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少家长常跟我倾诉,给孩子报兴趣班时特别犯难。有的家长想着孩子要全面发展,就一下子报好多,结果孩子累得够呛;有的家长觉得孩子有一技之长就行,别的不用太管。大家的纠结我完全懂,其实这背后的根源问题就是:萌娃全面发展真的有必要吗?
不少家长常跟我倾诉,给孩子报兴趣班时特别犯难。有的家长想着孩子要全面发展,就一下子报好多,结果孩子累得够呛;有的家长觉得孩子有一技之长就行,别的不用太管。大家的纠结我完全懂,其实这背后的根源问题就是:萌娃全面发展真的有必要吗?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得先了解孩子脑神经发育的窗口期。蒙台梭利的敏感期理论提到,孩子在不同阶段,对不同事物会有特别的敏感反应。比如在语言敏感期,学说话就特别快;感官敏感期时,对周围的声音、颜色、形状等格外敏感。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指出,人有多种智能,像语言、逻辑 - 数学、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内省和自然观察智能等。这些智能在孩子小时候就开始发展,要是错过了关键时期,后面再想达到理想水平就难了。
孩子幼儿阶段,大脑可塑性很强。在这个时候让孩子接触不同事物,刺激不同脑神经发育,就像给大脑这块“肥沃土地”播下各种“种子”。等孩子长大,这些“种子”就可能长成“参天大树”。要是只关注某一方面,就像只在土地上种一种植物,土地的其他潜力就浪费了。所以,从科学依据来看,全面发展是有道理的。
既然全面发展有科学依据,那在家庭养育中该怎么做呢?
很多家长以为全面发展就是孩子每门都得优秀,这其实是误区。全面发展更关键的是搭建孩子的基础能力。就说早餐,一顿营养丰富的早餐能给孩子身体和大脑提供全面能量。我会给孩子准备鸡蛋、牛奶、面包和水果。鸡蛋补充蛋白质,牛奶补钙,面包提供碳水化合物,水果补充维生素。这就像孩子的各项能力,都得有基础,才能健康成长。
在孩子成长中,家长别老想着规划一切,要多观察孩子的兴趣和天赋。我有个朋友,一开始给孩子报了舞蹈、绘画、钢琴等很多兴趣班,结果孩子哪个都不喜欢。后来朋友静下心观察,发现孩子喜欢在户外捡石头、观察昆虫。于是朋友就带孩子参加自然观察活动,孩子学得开心,还学到很多知识。选绘本也是,别只选热门的,要观察孩子喜欢什么类型,是故事类、科普类,还是绘本游戏类,选孩子感兴趣的,他们才会更投入。
“木桶理论”说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木板,但在幼儿阶段不太适用。孩子像小树苗,要先让主干粗壮,也就是培养核心能力,像专注力、创造力、社交能力等,然后再让枝叶生长,发展各种兴趣爱好。就像户外活动,带孩子去公园,他们奔跑锻炼了身体运动智能,观察花草树木培养了自然观察智能,和其他小朋友玩培养了人际智能。通过这些日常互动,就能实现五育融合。
虽然全面发展有必要,但也得警惕过度教育。在让孩子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怎么知道是不是过度了呢?有三个信号要留意。
第一个信号是孩子像个小大人,总是很疲惫,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我认识一个孩子,周末被排满了各种兴趣班,结果看到兴趣班教室就害怕。第二个信号是孩子情绪不稳定,经常发脾气、哭闹,这可能是压力太大了。第三个信号是孩子体检报告出问题,像视力下降、免疫力降低等。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家长就得反思是不是给孩子压力太大了。
总之,萌娃全面发展很有必要,但要把握好度。就像农民种地,我们在孩子小时候播下各种“种子”,然后耐心守望。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不要急于求成。每个孩子都独一无二,有自己的节奏和天赋。我们要做的就是提供丰富环境,让他们自由探索成长。等他们长大,这些经历会成为宝贵财富,帮助他们在未来人生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来源:带着甜宝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