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老师最近特别烦恼,胃里总翻江倒海,反酸烧心,起初只是餐后偶尔出现反酸,他没太在意,可近一年症状越来越严重,连正常休息都成了问题。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疝外科副主任 魏源水
林老师最近特别烦恼,胃里总翻江倒海,反酸烧心,起初只是餐后偶尔出现反酸,他没太在意,可近一年症状越来越严重,连正常休息都成了问题。
于是,林老师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经多学科联合检查,他被确诊为Ⅱ型食管裂孔疝伴严重胃食管反流,医生进一步评估后,建议通过手术积极治疗。
最终,林老师接受了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与胃底折叠术。术后,困扰他许久的反酸、烧心症状彻底消失,回归正常生活。
9月8日至14日是第八届“全国胃食管反流病宣传周”,今年活动的主题是“抗反流,治咳嗽”。生活中,不少人出现反酸烧心时,会误以为只是普通消化问题。但实际上,若反酸烧心严重到无法平躺,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捣乱”。
健康科普
反酸、烧心是两种常伴随出现的消化道不适症状,二者常同时发生,也可能单独出现:
反酸
指胃内容物(包括胃酸、未消化的食物等)向上反流至食管,甚至涌到咽喉部或口腔的感觉,部分人还可能伴随嗳气(打嗝)。
烧心
表现为胸部正中间出现烧灼感,有时会向上延伸至咽喉部,如同有“火”在胸腔内燃烧。
研究表明,我国18-64岁人群中,每10个人就有1人被胃食管反流所困扰。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如何治疗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疝外科副主任魏源水进行了详细介绍。
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因胃内物质(胃酸、蛋白酶、胆汁等)异常反流所致的慢性疾病,其核心发病原因与“贲门功能异常”相关:
胃与食管连接处存在一个“贲门”结构,由食管下括约肌构成,其功能是控制食物与胃内容物的流向。
吞咽食物时,贲门打开,让食物顺利进入胃中;食物进入胃后,贲门迅速闭合,阻止胃内的胃酸、食物混合物反流回食管,是守护食管的重要防线。
当贲门因肥胖、腹压增高(如穿紧身衣、弯腰)、饮食刺激(如高脂肪、辛辣食物)、食管裂孔疝等因素,出现松弛、闭合不全,胃内强酸性内容物反流入食管(食管缺乏抵御强酸的黏膜屏障),引发不适。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
烧心、反酸(酸水涌至喉咙或口腔)
其他症状
胸痛(类似心绞痛)、胸闷、气喘、慢性咳嗽、喉咙异物感、声音嘶哑等。
如何治疗?
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需遵循“先排查、再干预、必要时手术”的原则,具体措施均基于病情评估制定:
排查风险,明确诊断
1
出现胸痛、胸闷、气喘等症状时,需先到心内科、呼吸科检查,排除冠心病、肺炎等致命性心肺疾病。
排除后,可通过胃镜、食管 pH 监测等检查,明确是否为胃食管反流病,并评估是否合并食管裂孔疝。
药物治疗,及时干预
2
药物治疗需遵循“规律、足疗程”原则,医生通常开具两类药物:
抑酸药物
减少胃酸分泌,减轻对食管的刺激。
促动力药物
促进胃排空,减少胃内容物残留,降低反流风险。
患者切勿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避免病情反复。
必要时考虑手术治疗
3
部分患者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存在特定情况时,需由医生,结合病情、身体状况及治疗需求进行综合判断评估,进行手术治疗。
目前临床主流术式为“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属微创手术,具有操作精准、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可通过修复贲门周围结构从根本上改善反流。
如何预防?
饮食习惯
1
远离高脂肪、辛辣刺激、过甜过酸食物,以及咖啡、浓茶、酒精等;同时,睡前3小时禁食,避免餐后立即平躺、弯腰,减少胃内食物残留。
睡眠优化
2
睡觉时可适当抬高床头(15-20厘米),优先选择左侧卧位,借助重力减少夜间反流风险。
生活管理
3
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防止腹压增高导致贲门松弛;不穿紧身衣、不束腰,避免人为增加腹压;餐后可适当散步促进胃排空。
医生提醒,胃食管反流病的管理需综合生活方式干预、规律用药及针对性手术。患者可充分了解治疗方案,与医生深入沟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案,摆脱胃食管反流困扰。
来源:湖南中医附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