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平台、聚资源!苏州这座孵化器引聚助残力量,在福祉博览会释放“乘数效应”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3 21:05 1

摘要:9月12日,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火热开幕!展会现场,1A08苏州展位前格外热闹,全国自强模范陆鸿正俯身演示电动轮椅头——指尖轻触,轮椅头便平稳转向、精准调速,引得围观观众频频驻足。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夏高琴 北京、苏州摄影报道

9月12日,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火热开幕!展会现场,1A08苏州展位前格外热闹,全国自强模范陆鸿正俯身演示电动轮椅头——指尖轻触,轮椅头便平稳转向、精准调速,引得围观观众频频驻足。

作为全国科技助残重点城市,苏州此次以315平方米的1A08展位精彩亮相,35家相关企业、机构等携“苏州制造”“苏州智造”集中参展。其中,苏州市科技助残孵化器是绝对“主力军”,作为苏州助残事业核心枢纽,一直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也正是科技助残孵化器搭建起合作桥梁,促成入驻企业陆鸿团队(苏州新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昆山福宏康复科技有限公司之间合作,前者的电动轮椅头研发技术与后者的轮椅制造优势深度融合,此次双方共同参展协作成果之余,当天还在展会正式签下深度合作协议,尽显苏州科技助残的创新活力与协同力量。

陆鸿的“新征程”:孵化器搭台,企业携手双向赋能

“在这里(苏州市科技助残孵化器(运河能谷)暨阳光赋能示范基地),能和同领域企业携手推进电动轮椅牵引头研发和推广,这种协作让项目推进得又快又稳,也让我们对成果落地更有信心。”谈及与昆山福宏康复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陆鸿的话语里满是认可。

陆鸿是苏州市缘跃纸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幼年因高烧导致脑瘫,小脑指挥神经失常,影响肢体和表情的控制。在他的工厂中,48名员工有35人是残疾人,而这是陆鸿的第二次创业。“在第一次创业以后,我的身边聚集了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朋友,越相处我就感觉到我们其实都有一颗想‘酷’的心。我们想开酷酷的车、想骑酷酷的摩托车、自行车,我们想灵活地穿梭在城市里。后来我就接触到电动轮椅头,他们第一次见这个很喜欢、很羡慕,用上以后在心理上就不一样,觉得像在骑车很酷,渐渐地我们在一起就会聊这个车头如果要是这样或者那样就更好更酷了,索性我就开始了以这个产品为主的第二次创业。”陆鸿告诉记者。

今年陆鸿通过朋友引荐控股了一家专业生产电动轮椅牵引头的企业,凭借对残疾人出行场景的深入理解,提出“轻量化操控”“多场景适配”等贴合实际的设计理念,收集了残疾人用户需求,梳理出操控便捷性、使用安全性等核心需求方向。但在项目推进中,团队也面临制造技术优化、产品性能测试等方面的挑战,需要更专业的生产与测试支持。

巧合的是,同在孵化器大厦内的昆山福宏康复科技有限公司,深耕轮椅制造多年,拥有完整的生产链、成熟的制造工艺与专业设备测试能力,此前在产品研发中,同样希望更精准地对接残疾人真实使用场景,让产品设计更满足定制化需求。

在苏州科技助残孵化器的推动下,双方优势互补、相互助力,如今,双方联合研发的电动轮椅头样机及轮椅已完成专业性能测试,“我们的这次合作,在交换彼此的用户需求数据与设计思路后,双方更加融洽的结合在一起,让咱们这一套产品更具性价比。”福宏康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多亏有这样的协作,不仅让项目效率大幅提升,更让产品能真正贴合残疾人需求。”陆鸿说,未来双方还计划在助残辅具定制化领域继续探索,让科技更好地服务残疾人生活。

科技赋能“阳光福利”:构建助残产业生态链

这并不是大厦内入驻企业、机构协同合作的个例,也不会成为个例。

“今年苏州市科技助残孵化器(运河能谷)暨阳光赋能示范基地正式启动时,苏州市科技助残创新联合体也同步成立,由视界方舟、聆界智联、擎肢未来、心光智援等四大专业助残企业联盟作为首批成员单位,分别服务于视障、听障、肢障及智障和精神障碍群体,为的就是相互协作,将科技助残的力量发挥到最大。”苏州科技助残孵化器负责人郑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走进这座大厦,在这里,不仅有像陆鸿工作室、昆山福宏康复科技这样的企业,还有专注于残疾人就业培训的机构、提供助残技术咨询的服务平台等近45家相关主体,形成了一条从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到就业帮扶的完整助残产业生态链。

“我们搭建科技孵化器及阳光赋能基地这个平台,就是要打破助残领域各主体之间的‘信息壁垒’,让资源实现高效整合。”郑炜介绍道,为了更好地服务入驻主体,孵化器推出了“一站式”服务:针对企业,提供政策解读、融资对接、技术攻关支持;针对残疾人求职者,联合入驻机构开展技能培训,并推荐就业岗位。

在孵化器的产业生态滋养下,不少入驻企业的助残成果已趋于成熟,在全国性舞台上展示“苏州力量”。记者来到入驻企业苏州伊利诺护理机器人有限公司,护理床上的“二便智能护理机器人”旁,产品经理栗伟实向记者演示了这款参展的产品:“这是我们已研发成熟并上市的产品,通过多次升级,不断改进材料、升级传感器技术,还建立了大数据系统。它能为长期卧床的残疾人、病人及老人解决二便问题,既提高了使用者的生活质量,也大大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同为大厦入驻企业的苏州希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此次参展的手功能软体康复机器人,同样聚焦残疾人康复需求。该公司产品负责人陈丽介绍:“这款产品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创新康复设备,融合了被动康复、主从镜像康复,还加入了基于脑机接口(BCI)的运动想象康复技术。它能有效缓解肢体障碍者的指关节水肿、僵硬问题,提升手部肌力,更能促进大脑神经康复,帮助因脑卒中、手外伤、脊髓损伤、烧伤等导致肢体障碍的患者,牢牢抓住康复‘黄金期’。”

苏州残联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未来,科技助残孵化器将继续以平台为纽带,不断吸引更多助残领域的优质主体入驻,进一步延伸和丰富助残产业生态链,让资源整合更高效、协作创新更深入,持续释放助残 ‘乘数效应’,为苏州乃至全国科技助残事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阳光动力’。”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