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振贵徒步长征路日记(50) 红军三过永安关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3 20:40 1

摘要:江西九江人黄振贵从今年5月起,开始徒步红军长征路,并每天都写下沿途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感受,准备明年5月走到延安。经黄振贵本人授权,本号将每天转载他的徒步长征日记。

【编者按】江西九江人黄振贵从今年5月起,开始徒步红军长征路,并每天都写下沿途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感受,准备明年5月走到延安。经黄振贵本人授权,本号将每天转载他的徒步长征日记。

今天是我徒步长征路第50天。清早从湖南与广西交界的永安关开始徒步,沿国道G357到桂林市灌阳县文市镇红军岩,全程19公里。这段国道公共交通极不方便,因是两省两县交界,尚未通公共交通到各村,偶尔看到跨省桂林至道县的长途班车,也是间隔时间较长,为这19公里的路,我折返取车经过一次租私家车,二次借助当地摩托车,而且费时。

永安关,是湘桂边境的重要历史关隘。关隘周围山势险峻,尽管我现在徒步的国道G357和左边的厦蓉高速G76穿关而过,改变了关隘的原始风貌,但其作为湘江战役关键节点的历史地位仍将被铭记,成为连接过去与当下的精神地标。 我站在永安关口,一块"湖南欢迎您再来",一块"广西欢迎您"路牌下驻足沉思: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关隘,而是站在血与火,绝望与希望,死亡与新生的历史交汇点上,不仅感受到湘江战役的悲壮余波,触摸到战略转折的微妙脉搏,更会为红军战士在绝境中展现的坚韧信念和向死而生的伟大精神所深深震撼。

从永安关口沿国道G357向西徒步下坡行进一公里左右,看到左边山顶建有一凉亭,沿公路并没有指示牌,而在路口打听,才知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永安关长征步道。随即行进300米左右,来到红色驿站,建有长廊,有关红军长征过灌阳的相关情况展现眼前:灌阳,是红军三次经过的红土地。红军三过灌阳示意图;红七军北上中央苏区过灌阳;红六军团西征过灌阳;永安关---中央红军入桂第一关;新圩阻击战打响湘江战役阻击战第一枪;灌阳,是湘江战役后卫阻击的主战场等6大块展板,让人可以详细了解红军长征在灌阳的相关情况。 随后,跟着指示牌:重走长征路,湘桂古道永安关→黑山,徒步登山,登山步道旁三块大红色标牌非常醒目:

1931年1月6日,邓小平、李明瑞、张云逸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其先头部队在永安关击溃湘敌唐季候部。从灌阳进入湖南,北上中央苏区。

1934年9月2日,任弼时、萧克、王震领导的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第六军团,在永安关蒋家岭与桂军激战,为避免腹背受敌,绕道清水进入灌阳。

1934年11月25日至29日,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军委第一纵队,第一军团,第三军团部分及第五军团一部由永安关进入灌阳,向湘江前进。

沿湘桂古道登山近500米,即到达在国道上看到的山顶凉亭,凉亭并未取名,只是作观景台,亭前有石刻:"尽开颜",不知是否此亭名称。登上此亭,可俯瞰永安关险峻地势,站在这凉亭之上,让人会强烈地意识到,红军在此刚刚经历了长征路上最为惨烈,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湘江战役。八万余人锐减至三万余人,鲜血染红了湘江。

永安关是他们拖着疲惫伤痛的身躯带着失去战友的悲恸,从尸山血海中冲出来的重要通道之一,空气中仿佛还弥漫着硝烟未散尽的焦灼和悲壮。 徒步长征路上,会路过两座古老的凉亭,一座荣丰亭,建于明成祖永乐年间,距今已近六百余年,另一座名曰:接龙亭,两亭皆位于湘桂边境,扼湘桂出入之要塞,历代兵家必争,自古商贾云集,过往行人络绎不绝通衢之隘。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伟人以及长征红军将士在此通过休息,遂命名为"红军道"。

来源:老海君平叔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