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福州市博物馆,观众在看展的同时,通过扫码、拍照、打卡等一系列动作支持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漳州市博物馆的“探秘圣杯屿元代古沉船”VR体验游戏,将考古机械臂化作观众双手,丝绸之路的涛声仿佛在指尖震颤重生;福建博物院的数字展厅,宋代建盏在虚拟展台自行旋转,釉面开片的
✨
在福州市博物馆,观众在看展的同时,通过扫码、拍照、打卡等一系列动作支持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漳州市博物馆的“探秘圣杯屿元代古沉船”VR体验游戏,将考古机械臂化作观众双手,丝绸之路的涛声仿佛在指尖震颤重生;福建博物院的数字展厅,宋代建盏在虚拟展台自行旋转,釉面开片的千年时光被压缩成瞬息绽放的冰裂纹……
当前,数字技术正在文博领域扮演起日益重要的角色——不仅深度融入文物的考古发掘、保护修复,还通过沉浸式体验和互动式展示,使观众能更直观、生动地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进一步拓展了文物保护的广度和深度。
图源:福建博物院
近日,2025年“久久公益节”正式启幕,“数字文物全民守护行动”逐步落地全国500多家博物馆。
游客在扫描文博码进行公益打卡的同时,能够深入了解博物馆与馆藏文物的信息,欣赏文物高清图片呈现的丰富细节,聆听语音讲解。
由福建省考古研究院、腾众新锐(福建)科技有限公司的“天涯共此‘石’——福建石刻文物全信息解决方案”,通过算法剔除岁月留下的干扰视觉的障碍,让专家“看得见”,更好地开展研究;通过古汉语AI翻译、数字渲染等方式,让公众“看得懂”,更好地讲故事,将文化价值传承开来。
同时,项目实现了两项关键性技术突破。一项是石刻文物的微迹修复技术,通过多重混合算法,最高可将文物表面的纹饰和文字的清晰度提高60%至80%。
《敕贞元无垢净光塔铭》数字化保护前后对比图
另一项是研发了古汉语AI翻译工具,可以将繁体字直观地转化为简体字,让公众“看得懂”。此外,还可通过数字渲染等各种数字内容演绎,呈现还原石刻、青铜器等文物最初金光熠熠的面貌。
《敕贞元无垢净光塔铭》数字化保护前后对比图
千年石刻焕光彩,文化传承照古今。通过多方协作,采取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确保福建摩崖石刻得到妥善保护,使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得以永续传承。
图源:林双伟
今年春节期间,福建博物院12号展厅的XR大空间沉浸体验展更是吸引了众多目光。XR沉浸式体验展包含《海底两万里》《登月奇旅》《永远的盛唐》等场次。
《海底两万里》让观众在浩渺无垠的海洋中穿梭,追寻那些未知的奥秘;《登月奇旅》运用尖端前沿的12K超采样技术与360度全景视野,精心编织出一个令人仿佛置身其中的月球幻境,让人沉浸在这份浩瀚与神秘之中;《永远的盛唐》让游客可以一秒穿越回盛唐,感受盛唐时期丝绸之路市集的繁荣。
以上2图源:海峡都市报
数字峰会期间,福建博物院打造的“海天万里——文物3D互动”项目,聚焦明代德化窑文昌坐像与西周云雷纹青铜大铙两大馆藏瑰宝,借助优美震撼的3D动画,生动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观众无需佩戴任何设备,便能目睹文物“跃”出屏幕,铜器精美纹饰、白瓷温润釉色触手可及,这种沉浸式体验让观众与文物“亲密接触”,深刻领略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主题精品社教课程依托昙石山文化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融合丰富馆藏文物数字资源,以宣传昙石山文化、传播中华文明为宗旨,设计四节不同主题课程,形成青少年研学系列课程体系,为青少年打开了解家乡文化的新窗口。
闽越王城博物馆数字化展示项目以“闽越赋——山海有此声”为主题,以时间与空间为脉络,通过三维动画再现闽越文化历史渊源、王城建筑雄伟壮观、先民生活繁华多彩,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感受闽越文化的独特魅力。
以上3图源:福建省文物局
近年来,福建以新兴数字技术为引领,大力推进数字文旅应用场景建设,以及景区、文化场馆等的数字化改造升级。如今,三坊七巷数字街区、武夷山智慧景区、永定 “天涯明月刀” 等一系列创新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它们以现代语境和先进技术重新诠释文化之美、旅游之奇,让古风古韵与现代时尚完美融合,不断丰富着人民群众的文旅体验,也让福建的文旅产业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图源:人民网@李昌乾
依靠数字技术,越来越多的文物正“走出深闺”,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
走进福州市博物馆,一块巨大的显示屏上,馆藏精品琳琅满目,这就是“数字多宝阁”展示平台,“储存”了100件文物瑰宝。动动手指,轻点屏幕上的文物图片,它就会“活”起来——文物的高清图片、身份信息、3D模型立体呈现在屏幕上,给观众最直观的视觉冲击,让观众更有兴趣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图源:福州日报
在福建博物院的XR沉浸式体验展厅,观众戴上设备,便能沉浸式遨游月海和深蓝。
图源:海丝泉州文旅之声(示意图)
在漳州市博物馆,游客可以用虚拟撬棍轻轻拨开海底淤泥,拾起元代龙泉青瓷碎片,丝绸之路的涛声仿佛在指尖震颤重生。
图源:漳州文旅
近年来,福建新增多家登记设立备案的博物馆,全省备案博物馆总数达153家。各地博物馆围绕“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思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漳州市博物馆、建瓯市博物馆、浦城县博物馆、顺昌县博物馆、宁化县革命纪念馆等多家博物馆新馆相继建成开放。
图源:遇见福州
数字化的加成,让每一座博物馆(院)如同一座跨越时空的文化宝库,汇聚了海量的数字馆藏。从石器时代的古朴石陶,到秦汉时期的雄浑文物,再到明清时代的精美瓷器,历史的脉络在这里清晰可见。
图源:福建博物院志愿者团队
数字化不仅是技术的运用,更是博物馆价值和功能的拓展,通过数据融合催生文化新价值。让数字技术持续融入文脉基因,更好地担负起“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的历史使命。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