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世界竞争,中国非共和政体不能自立,是以孙中山先生热心改革,今者五族共和,实由皇太后皇上圣明,德同尧舜,我辈均甚感激。"
"现在世界竞争,中国非共和政体不能自立,是以孙中山先生热心改革,今者五族共和,实由皇太后皇上圣明,德同尧舜,我辈均甚感激。"
1912 年春,绍英在《兢业斋日记》里写下这句拧巴的话时,砚台里的墨汁正映着胡同口飘展的五色旗。这个管了三十年皇室账本的镶黄旗大臣不会想到,十二年后,他会被溥仪伤透了心,在同一本日记里写下 "要款无度,应付为艰"—— 为溥仪变卖珍珠手串换汽车的 31900 元。
翻开这本泛黄的日记,就像站在 1912 年的街头,看那些留着辫子的旗人如何从 "天潢贵胄" 的幻梦里惊醒,在 "五族共和" 的锣鼓声里,一步步褪下袍褂,踩进烟火人间的泥泞。
一
武昌兵变的消息传到北京时,绍英正在给溥仪挑银器。
10 月 12 日的日记里,他写道:"乱党跳梁,不足为虑。我朝根基三百年,区区南蛮何足惧哉?"
正白旗大臣那桐也在日记里嘲讽:"南人素善变,旬月间自会平息。" 护军营的旗兵仍在茶馆吹嘘 "当年平太平天国,火器营一日破城"。
但裂痕已经蔓延。
绍英 11 月 5 日的日记记着:"江南织造贡品逾期未至,奏报 ' 路阻 '。库中存缎仅三成,而太监仍报 ' 霉烂损耗 ',可恨!"
他不知道,苏州织造府已挂起白旗,那些本该进紫禁城的云锦,正被汉商按斤称着卖。
11 月 20 日,绍英去户部核算军饷,见镶蓝旗笔帖式们围着郎中哭闹。他在日记里叹:"本月旗饷仅发七成,护军某哭曰 ' 一家五口,粥都喝不上了 '。"
《顺天时报》12 月报道:"西单见旗兵弃甲为丐,箭袖袍上补满汉布。"
这是北京街头第一次出现旗人乞丐。
二
御前会议上,庆亲王奕劻刚说出 "逊位" 二字,绍英袖中手指猛地掐入掌心,墨迹在日记本上晕开一团。
当晚日记里,他写道:"吾旗人三百年来受皇恩,今竟要束手待毙?祖宗基业,岂可拱手让人!"
愤怒之后是恐惧,各种谣言像瘟疫在旗人间蔓延。
恒钧《旗人泣血录》记载:"西城营房夜闻哭声,有镶黄旗老者悬梁,遗言说 ' 无颜见太祖太宗 '。"
绍英 1 月 25 日记下更刺眼的一幕:"正黄旗护军将子女送与汉民为仆,泣曰 ' 至少能活 '。"
2 月 12 日,隆裕太后宣读退位诏书时,绍英站在阶下,看着镶黄旗都统双手颤抖地捧着诏书。他在日记里只抄了诏书末尾 "岂不懿欤" 四字,再无多余话。
那天回家,胡同里的汉人小孩追着他喊 "假辫子"。这个戴了五十年红顶子的旗人,第一次佝偻着背走路。
《顺天时报》说,当日北京旗人聚居区家家户户挂起白布,有人在门上贴 "我家自食其力,勿扰"。
三
1912 年 3 月,民国政府拖欠首年优待费 33 万两。
绍英冒雪去袁世凯官邸,得到的答复是:"多拨恐办事人生心侵蚀。"
他只能挪用内务府存银,给太监们发了半成欠饷。
旗人们的 "铁杆庄稼" 彻底断了。
绍英 1913 年 2 月记:"镶蓝旗营米仓空了,汉商送来杂粮,旗人多争相购之,有老妇以首饰换米,曰 ' 活命要紧 '。"
更让人唏嘘的是,一些旗人女子为生计所迫,不得不踏入风尘。《北京往事》记载,1913 年八大胡同新增的娼妓中,有三成是前旗人官员家眷,她们卸下旗头,换上汉装,在门楣上写 "苏扬女子",不敢认自己的出身。
1913 年的东安市场,前御膳房的旗人开始摆摊卖萨其马。绍英 4 月 5 日见了,在日记里写:"吆喝声比汉人还溜,面色倒比在宫里时红润。"
有次他路过摊位,摆摊的旗人慌忙起身,手里还攥着没卖完的点心。绍英说:"给我来两块。"
四
辫子军进京,张勋复辟
张勋带着辫子军进京时,旗人们都欢欣鼓舞,绍英在 7 月 1 日的日记里警告:"后患方殷,不可不持敬慎危惧之态。"
没等他把日记合上,段祺瑞的军队已经打了过来。7 月 12 日这天,几架飞艇突然出现在紫禁城上空,投下的手榴弹落在御花园里,炸伤了侍卫承恩。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写,当时他吓得钻进桌子底下,连声命绍英:"快!快去求他们,勿再来飞艇!"
绍英揣着溥仪的手谕冲出宫门,在日记里记:"飞艇盘旋不去,宫人皆哭,昔日金銮殿,今日成惊弓之鸟。"
复辟闹剧收场后,街头剪辫子的风潮更烈。他在 7 月 13 日记:"巷陌间辫子落地者众,皆默默拾之而去。" 有个镶白旗的少年刚被剪了辫,蹲在墙根哭,卖糖葫芦的旗人老汉叹:"哭啥?留着辫子换不来窝头。"
溥仪大婚
1922 年,优待费欠款累计达 900 万两。溥仪大婚在即,内务府被迫抵押光绪金册十页给汇丰银行。
绍英 10 月 20 日算账:"得洋二十万,仅够三月开销。"
这年冬天,他见镶黄旗老太太们在墙角晒太阳,怀里揣着褪色的领饷票。12 月 22 日的日记里写:"老妇哭说 ' 三百年了,怎么说没就没了 '。"
更让他心力交瘁的是溥仪的挥霍。1924 年春夏,两个月内强索 31900 元,变卖珍珠手串换汽车。
绍英在日记里颤抖着写:"要款无度,应付为艰!"
11 月 5 日,冯玉祥部进驻紫禁城。绍英随溥仪乘轿至北府,后换乘汽车。
日记里速记:"鹿司令言:既永远废除尊号,即与国民平等。上对云:我已明了。"
当晚整理日记,他翻到 1912 年那句 "五族共和,实由皇太后皇上圣明",这次没有涂改。
窗外传来收废品的吆喝声,是个改汉姓的旗人 —— 正白旗的 "伊尔根觉罗氏",如今叫 "赵老二"。
有人问他:"以前是旗人贵族,现在收破烂,丢人不?"
赵老二挥挥手里的麻袋:"能吃饱饭,比啥都强。"
来源:六得飞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