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给贾国龙上了一堂价值千万的公关课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3 08:16 3

摘要:姑且不说他俩谁说的有道理,但是从他俩的对话当中能够看出一个基本事实:预制菜这三个字已经成为了一个贬义词。它不再是一个食品的种类,而是一种健康的反面的代名词,谁要是被贴上了预制菜这个标签,就等于被泼了脏水。

罗永浩和贾国龙的“预制菜”大论战看来一时半会结束不了。其实这场论战的原理很简单。

老罗:保质期18个月的冷冻食品还不算预制菜?

老贾:难道冷冻食品还不能用了?麦当劳肯德基也用冷冻食品呀。又不是常温保质,而是零下十八度保鲜呀,我没加防腐剂呀。所以我这不是预制菜。

老罗:你冷冻的海鲈鱼,还加了这么多添加剂,这怎么不算预制菜?

老贾:我都是按照国家标准添加的,没有超标,所以不算预制菜。

姑且不说他俩谁说的有道理,但是从他俩的对话当中能够看出一个基本事实:预制菜这三个字已经成为了一个贬义词。它不再是一个食品的种类,而是一种健康的反面的代名词,谁要是被贴上了预制菜这个标签,就等于被泼了脏水。

贾国龙曾经做过专门经营预制菜的“贾国龙功夫菜”。你到“贾国龙功夫菜”的店里面去吃,会给你上一桌子预制菜,连预制菜的盒子都原封不动的上来。在当初的年代,人们对这个现并不认为有什么不正常。虽然“贾国龙功夫菜”口碑在当时并不好,但主要是因为不好吃又贵,而不是它是预制菜。可见,那个时候的消费者并没有“预制菜=不健康”这个心理认知。

而从贾国龙的心里,他之所以会做“贾国龙功夫菜”这种激进的业态,说明他是支持食品的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的。只不过,鉴于现在预制菜的口碑急剧下降,他不敢去说预制菜这个事儿了。但事实上,在内心里面,他依然是支持预制菜的。有网友翻出他2022年接受采访的视频,他非常明确的给预制菜站台。他认为,只要是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那么无论我怎么预制这个食材,都是合理的,正当的。

这样一来,在贾国龙和罗永浩对于预制菜的认知之间,就出现了一个差异。罗永浩认为,预制菜就是一个贬义词,只要是长保质期的冷冻食品,只要是有添加剂的食品,都是不健康的,这个就代表了现在的大众认知。而贾国龙,他是一个具有非常强的标准化意识的连锁餐饮的经营者。他之所以能开这么多店,得益于他把食材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否则的话,他开不了这么多的店,中餐的各种非标因素会把他搞死。因此,在他的心中,他内心是支持食品的标准化预制的,甚至是感谢食品科技的进步。

基于西贝这么多年以来的市场表现以及社会责任感,我非常相信贾国龙是一个具有良知的企业家,他不会为了一己私利去坑害消费者。在这一点上,我对贾国龙是有信心的。但贾国龙也非常明白,无论他内心是怎么想的。社会上对于预制菜的这种污名化,是个现实情况,谁都回避不了。因此,他也只有妥协,在他原先的认知当中,他所使用的就是预制菜,而在现在,他却不敢承认了。以至于,当他听到预制菜这三个字就像是触电一样,引起了一连串的情绪上的强烈反应。好像只要把西贝和预制菜这三个字挂上边儿。就有一种“此地无银”的敏感,让人看上去非常的不自然。

我不再想分析,大众认知的预制菜和国家标准的预制菜,究竟哪一个更科学。每一个人都只希望相信自己希望相信的东西,所以没有办法分析它的对错。但贾国龙对于罗永浩的反馈。一定是西贝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公关灾难,甚至有可能让贾国龙这个为中餐做出杰出贡献的老企业家晚节不保。

正是因为贾国龙内心对预制菜这种强烈的敏感性,当他听到罗永浩将西贝与预制菜画上等号儿的时候,他的反应太强烈了。他急于的去证明,西贝的清白,自己的无辜,这就掉入了自证陷阱。

贾国龙的一系列反应实在是对不起他的年龄阅历,不像是一个在大风大浪里走出来的企业家的应有的样子。急于表态,急于发声,显得自己毫无城府。急于去证明自己的清白,显得很失态,甚至于在慌乱之下,他居然要开放自己的厨房,请媒体进行直播。我不知道贾国龙有没有还记得一句老话,叫做越描越黑。

西贝已经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了,这个时候你开放自己的厨房,让一群闻到血腥味儿的自媒体前去做直播。这些自媒体为了流量,自然就会有倾向性,无论如何都会挑出毛病的。这就好像如果你把税务稽查引到了企业里,即便你账面做的再干净,也一定会被挑出问题来。更别提长保质期和食品添加剂就明明白白的写在了食品包装上,西贝在这方面做的非常严谨,非常规范,而这种严谨和规范,反而给这些自媒体人对西贝的口诛笔伐留下了证据。

老罗在不停的做直播。他是一个娴熟的自媒体人,他一定不会放弃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贾国龙在老罗面前就像是个天真的孩子。老罗想要睡觉了,贾国龙就乖乖送来一个枕头,这波神助攻真是舒服至极。老罗因此又可以赚足一波儿流量,一波儿人气,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

我估计老罗此刻心里也乐开了花:我还不知道该怎么搞你了,反而你自己先给自己捅了一刀。这不是不打自招吗?于是,老罗在他的直播间里面所亮出来的图片,都是西贝自己所公开的那些图片。这岂不是西贝史无前例的公关灾难?

