚持手工定制,每月接单60余件,却坦言“靠定制难赚钱”,一件衣服反复改版6次才能交付。而另一名创业者刘铫濡选择转型量产,依托家族服装厂供应链,将均价500元的宠物服卖到中东皇室,年销售额突破350万。
她的秘诀是“用高价筛选客户”——复购率超50%,甚至有客户每月为巨型贵宾犬订购新衣。
O3
情绪价值收割术
“宠物穿衣服本质是人的情感投射。”臧硕直言,客户只为拍照发朋友圈,衣服越夸张越受欢迎。刘铫濡更拒绝实用路线:“谁要做磨不破的衣服?我要客户每季来消费!”
这种商业模式甚至催生奇葩现象:宁波富婆为配货爱马仕包,被迫花1.7万买狗窝,侧面印证宠物奢侈品的溢价空间。
O4
后记
如今,宠物经济已从“吃饱”迈向“穿好”。无论是手工定制的小众情怀,还是量产出海的大生意,这群创业者正用创意与野心,在“毛孩子”身上掘出真金白银。
来源:带点文艺糟粕的理工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