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9 月 11 日,墨西哥联邦铁路运输监管局(ARTF)的一纸招标结果公告,让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再次站上国际舞台中央。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CRRC Zhuzhou Locomotive)以 55.846 亿比索(约合 21.5 亿人民
2025 年 9 月 11 日,墨西哥联邦铁路运输监管局(ARTF)的一纸招标结果公告,让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再次站上国际舞台中央。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CRRC Zhuzhou Locomotive)以 55.846 亿比索(约合 21.5 亿人民币)的报价,成功中标墨西哥 AIFA - 帕丘卡铁路客运列车项目。这一结果不仅比原定发布时间推迟一天,更以比竞争对手节省 40 亿比索的显著优势,标志着中资企业在时隔多年后,重新强势回归墨西哥轨道交通建设领域。
这场备受瞩目的国际竞标,最初呈现三足鼎立之势。法国阿尔斯通、西班牙 CAF 墨西哥公司与中国中车株机组成的竞标阵营,代表了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的最高水平。然而,法国阿尔斯通在投标过程中意外提前退出,据其官方表态,主要原因是 "招标条件对其不利,未能满足公司的商业预期"。这一变动使得竞争格局简化为中企与西班牙企业的直接对话。
西班牙 CAF 作为本土作战的老牌企业,拥有位于韦韦托卡的制造工厂,其竞标方案总额达 98.91 亿比索,比中车株机的报价高出近 43 亿比索。CAF 在竞标中反复强调其本土化优势及与现有城郊列车系统的兼容性,但最终未能获得评审团认可。墨西哥联邦铁路运输监管局公布的评标结果显示,中车株机以 92.21 分(满分 100 分)的综合得分大幅领先 CAF 墨西哥的 73.78 分,其中技术提案环节中车获得 57.21 分(满分 65 分),经济提案环节更是获得满分 35 分,而 CAF 在经济部分仅得 20.69 分,巨大的价格优势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伊达尔戈州州长亨克尔对阿尔斯通的退出表达了遗憾,但同时强调:"项目将继续推进,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并改善交通连接。" 这一表态也从侧面反映出墨西哥政府对该项目的迫切需求。
AIFA - 帕丘卡铁路项目是墨西哥城 — 帕丘卡干线(Buenavista–Pachuca)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墨西哥新政府 "2025-2030 年客运铁路发展规划" 的关键工程。这条全长约 96 公里的铁路线,起点为墨西哥城布埃纳维斯塔站,至莱切里亚区段将与现有郊区铁路共线运行,随后新建区段将延伸至费利佩・安赫莱斯国际机场(AIFA),最终抵达帕丘卡。
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多重交通功能。每天可运送 10.8 万人次乘客,单程运行时间约 1 小时 15 分钟,大幅缩短机场与城市及周边地区的时空距离。未来计划将莱切里亚–库奥蒂特兰段延伸至克雷塔罗方向,形成区域交通网络。作为墨西哥总统辛鲍姆计划建造的 3 条首都到美墨边境客运铁路线的前期示范工程,为后续总长度约 3000 公里的铁路网络建设积累经验。
列车与系统配置充分体现了现代化与安全性的平衡。
中车株机的中标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强大技术实力与精细化成本控制基础上的必然结果。这是中车继墨西哥城地铁 1 号线项目供应 29 列胶轮列车后,在拉美高端客运市场的又一重要突破。本次中标列车将配备欧洲列车运行管理系统(ERTMS),体现了中车对国际标准的深刻理解与技术适配能力。
在墨西哥蒙特雷市,中车已成功实施数字轨道胶轮列车(DRT)示范线项目,其 "快捷、高效、绿色、大运量" 的特点赢得当地民众广泛认可。蒙特雷地铁总裁亚伯拉罕曾评价:"中低运量产品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市民的日常生活,提高市民的出行质量"。这种本地化运营经验的积累,为中车在本次竞标中的技术方案加分不少。
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成为中车竞标方案的另一亮点。根据合同条款,项目执行期将从 2025 年 9 月持续至 2032 年 10 月,历时 7 年多,内容不仅包括 15 列客运列车供应,还涵盖调试、维护服务和车间设备配套。墨西哥方面将支付合同金额 20% 的预付款,这种合作模式既符合国际惯例,也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
中车的成本控制优势背后是全球化供应链与规模化生产的支撑。相比之下,CAF 尽管拥有本土工厂,但其 98.91 亿比索的报价在墨西哥政府强调成本控制的大背景下缺乏竞争力。墨西哥当前预算赤字已接近 GDP 的 6%,在这样的财政压力下,中车方案节省 43% 成本的优势显得尤为珍贵。
这一中标结果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让人不禁联想到 2014 年中国铁建(CRCC)中标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罗高速铁路项目后又遭取消的经历。当时的项目因墨西哥国内政治因素和腐败质疑而夭折,成为中资企业海外拓展的一次挫折。而今,中车株机的成功中标,标志着中资企业在拉美市场的成熟与回归。
中车在墨西哥的本地化战略已初见成效。在蒙特雷项目中,中车积极聘用当地员工,充分利用本地人在专业性和语言上的优势,尊重当地文化习俗,形成了专业与文化融合的管理模式。这种 "五本模式"(本土化用工、本地化管理等)不仅展示了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更传递了 "共商共建共享" 的发展理念。
新莱昂州自治大学孔子学院成立 20 周年庆典上,中车组织的书法学习和中国诗词交流活动,让墨西哥民众近距离感受中国文化魅力。这种文化融合的努力,为中车在墨西哥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也为本次中标奠定了民意基础。
墨西哥正处于交通系统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总统辛鲍姆计划建造的 3 条首都到美墨边境客运铁路线均采用电力驱动,设计时速 160 公里,而 AIFA - 帕丘卡铁路作为示范项目,将成为这一战略的重要实践。中车提供的列车方案完全契合墨西哥 "绿色交通" 的发展理念,对减少碳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从全球轨道交通市场格局看,本次中标标志着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已形成 "技术 + 成本 + 服务" 的三维竞争力。中车株机在保持价格优势的同时,技术提案得分远超竞争对手,打破了 "低价低质" 的国际偏见。这种竞争力的形成,与国内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的完善密不可分 —— 不久前我国地铁车辆轴承自主研发取得重大突破,实现核心技术 "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 "走出去" 提供了坚实支撑。
专家认为,中车株机的中标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出海建立了新标准:以全生命周期服务为核心,以深度本地化为支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这种模式不仅适用于轨道交通领域,更为其他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国际化提供了宝贵借鉴。随着 AIFA - 帕丘卡铁路项目的推进,预计将有更多中资企业参与到墨西哥 3000 公里铁路网络的建设中。
来源:轨道招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