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断更4天后首次发文!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6 22:46 2

摘要:如今“归来”发声,此前的沉默与今日的现身,自然引来外界不少解读与猜测。

小米经此一役,真正长大

就在今日,小米15周年纪念日,雷军时隔四天首次发文。

这一次,雷总不再谈“为发烧而生”,也不再释出宣传大片,

而是选择在小米SU7爆燃致三人死亡、公司市值暴跌超1300亿港币的至暗时刻,向公众表示:

“今天,小米的创业路已走过了15年。

这只是开始,我们会继续努力”

图源:微博@雷军

据悉,自4月1日后,保持微博日更的雷军已经断更了5天之久,

图源:微博@雷军

可以想见,此刻的雷军正面临着多大的压力。

不少网友也纷纷向小米高管卢伟冰探问雷总近况。

图源:微博@雷军

如今“归来”发声,此前的沉默与今日的现身,自然引来外界不少解读与猜测。

小米史上最大危机

雷军不回避

3月29日深夜,安徽德上高速发生严重交通事故,一辆小米SU7撞上护栏后起火,致三名年轻人被困车内全部遇难。

图源:微博

事故曝光后,网友炸锅了。

尤其是得知车门疑似锁死、电池爆燃、智能驾驶系统未能避障等细节,更是令诞生仅四年的小米汽车陷入前所未有的公信力危机。

事故发生后,雷军并未回应,而此刻的微博评论区被争议刷爆。

直到4月1日,他才首度发声,

“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我们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事情处理的进展,并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的问题。”

图源:微博

一方面,小米方面在官方声明中表示,事故车辆为小米SU7标准版,当时处于NOA智能驾驶状态,检测到施工路障后启动减速并提醒驾驶员,但最后还是与水泥护栏发生剧烈碰撞;

图源:微博@小米公司发言人

并称已提交所有车辆行驶数据,愿全力配合调查。

可另一方面,有网友质疑小米避重就轻,对于关键细节如“为何提醒无效”“车门锁死机制”“AEB制动为何失效”等问题,并未正面回应。

就有网友指出当前舆论是:

“雷军不回应,是无担当;回应了,又说他卖惨。”

这是目前舆论两极分化最明显的地方。

一边是支持者,认为发生事故主要原因在驾驶员,而非车企,雷军作为企业创始人,不可能每起事故都亲自回应。

图源:B站

而另一边,则是质疑SU7产品问题:一款还未真正大规模交付的车,就已发生致命爆燃事故;你说智能驾驶“有提醒”,可结果是三个鲜活的生命灰飞烟灭。

更有网友指出su7标准版的电池包存在安全隐患。

图源:电商最前线评论区

这种“智驾”和“电池技术”要来干嘛?

更不必说,“电池是谁供应的”“NOA功能是借鉴哪套方案”“车主是否有操作冗余空间”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小米都选择模糊处理。

一句话:信者恒信,疑者愈疑。

市值蒸发1300亿

小米生于营销,困于营销

但资本市场却毫不犹豫地给出了最冷酷的答案:

小米集团股价从高点下滑逾23%,单日跌超700亿港元,十天内市值累计蒸发超过1300亿港元。

图源:百度股市通

在笔者看来,小米此刻遇到困境就是生于营销,而困于营销。

此前,雷军还自信展示了SU7电池的“防弹涂层”,把一个西瓜涂满一种材料,从高楼上扔下去,仍然不爆裂。

然而,这仅是SU7 Ultra版本的电池工艺。

图源:小红书

正如网友所言,

小米想走法律;家属想走网络;网友想走起号。

图源:B站

毕竟,从造神到毁神,互联网往往并不需要确凿的证据,随意拼借,张冠李戴。

不需要真相,只需要情绪。

热事件

更需要冷思考

实际上,在一起交通事故发生后,常规的处理流程并不复杂。

首先,由交警部门出具事故认定书,明确责任归属;

随后,保险公司将依据该认定书对相关方,尤其是遇难者家属进行赔偿。

这是大多数普通交通事故中的标准程序。

然而,如果事故当事人或家属认为车辆本身存在重大质量缺陷,比如制动失灵、电池爆炸等问题,则需要另行收集详尽证据,通过法律渠道起诉车企。

这类案件通常需要借助专业鉴定机构的分析报告,并提交法院审理。

以往类似案例中,特斯拉“刹车失灵”事件就是通过诉讼程序展开,最后法院判定车辆并无质量问题,车企得以免责。

图源:微博

但在近期小米SU7事故中,我们看到的处理方式却偏离了这一正常轨道。

事故发生后,责任认定尚未完成,相关数据仍未全部公开,家属便在网络平台上发声,通过媒体传播形成舆论高压,并借助大量公共资源对车企提出指责。

在电商最前线看来,这种在证据尚不充分、官方调查尚未结论的情况下先行“定罪”的行为,显然不符合正常的法律流程,也容易误导公众判断,甚至对司法公正造成干扰。

有担当的企业家,必须敢于承认错误。

但是在承认错误之前,首先是要查明真相。

这点我们可以参考胖东来的公关态度,有错则改,若在查明事实后无错,则坚决维护企业荣誉。

对为了流量而恶意造谣者,起诉到底。

图源:胖东来

写在最后,

小米15年,岂能在质疑声中放弃。

雷总15年磨一剑,更不能就此而消沉斗志。

图示:小米创始人煮米粥

我们愿雷军挺起胸膛,接住每一道指责,也愿小米能用真技术证明:

这次事故,不会是一个小米造车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面镜子,既照出技术的短板,也反映出公众对AI智驾的恐惧与期待。

事故带来的不仅是责任与压力,更是一场企业文化、产品体系乃至公关逻辑的深度检验。

雷总口中的“梦想”,如果要继续前行,就必须脚踏现实,正视问题,回应质疑,以更成熟的姿态赢回市场与人心。

未来的路,不会再是激情四溢的“演讲秀”,而是一场对技术、诚信与担当的长期答卷。

愿小米经此一役,真正长大。

时至今日,我们仍需继续等待下文。

来源:电商新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