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亲家,一定要留意对方家庭这4个细节,这才是真为儿女着想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2 19:39 1

摘要:选择亲家,一定要留意对方家庭这4个细节,这才是真为儿女着想,十点读书,13分钟

原创十点微微十点读书

2025年09月12日 18:30山东

十点读书雅君

将在09月17日 19:00 直播

预约

溯源大兴安岭,野生蔓越莓采摘季

十点读书雅君

将在09月18日 19:00 直播

预约

溯源塔河|赏北国风光,寻山野馈赠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绛染朗读音频

选择亲家,一定要留意对方家庭这4个细节,这才是真为儿女着想,十点读书,13分钟

看到民政部公布的最新一组数据:

2025年上半年结婚登记353.9万对,离婚人数133.1万对,同比2024年分别增加10.9万对、5.7万对。

和去年相比,离婚的人变多了,结婚的人也变得更多了。

婚姻,似乎仍然是成年人的头等大事。

会因为相爱而结合,也会因为现实而分开。

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两个人的相处变得比以往更加复杂,也更加需要智慧和耐心。

一边是对婚姻的期待,一边是对现实的审慎与无奈。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婚姻的意义,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情感归宿。

对双方的家庭而言,婚姻也不再仅仅是从两个家庭里独立出一个新家庭的简单组合,而是涉及到更多现实层面的考量与平衡。

从经济基础到价值观念,从生活习惯到未来规划,每一步都需要双方的理解与妥协。

两个人是否能够始终站在一起,共同承担风雨,成为检验婚姻的重要标准。

真正为儿女着想的父母也不再单纯以传统观念衡量一段关系的好坏。

而是选择理性地看待子女的婚姻选择,留意对方家庭的这几个细节。

前段时间结束的央视爆剧《生万物》中,宁绣绣和封大脚的婚姻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被退婚”的宁绣绣感念封大脚的帮助,答应了对方父母的求亲。

刚到封家的第一天,她没有看见自己的新丈夫大脚,而是先和公公婆婆打了交道。

公公封二视土地如命,省吃俭用,打算攒钱买两亩地凑够二十亩。

为了地,他选择了能带15亩地当嫁妆的宁绣绣当儿媳妇。

也因此,在得知绣绣放弃嫁妆时,他格外生气,想把她赶回宁家。

婆婆大脚娘,没有自己的名字,在这个家里却不容忽视。

她是家里的润滑剂,调停公媳之间的矛盾,为儿子和儿媳争取更多的和谐。

能向丈夫摆脸色,在人前能维护儿媳。

封大脚的担当,从父亲身上学习。

他对妻子的尊重,则深受母亲的影响。

甚至两人的婚姻相处模式,也多多少少有封家父母的影子。

心理学中有个“家族潜意识”概念,指的是:

家族成员之间存在一种“情感能量场”,每一代人都可能无意识地承担、复刻、延续上一代甚至上几代人的情感模式和命运轨迹。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在或多或少地复制父母的性格、他们的相处模式。

一个家庭的生活细节,正是这个家庭的文化底色。

如何处理矛盾、如何分配家务、如何对待亲人……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往往隐藏着最真实的人生态度和行为准则。

习惯用争吵解决问题,那么子女往往难以冷静说话;

懂得包容与合作,便不容易当甩手掌柜。

通过观察对方父母的互动,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一个家庭的真实氛围。

不仅是为了了解他们现在的幸福程度,更是为了预见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聚焦母女关系的综艺节目《是妈妈是女儿》里,嘉宾李嘉格的婚姻一直不被妈妈薄永霞所接受。

节目播出两个月后,李嘉格官宣离婚。

这段婚姻的结束,仿佛证明了妈妈薄永霞的“远虑”。

她对这段婚姻的不认同来得直白又简单:

不尊重。

双方父母第一次见面,男方妈妈便直言:

