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瓦尔的智慧:人人都需要一个没有年龄限制,却能持续赚钱的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2 16:00 1

摘要:我叔 58 岁那年被工厂辞退,蹲在门口抽了半包烟,说 “这辈子算完了,这么大岁数谁还会要我”。结果半年后再见到他,手里攥着个放大镜,正给人修老怀表,桌角堆着好几个待修的钟表,他笑着说 “现在每个月能赚 4000 多,比在工厂还自在”。

我叔 58 岁那年被工厂辞退,蹲在门口抽了半包烟,说 “这辈子算完了,这么大岁数谁还会要我”。结果半年后再见到他,手里攥着个放大镜,正给人修老怀表,桌角堆着好几个待修的钟表,他笑着说 “现在每个月能赚 4000 多,比在工厂还自在”。

这事儿让我突然想起纳瓦尔在《纳瓦尔宝典》里说的一句话:“大多数人赚的是‘年龄饭’,年轻时靠体力、靠青春,老了就没辙;少数人赚的是‘积累饭’,越老越值钱,没有年龄限制。”

我翻遍了纳瓦尔的访谈和推文,越琢磨越明白:我们焦虑 “35 岁危机”“老了没收入”,根本不是因为年龄,是因为没找到 “能随年龄增值的赚钱事”

今天就把纳瓦尔的 “无龄赚钱智慧” 掰开揉碎了讲,再配上身边人的真实故事,保证让你看完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 “越老越值钱的事”, 毕竟,谁也不想老了之后只能靠退休金过日子。

一提到 “没有年龄限制的赚钱事”,大家第一反应就是 “开小卖部”“摆地摊”,觉得这些事 “谁都能做,不分年龄”。

可纳瓦尔在播客里摇着头说:“你搞错了!摆地摊还是靠体力、靠时间赚钱,70 岁还能搬货吗?真正无年龄限制的事,赚的是‘积累的钱’,你过去的每一分投入,都会变成未来的收入,和年龄无关。”

纳瓦尔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年轻时写博客分享投资心得,一开始没人看,也没赚钱,可他坚持写了十年。

后来博客积累了大量粉丝,出版社找他出书,投资人找他合作,甚至有人专门为了看他的文章付费订阅, 现在他不用天天写,以前的博客内容还在持续为他带来版税、合作收入。

他说:“我写的每一篇文章,都像在银行存了一笔钱,现在每天都能拿到‘利息’。”

我叔的 “修钟表” 也是典型的 “积累型赚钱事”。

他年轻时在钟表厂做维修工,后来工厂倒闭,他就把这手艺忘了,去做了流水线工人。失业后没辙,才重新捡起修钟表的手艺,一开始只修家里的老钟表,后来邻居知道了,找他修旧手表、老座钟,慢慢口碑传开,越来越多人找他。

现在他修表的手艺比年轻时还好,因为见的故障多了,经验更足,甚至有人专门从外地寄钟表过来修。

叔说:“年轻时修表靠技术,现在修表靠经验,越老见的故障越多,越容易修好,别人还更信任你。”

你看,无年龄限制的事,有个核心特点:“投入和年龄正相关” , 你在这件事上花的时间越久、积累的经验越多,不管你是 30 岁还是 60 岁,都能赚更多钱。

反观那些 “年龄饭”,比如流水线工人、外卖员、年轻主播,这些事靠的是 “体力”“青春”“反应速度”,年龄越大越吃力。

我朋友小李 25 岁做外卖员,月入 8000,可他说 “我不敢想 35 岁之后怎么办,到时候跑不动了,谁还会要我”;我表妹做美妆主播,每天要化妆直播 6 小时,她说 “现在熬夜没问题,过几年皮肤垮了,肯定没人看了”。

纳瓦尔把 “积累型赚钱事” 分成了三类,每一类都像 “会下蛋的鸡”,越养越能下蛋:

技能积累型:比如修表、中医、理发、手工皮具, 这些技能靠经验积累,做得越久技术越好,客户越信任,收费还能越高(比如老中医挂号费比年轻中医贵)。

知识积累型:比如写作、讲课、做咨询、写专栏, 这些事靠知识和认知积累,你读的书、见的人、经历的事,都会变成内容或建议,越老认知越深刻,越值钱(比如 60 岁的企业家做咨询,比 30 岁的咨询师更有说服力)。

