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下,从中央到地方,提振消费的热潮正蓬勃涌起,我省以体育为突破口,按下消费升级 “加速键”。依据全省体育工作会议安排,2025年福建省马拉松、自行车、水上运动、越野跑联赛正式启航,构建 “八闽名赛” 赛事矩阵,并开展 “乐享精彩赛事 寻味中华美食” 活动,通过
当下,从中央到地方,提振消费的热潮正蓬勃涌起,我省以体育为突破口,按下消费升级 “加速键”。依据全省体育工作会议安排,2025年福建省马拉松、自行车、水上运动、越野跑联赛正式启航,构建 “八闽名赛” 赛事矩阵,并开展 “乐享精彩赛事 寻味中华美食” 活动,通过文旅商体多领域协同,助力乡村振兴,持续为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注入澎湃新动能。
近日,福建省体育局正式印发联赛竞赛规程和办赛指南,一场全省范围的体育盛宴即将拉开帷幕 。今日,我们来看看,2025年福建省自行车联赛有何安排。
2025年福建省自行车联赛竞赛规程
一、赛事名称
总称:2025年福建省自行车联赛(以下简称“联赛”)
各分站命名方式为:当地赛事名称暨 2025 年福建省自行车联赛(XX站)或2025年福建省自行车联赛(XX站)
二、联赛组织机构
三、竞赛形式
本次联赛包含城市绕圈赛、爬坡赛以及障碍赛三种竞赛形式,为广大自行车运动爱好者提供多样化的竞技平台。
四、赛程安排
2025年福建省自行车联赛共设置九站比赛,其中城市绕圈赛七站,爬坡赛两站,具体赛程安排如下:
五、赛事项目及规模
赛事共设9个赛区,在城市绕圈分站赛中可设置男女青少年障碍赛,爬坡分站赛可不设此项。各组参赛选手若参加多个分站比赛,需分别在各分站报名,且不得多组兼项。报名截止后,各队报名信息不得更改。此外,基于办赛地政府要求或竞赛路面安全管理标准,分站赛组委会有权调整参赛队伍数量 。
六、比赛路线
城市绕圈赛以城市交通道路为竞赛线路,爬坡赛则选择海拔较高的丘陵山路作为赛道。各分站赛具体的《竞赛规程》以本《总规程》为依据,并结合各分站实际情况制定。若有路线等相关内容更改,将另行发布《补充通知》告知参赛选手。
七、参赛人员要求
1.报名范围:本次联赛面向全国各俱乐部、车队、协会及个人开放报名,每支车队每组报名人数不设上限
2.报名限制:各参赛车队在报名成功(从任意一站至总决赛)后,不得擅自变更车队名称;参赛人员不得变更参赛队伍,否则该车队团体积分清零。组委会有权对各报名车队进行筛选审核,对违规行为予以处罚。
八、参赛资格
1.限制参赛人员:过去两年内注册UCI职业车队参赛的选手、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注册的专业选手以及退役未满2年的职业、专业运动员,均不得报名参赛。
2.年龄分组及要求:
- 男子公路青年组:参赛运动员年龄须在18 - 40周岁,即出生于198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之间。
- 男子公路中年组:参赛运动员年龄须在41 - 65周岁,即出生于1960年1月1日至1984年12月31日之间。
- 男子山地大众组:参赛运动员年龄须在18 - 65周岁,即出生于1960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之间。
- 女子公路组:参赛运动员年龄须在18 - 65周岁,即出生于1960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之间。
- 男子公路青少年组:参赛运动员年龄须在15 - 17周岁,即出生于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之间。
- 男女青少年障碍组(13 - 14周岁年龄段):参赛运动员年龄须在13 - 14周岁,即出生于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之间。
- 男女青少年障碍组(10 - 12周岁年龄段):参赛运动员年龄须在10 - 12周岁,即出生于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之间。
- 各参赛选手必须严格按照自身年龄区域选报对应项目,严禁虚报年龄和冒名顶替。一经查实,将取消比赛成绩及资格,并给予全年禁赛处罚并通报。
