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名山归属乱套,六万人身份成谜,一纸文件能改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7-23 07:25 1

摘要:武当山现在是个大景点,可它的历史比你爷爷的爷爷还老。汉朝的时候这儿就叫武当县,后来没人管了,成了隐士们躲清闲的地方。唐朝突然热闹了,唐太宗派官员上山求雨,还真下了,皇帝一高兴就让人建了座庙,往后唐朝皇帝都爱在这儿搞祭祀,武当山一下成了“福地”。到了明朝,朱棣派

武当山现在是个大景点,可它的历史比你爷爷的爷爷还老。汉朝的时候这儿就叫武当县,后来没人管了,成了隐士们躲清闲的地方。唐朝突然热闹了,唐太宗派官员上山求雨,还真下了,皇帝一高兴就让人建了座庙,往后唐朝皇帝都爱在这儿搞祭祀,武当山一下成了“福地”。到了明朝,朱棣派了二十万人马,花了十二年时间,把武当山变成了全国第一的道教圣地,紫霄宫、金殿这些古建筑都是那时候建的。

可名气大了,麻烦也来了。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武当山的归属权一直乱。说是“特区”,但其实被丹江口市和另一个县夹在中间,连统计人口、发工资都要找丹江口市盖章。1997年湖北想给它单独管,结果搞了个“一套人马三块牌子”,表面上管委会、旅游局、保护区都归一块管,但钱还是得看上级脸色。2003年又划给丹江口市,表面上规矩了,可实际办事还是扯皮——比如修条路,要跑好几个部门审批,最后钱不够还得找景区门票收入填窟窿。

2024年有政协委员专门提了提案,说行政区划不能只挂个名,统计数据、财政拨款这些实际事得理清楚。可问题就在这儿:武当山现在有53处古建筑、几千件文物,每年游客不少,但旅游收入要分给上级,剩下的钱连修个厕所都不够。当地六万多村民,有的说归丹江口,有的说归武当山特区,连医保报销都要跑好几趟。提案里提到的“独立区划”,听起来能解决问题,可真要改,得中央批准,流程走下来少说几年,万一改完发现钱更少、事更多,谁来负责?

民政厅的态度很暧昧,说要“慎重评估”,但具体咋评估、找谁评估,没人说得清。其他地方的例子更让人犹豫,比如上海浦东从开发区变成副省级新区,中间扯了几年皮,最后看结果挺好,可武当山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头衔,改行政区划得先过文物局、环保局、旅游局好几道关,每家都说要“特殊照顾”,最后可能谁都没照顾到。

最头疼的是老百姓。住在山脚下的村民说,不管归谁管,最想要的是路修好、医院别老断药。可现在连个小学都要跨区上学,家长接送麻烦得要命。景区里的小商户更无奈,卖个纪念品要交三份税,发票得找三个部门开,有商户算了笔账,独立区划后税负可能更重,反倒不如现在“谁都管,谁都别太严”。

专家们吵得凶,有人说独立了能专心搞旅游,把武当武术、道教文化打包开发;也有人说现在这样好,反正啥事都得找上级批,出了问题也能推给上面。但不管咋说,武当山的命脉还在那些建筑和文物上。比如金殿的屋顶要换瓦,修缮费得百万起步,要是独立了钱不够,文物就得烂在那儿。

这些年折腾下来,武当山还是那个样——游客照来,道士照打坐,山里的村民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2024年的提案像一滴水,掉进煮沸的油锅里,动静大,可转眼就没了。有人说给它独立能解决问题,也有人说折腾没用。武当山的故事还在继续,这道难题究竟该怎么解,可能还要等上好些年。

来源:游戏生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