品牌积累型:比如开老字号餐馆、做个人 IP、经营圈子,这些事靠口碑和信任积累,时间越久,品牌越响,客户越忠诚(比如百年老店,就算老板换了,客人还是认这个牌子)。

我们怕的不是年龄增长,是没有 “能跟着年龄一起增长的赚钱资本”

如果你有一件 “越老越值钱” 的事,就算到了 60 岁、70 岁,也不用怕没收入,因为你的经验、知识、品牌,都是别人抢不走的 “赚钱资本”。

很多人说 “我也想找个越老越值钱的事,可我没天赋、没手艺”,可纳瓦尔在推文里写:“大多数人不是没机会,是把‘短期能赚钱’当成了‘长期能依靠’,你宁愿做一个月赚 8000 的青春饭,也不愿意花一年时间学一个能赚一辈子的技能。”

我前同事阿玲就是这么掉进陷阱的。

她 28 岁时在一家公司做行政,月薪 6000,觉得 “行政工作稳定,不用动脑”。有人劝她 “学个会计或者 HR,以后越老越吃香”,她却说 “学那些多累啊,现在这样挺好”。

结果 35 岁那年,公司裁员,她成了第一批被裁的,找工作时才发现:行政岗位都要 30 岁以下的,她这个年龄,没专业技能,根本没人要。

阿玲说:“我当时就想着‘现在赚钱就行’,没考虑以后,现在才知道,短期稳定的工作,才是最不稳定的。” 这就是纳瓦尔说的 “短期变现陷阱”:你赚的钱只够当下花,却没为未来积累任何资本,一旦年龄增长,体力、青春跟不上,就会被淘汰。

反观我朋友老周,他 25 岁时在工地做水电工,月薪 8000,比阿玲还高。

可他没满足,每天下班学 “智能家居安装”,周末还去培训班上课。

有人笑他 “瞎折腾,水电工做得好好的”,他说 “我不想 40 岁还爬梯子装水管,学智能家居,以后年纪大了也能做”。

现在老周 38 岁,成了 “智能家居设计师”,不用再爬梯子,只需要出方案、指导安装,月薪涨到 1.5 万,还被公司当成 “技术骨干”,根本不怕被裁

老周说:“短期赚钱就像‘捡树叶’,捡一片少一片;长期积累就像‘种大树’,种一棵能长一辈子。” 这时候我才懂:没有 “无龄赚钱事”,不是因为你没天赋,是因为你太 “急”, 急着赚钱,急着稳定,却忘了 “慢下来积累”

还有个更扎心的事实:很多人把 “爱好” 和 “赚钱事” 分开,觉得 “爱好不能当饭吃”

纳瓦尔却不这么认为,他说:“最好的无龄赚钱事,就是把你的爱好变成技能,你喜欢做,就愿意花时间积累;积累得越久,就越能赚钱。”

纳瓦尔自己也是把爱好变成了赚钱事。他喜欢研究 “财富和幸福的关系”,一开始只是在博客上分享自己的想法,后来越来越多人关注,出版社找他出书,演讲邀约不断,甚至有人专门付费请他做咨询。

他说:“我做这件事不是为了赚钱,是因为喜欢,可恰恰是喜欢,让我愿意花时间积累,最后反而赚了更多钱。”

你看,无龄赚钱事从来不是 “遥不可及的大事”,它可能就是你身边的一个小爱好、一个小技能,比如你喜欢做饭,就能学做私房菜、开小餐馆;你喜欢拍照,就能学摄影、做婚礼跟拍;你喜欢写东西,就能学文案、开账号。关键是你愿不愿意 “慢下来”,把这个爱好变成能积累的技能。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问:“我现在什么都没有,怎么找到自己的‘无龄赚钱事’?” 纳瓦尔早就给出了答案,这三个办法不用天赋、不用本钱,只要你愿意花时间,人人都能上手。

纳瓦尔说:“找无龄赚钱事,不用先想‘我能做什么’,先想‘我绝对不能做什么’, 删掉那些靠体力、靠青春、靠反应速度的事,剩下的就是能积累的方向。”

比如你现在在做的事:

如果你做的事需要 “每天跑 10 公里”“搬 50 斤的东西”—— 删掉,这是靠体力;

如果你做的事需要 “24 小时在线”“熬夜加班”—— 删掉,这是靠青春;