你们家李嘉格我没看上,以后这个家,我儿子说了算。

在举办婚礼那天,男方家里人不愿意用家里的车去接女方的父母,薄永霞和偏瘫的丈夫只能自行解决。

探望生完孩子的女儿,薄永霞想给外孙女换尿布,遭到了李嘉格婆婆的拒绝,两人上演“抢孩子”大战,最后以李嘉格婆婆向儿子告状而结束。

儿子觉得是丈母娘的问题,让李嘉格回去处理;李嘉格觉得母亲是自己人,选择偏帮婆婆。

生长在母强父弱的家庭,一个习惯和稀泥,想讨好每个人。

另一个凡事有妈妈出面,习惯了回避矛盾,让这一群女人解决问题。

双方都没有学会如何真正解决问题,反而被原生家庭牵制着,将矛盾推向更难以调和的地步。

诚然,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相处模式。

但母女之间的依赖与冲突,夫妻之间的尊重与理解,甚至是婆媳之间的微妙平衡,都在深刻影响着婚姻的质量和稳定性。

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代人的碰撞与融合。

观察这个家里亲子如何相处,可以窥见这个家庭的情感教育方式。

这些细微之处,比表面的甜言蜜语更能决定一段关系能不能走到最后。

作家@苏心分享了一个故事。

有一次周末她打车回家,和司机聊起了天,司机三十出头,已经成家。

提起妻子,他说起了当年父母的阻碍。

婚前呢,父母担心作为独生女的妻子吃不了苦,花钱没有概念,结婚以后日子没法过。

婚后呢,夫妻俩凑钱买房子,妻子和娘家借了一大笔钱,凑齐了房子的首付。

父母得知后,觉得妻子乱花钱,认为是对方挑唆了儿子。

就这样,生活里总夹杂着抱怨与不满。

但司机并未埋怨过妻子。

夫妻俩相识多年,早已经对彼此有了了解。

他知道对方的优点,会花钱但不乱花钱,照顾父母懂礼数;

也知道对方的缺点,不爱做家务,做家庭经济决策时更大胆。

他说:

两口子就是要相互护短,抬举对方,这样日子才能过好。

真正幸福的婚姻永远不是两个完美的人走到一起,也不是一个人治愈另一个人,而是两个不完美的人学会包容和理解。

因为结婚,是跟一个人的缺点过日子。

琐碎的日常,能让人看到对方最真实的一面,有优点,但更多的是缺点。

一段关系的长久,就在于你的缺点他当不当回事,他的缺点你能不能接受。

盯着对方的最高处,会对其抱有过高的期待;

盯着对方的短处不放,再深的感情也会被消耗殆尽;

唯有懂得欣赏对方的优点,包容对方的不足,感情才能在日常琐碎中不断增进。

任何一段关系相处到最后,都会发现人往往是刚认识的时候最好。

刚开始热情礼貌,进退有度,稳重可靠。

随着时间推移,最初的激情褪去,才会显露真实的性格和习惯。

热恋中被忽略的小毛病,会成为日后的摩擦点;

上头时的千好万好,在日后发现成了两幅面孔。

事实上,凡事可以急,唯有婚姻要慢不能快。

可很多人要么被家庭催促,要么因为自身原因急于求成,仓促做出决定;

要么在遇到问题时轻易放弃,容易上头,更容易下头。

激情本就来得快去得快,婚姻却需要时间去沉淀,需要经历去打磨。

两个人从陌生到熟悉,从激情到平淡,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场考验。

只有经过时间的洗礼,才能看清。

公众号@one文艺生活的一篇文章里,网友菲姐闪婚四个月后离婚。

领证的时候,她已经36岁。

父母并不满意这个结婚对象,但菲姐也十分无奈:

父母既希望我火速结婚,又希望我找的人靠谱,这本身就矛盾。

或是处于对年龄的焦虑,又或是父母的催婚、对方表现出来的成熟稳重,让她几乎一意孤行般选择了结婚。

然而,婚后与婚前的生活截然不同。

曾经的成熟稳重,变成网络赌博欠外债,不止一次的家暴倾向。

热恋期的甜蜜,被鸡毛蒜皮的琐事充斥,在抱怨、争吵、打骂、道歉中反复循环。

听说过一句话:

看人不要用眼睛去看,容易走眼,也不要用耳朵去听,因为都是谎言,要用时间和心去感受,时间才是最好的验证。

选的不一定对,唯有长时间的接触,才能关注到对方在不同情况下的态度和反应。

要知道,乍见之欢容易,久处不厌难得。

一个人好不好,相处久了才知道。

也许有人会觉得,在婚姻大事上,选什么样的亲家,大多是子女决定的。

事实确实如此,一部分家庭里,父母根本没有办法或机会去筛选。

但对另一部分有决定权的父母而言,对儿女成家的迫切也会让他们忽略一些潜在的问题,甚至对明显的矛盾视而不见。

无论是做决定的子女,还是帮忙筛选的父母,婚姻于每个人都不是一场赌局,不能仅凭一时的感觉或外界的压力来做决定。

活得通透的父母、愿意为自己谋求幸福的儿女,会理性判断,而不是一味地催促或妥协。

于儿女,能兼听懂取舍;

于父母,有分寸懂回避。

观察不是为了远离,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与接纳。

世上也没有完美的婚姻,所谓的美满生活不过是平常的相处,才有了平淡的幸福。

点个

吧,愿每个人都能遇上对的人。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