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研究教授、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助理李俊国以《清洁的能源、健康的土壤有哪些秘密》为题,用通俗易懂的案例语言与严谨的学术逻辑,解析清洁能源、土壤技术及双碳协同机制,激发学生环保创新兴趣与实践思维。
9月11日下午,深圳高级中学(集团)东校区小初部小礼堂内,2025“轻松读懂高科技”系列讲座第三场在此拉开帷幕。
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研究教授、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助理李俊国以《清洁的能源、健康的土壤有哪些秘密》为题,用通俗易懂的案例语言与严谨的学术逻辑,解析清洁能源、土壤技术及双碳协同机制,激发学生环保创新兴趣与实践思维。
作为第二十三届深圳社会科学普及周(2025)的特色活动之一,本次活动由万晖五金(深圳)有限公司提供资金支持,深圳市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南方科技大学、坪山区教育局、坪山区慈善会·坪山图书馆事业发展基金联合主办,坪山区图书馆、万晖五金(深圳)有限公司、深圳高级中学(集团)东校区小初部承办。
五个维度探索能源与土壤奥秘
能源与土壤深刻影响着生活与生态。讲座现场,李教授围绕二者关联展开,从五个维度带听众探索其中奥秘。首先以电为切入点,解析“电的起源与奥秘”,揭开这一现代文明基石的科学面纱,展现电能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接着聚焦我国主力发电能源,探寻“煤炭清洁化与健康土壤的关联”,梳理煤炭清洁利用路径的同时,揭秘其与土壤健康间不为人知的潜在联系。
随后深入挖掘“土壤的秘密与营养提升”,在讲解土壤形成过程与生态作用的基础上,介绍功能性新型肥料如何为土壤注入活力、提升营养;进而分享“土壤保护:我们能做什么?”提供切实可行的土壤保护方法,呼吁公众共同参与守护地球这一宝贵资源。
最后,讲座将以“种下一颗‘火辣辣’的种子”环节收尾,用播种的仪式感象征对清洁能源与健康土壤的美好期许,进一步激发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热情与关注。
在互动环节,学生们踊跃互动,提出了“地球引力能用来发电吗?”“不同地区的土壤营养差异为何那么大?”“风力发电的时候基本上不产生污染物,为什么呢?”“自己种的蔬菜能判断土壤是否健康吗”等问题,涵盖了能源利用实践、土壤特性差异、生活场景关联等多个维度。李教授耐心倾听每一个问题,结合生活案例与专业知识逐一解答。
听讲座,读好书,学知识。讲座结束,本项目资助方万晖五金(深圳)有限公司行政经理林浩向李俊国教授赠送纪念品,感谢李教授用专业知识为师生打开探索科技奥秘的窗口,为科普事业注入鲜活力量。坪山图书馆向深圳高级中学(集团)东校区分馆赠送《轻松读懂高科技》系列书籍,让科技知识持续在校园内传播,进一步深化馆校共建成果,为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提供长久支撑。
入选优秀案例 基层实践模式成全国参考
以“书籍为基础、讲座为载体、馆校共建为特色”“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系列讲座凭借科普内容创新、资源整合高效、公众参与度高的突出优势,为全国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基层实践经验,于今年3月成功入选中国科普研究所联合中国发展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的“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案例征集活动”创新案例集。
2025年,本项目升级为“轻松读懂高科技”系列讲座,在万晖五金(深圳)有限公司全资赞助下持续开展。今年8月再传捷报——在图书馆报社主办的“2025科普阅读推广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中,凭借在科普场景拓展、前沿内容深耕、政企社协同联动等方面的亮眼表现,系列讲座成功入选优秀案例。
两度获国家级、行业级案例认定,不仅是对坪山区图书馆科普工作成效的权威肯定,更充分印证了“政府引导+慈善平台+社会参与”这一科普新模式的可行性与实效性,为项目后续深化馆校共建、拓宽科普服务边界筑牢了基础。
2024年3月,本项目首场讲座在坪山图书馆深中坪山创新学校分馆开讲。截至目前,该系列讲座已成功举办15场,不仅成为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平台,更成为坪山文化名片之一,为区域科创氛围的培育注入动力。
作为深圳市坪山区慈善会・坪山图书馆事业发展基金首个重点项目,“轻松读懂高科技”系列讲座不仅是前沿科技的科普窗口,更折射出新模式下,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让科技真正走进生活、点亮未来。
接下来,“轻松读懂高科技”系列讲座将以更丰富的形式,在坪山图书馆及馆校共建共享的阅读阵地等处持续开展,为学生和市民打开探索尖端科技的窗口,持续发挥在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创新思维中的重要作用,助力坪山成为全国科普事业发展的实践高地。
来源:读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