如果你做的事需要 “快速反应”“跟年轻人抢流量”—— 删掉,这是靠反应速度。

删掉这些后,剩下的方向就很清晰了:比如需要经验的(修东西、做咨询)、需要知识的(写作、讲课)、需要耐心的(做手工、养植物)。

我表妹就是用排除法找到方向的。

她以前做电商客服,每天要熬夜、快速回复客户,属于 “靠青春和反应速度” 的事,她果断辞职,开始想 “剩下的事里,我喜欢什么”。

她喜欢画画,就开始学插画,每天画 2 小时,现在能接 “儿童绘本插画” 的兼职,虽然一开始赚得少,但她知道 “越画越熟练,以后肯定能赚更多”。

第二招:用 “100 小时测试” 试错,别担心 “做不好”,先做 100 小时再说

很多人不敢尝试新方向,是怕 “做不好、浪费时间”。

纳瓦尔说:“你不用一开始就做到完美,先花 100 小时试试 ,100 小时后,如果你还喜欢,而且能看到进步,就继续;如果不喜欢,再换方向也不迟。”

“100 小时测试” 很简单:每天花 1 小时做一件事,坚持 100 天。

比如你想学家政收纳,就每天花 1 小时整理自己的房间,看收纳教程;你想学做蛋糕,就每天花 1 小时看烘焙视频,试着做小饼干;你想学写文案,就每天花 1 小时写一段短文,发在圈。

我朋友小王用 “100 小时测试” 找到了方向。

他以前是司机,想找个 “老了也能做的事”,就试了学修家电, 每天花 1 小时看修家电的视频,试着修家里的旧电视、旧冰箱。

100 小时后,他不仅学会了修简单的家电,还觉得 “挺有意思”,就报了个家电维修班,现在成了兼职家电维修工,每个月能多赚 2000 多。

小王说:“100 小时也没多久,就算没成,也学会了修家电,以后家里东西坏了不用找人修 —— 这也不亏啊。”

第三招:用 “最小闭环” 赚钱,别等 “完美”,先赚第一块钱

很多人觉得 “要把技能练到顶尖才能赚钱”,可纳瓦尔说:“你不用等到‘最好’,只要能解决别人的问题,就能开始赚钱,赚第一块钱比赚一万块更重要,因为它能证明‘这件事能赚钱’。”

“最小闭环” 就是:先学一个基础技能,然后找一个小需求,用技能解决需求,赚第一块钱。

比如你学了基础的 PPT 设计,就帮朋友做简单的 PPT,收 50 块;你学了基础的摄影,就帮邻居拍全家福,收 100 块;你学了基础的养花技巧,就帮小区的人修剪花草,收 20 块。

我叔修钟表的 “最小闭环” 就是:先修自己家的老钟表,然后帮邻居修,收 10 块、20 块;慢慢的,有人愿意花 50 块、100 块找他修,他就知道 “这事儿能赚钱”,才开始认真做。

纳瓦尔在《纳瓦尔宝典》里说:“我之所以要找无龄赚钱事,不是为了赚更多钱,是为了‘不管我多大年纪,都有底气选择自己的生活’。”

我们焦虑 “35 岁危机”“老了没收入”,根本不是怕没钱,是怕 “老了之后没选择”,怕只能靠退休金过日子,怕想帮儿女却没能力,怕生病了没钱治。而 “无龄赚钱事”,就是给我们的未来 “买一份保险”,不管年龄多大,都能靠自己的积累赚钱,都有选择生活的底气。

我叔现在修钟表,不仅能赚钱,还过得很开心,每天和喜欢老钟表的人聊天,还能接触到各种有故事的老物件。他说:“以前在工厂上班,觉得日子没盼头;现在修钟表,觉得每天都有新意思 ,就算以后赚得少了,我也愿意做。”

纳瓦尔说:“最好的财富,是‘被动的、可持续的、无年龄限制的收入’。” 这种收入不用你每天拼体力、熬青春,只需要你在年轻时花时间积累,老了之后就能 “躺着赚钱”,这才是真正的 “财富自由”。

最后,送给大家纳瓦尔的一句话:“不要为了短期的钱,牺牲长期的积累,你今天花在无龄赚钱事上的每一分钟,都是在为未来的自己铺路。” 希望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 “越老越值钱的事”,不管到了多大年纪,都能有底气说:“我不用怕,我还有能赚钱的本事。”

来源:阿胖读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