预制菜的孰轻孰重已经没有必要再讨论了,因为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它都在那儿。假设如果我们真的消灭了一切预制菜,那么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都将不复存在,中餐的连锁化经营也将停滞不前,所以就算你不喜欢,也无法消灭它。预制菜就是一个“你看不惯,又干不掉的东西”。对于消费者来说,最理性的选择可能只能是视而不见,眼不见心不烦,看不见就当它不存在,这也许是预制菜在中国的最佳归宿。

对于贾国龙来说,他的反馈之所以这么强烈,除了不想让西贝贝泼脏水以外,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无缘无故就被罗永浩捅了一刀,贾国龙作为在商场上打拼了这么多年的企业家,怎么会咽得下这口气呢?

这不得不让我想起了《天道》当中乐圣公司的林宇峰,嘴里喊着:进攻,进攻,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乐圣公司只有矛,没有盾!这个理念在贾国龙处理这次公关危机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贾国龙不认输,不向罗永浩道歉,实际上就是犯了和林宇峰一样的问题。

罗永浩虽然是一个公众人物,但是他到西贝去吃饭,他也是一个消费者。试想,如果这个消费者不是个公众人物,贾国龙会还有这么强烈的反馈吗?是不是一条普通的差评根本不会引起贾老板的关注呢?而正因为罗永浩他是个公众人物,所以贾老板才有这么强烈的反馈,但是你却忘了,此时此刻的罗永浩,他也是你西贝的一个顾客,一个消费者。

面对消费者在自己门店里面的就餐体验不满,作为老板,你应该怎么做?是不是你应该诚心诚意的道歉?征求消费者对你餐厅的反馈意见,虚心接受?而不是直接回怼,自证清白。

但贾老板没有这么做,贾老板气急败坏的声称要起诉罗永浩。但如果这个人不是罗永浩,而是张永浩、李永浩,贾老板还会起诉他吗?贾老板会跟一个小虾米一般见识吗?恐怕不会吧。正是罗永浩是一个公众人物,所以贾老板此时此刻的心态只有六个字:咽不下这口气。

我们很多时候内心的焦虑、忐忑、愤怒都是来源于这6个字:咽不下这口气。当你咽不下这口气的时候,其实你已经进入了“他人即地狱”的死亡俯冲中。你无法接受别人对你的指控,你只想证明自己的正确和别人的愚蠢。于是,你即便什么都得不到,甚至为此失去很多,你也要从嘴上,从情绪上,从舆论上把面子争回来。贾老板现在不就是说嘛:哪怕生意我不做了,我也要怎样怎样。你看,为了争一口气,连生意都可以不做了,何必呢?

所谓冲动即是魔鬼,贾国龙无论是资历、阅历、身份、地位,都不应该与“冲动是魔鬼”这几个字挂上钩。大风大浪都过来了,怎么能在阴沟里翻船呢?但是,我们所认知的那种“冲动”往往并不是歇斯底里的不讲理,有时候恰恰就是当自认为自己受到了侵犯之后,那种自怜自艾的玻璃心,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受害者。在没有人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很可怜,在有人的时候,我们就是要从面子上争一口气。结果呢?其实我们什么都没有得到,反而失去了更多。焦虑不就是这么来的吗?

假设罗永浩在微博里面吐槽之后,贾国龙诚心诚意的道歉,表示反思,并且邀请罗永浩成为西贝的线下品鉴官,结果会如何呢?我想应该会比现在要好的多。哪怕西贝官方以及贾国龙自己没有任何的反馈,全程保持静默,那么无非就是在舆论上对西贝产生一点点负面的影响。但时间会冲淡一切,一切都会回到最初的样子,什么都不会改变,消费者会忘掉一切。西贝也会平稳的度过公关危机,西北的粉丝还是西贝的粉丝。然而正是“人争一口气”的心态,让贾国龙自己把事情闹大了,把西贝险些送上绝路。给西贝造成的各项损失,估计得千万起步了。

我想这才是这个事件对于普通大众最具教育意义的一个反思。我们在对这件事情报以吃瓜心态的同时,也都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们经常会为了争一口气,去付出自己本不应该付出的东西。这样看来,所谓“人争一口气”反而经常是一个愚蠢的举动。对于普通人,尤其是职场人,更有韧性,更包容,不要太过锋芒,懂得收声、韬光养晦、急流勇退,才是更成熟的选择。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面对你现在的被指控,急于去解释什么呢?如果你真的是金子,哪怕你一句话都不解释,哪怕现在你沉入谷底,总有一天,你依然还是会有发光的机会。此时此刻,你着什么急呢?

来源:城主的地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