3.健康要求:参赛者应身体健康,无视力、听力、语言障碍,且未患有发热、感冒、心脏病、高血压、心肌梗死、脑栓塞等任何影响比赛的身体疾病或障碍;同时,心理健康、情绪稳定,未服用任何影响神智的饮品、酒类、药物、食物或保健品等。
4.报到要求:参赛选手报到时,需提交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并与组委会签署《法律责任免除与权利放弃声明书》,完成上述流程后方可参赛。
九、竞赛办法
1.竞赛规则
- 赛事执行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审定的最新竞赛规则、福建省联赛“总规程”以及各分站赛补充通知的相关规定。裁判团有权依据竞赛规则,取消未符合年龄、器材、装备要求选手的竞赛资格。
- 障碍三项赛规则:障碍三项赛包含独木桥、绕8字、绕杆项目。运动员从独木桥起点开始骑行,若掉下独木桥,将扣罚5秒后继续骑行;进入绕8字赛道,需在规定内径1米范围内骑行,压到内、外线一次扣5秒,整车骑出赛道的选手需重新绕8字赛段;完成8字赛段后进入绕杆赛段,绕杆期间两边内径为2米,压到内、外边线或撞杆均扣5秒。最终成绩为到达终点的时间加上处罚时间。
2.比赛器材
- 公路竞赛车辆:必须为700C或650C轮径的标准弯把公路车,配备完整刹车系统。严禁使用计时车、固齿车(死飞轮)、休息把(附加把),且必须拆除车篮、脚撑、挡泥板、车锁等影响赛事安全的装备。
- 山地组车辆:轮胎尺寸需在1.7以上,且不能使用光头胎。出发前,裁判有权根据参赛人数、选手水平等情况,决定是否合并组别出发比赛,合并组别不影响各组比赛成绩记录及奖励。
- 障碍赛车辆:适合该年龄段的公路车、山地车均可。车辆、骑行服、器材等自备,须符合竞赛规则要求,比赛全程必须佩戴头盔,否则取消比赛资格。
- 号码标识:运动员及车辆必须按要求佩戴组委会统一配发的号码布、车牌,且号码布、车牌号码必须一致,不得自行裁剪,否则不予参赛。组委会在报到现场提供计时芯片、号码牌、号码布及安装和佩戴说明。选手在检录时若未按规定配备,应及时修正,否则裁判团有权取消参赛资格。
- 通用要求:参赛运动员的车辆、服装、器材等均需自备,且须符合竞赛规则要求方可参赛。比赛全程必须佩戴头盔,否则取消比赛资格。
3.检录
- 检录时间:分站赛在比赛开始前60分钟进行检录(检录时需出示本人身份证,检录信息与报名信息不符者不得参赛),比赛开始前15分钟停止检录。经裁判团确认,无故未检录者不得上道比赛;未经裁判团同意强行上道者,成绩无效。因不可抗力因素未检录者,经裁判团同意上道且完成比赛,若获得奖金,将扣除30%奖金(所得积分减半);未获得奖金者,名次排在当日比赛最后一名选手之后。
- 身份核查:检录时,裁判将依据参赛者身份证进行身份确认,发现更改信息或冒名顶替者,直接取消参赛资格(禁止代替他人检录参赛)。
- 装备检查:检录时,裁判将检查车手是否按规定佩戴头盔、手套、车牌、号码布,车辆是否按规定固定号码布、车牌及安装芯片(芯片安装于右前叉)。未按规定执行的车手,裁判有权要求其重新处理直至合格,否则由此导致的不能参赛或资格取消,后果由车手自行承担。
- 检录后要求:完成检录的选手应集中在检录区等候,不得擅自离开。检录后未按裁判指令统一出发者(如检录后自行离开起点,比赛开始后返回)、中途加入比赛者,即便完成比赛,成绩也视为无效。
4.其他要求
- 车辆配件:所有参赛车辆在比赛时必须拆除可能导致伤害的非必要配件,如车锁、车筐、车撑、后货架等,携带水壶必须使用竞赛专业水壶,不得使用饮料瓶;不得配有任何非人力传动及助力装置;不得使用玻璃器皿。
- 车队规定:同一车队选手之间允许互换车轮,但禁止更换整车。
- 赛事保障:组委会在每一站比赛中均配备收容车、救护车。考虑到运动员健康和安全,裁判有权令明显落后的运动员提前结束比赛,由赛事收容车提供保障。
- 比赛调整:如遇极端天气等不可抗拒因素,总裁判长有权决定缩短比赛距离或停止比赛,并根据实际情况裁定比赛结果。
5.关门时间及被套圈规则
- 关门时间:除障碍赛外,各参赛组别以每圈领先运动员到达终点时间的80%作为单圈关门时间。例如,若领先运动员第一圈通过终点时间为10分钟,该圈关门时间即为8分钟,后续每圈依此计算。第一圈用时超过关门时间的运动员,裁判将指令其到达下道口自行下道,裁判团依据下道顺序进行排名。参赛运动员超过关门时间且经裁判员提醒拒不下道,裁判团有权将其成绩排在当日比赛最后一名选手之后。
- 被套圈:落后运动员被领先小组追上,视为被套圈,裁判将令其退出赛道。若领先小组追上落后的大团,裁判团将根据比赛剩余圈数(或距离)决定是否令其退出比赛。裁判团有权根据比赛实际情况调整关门时间。
6.计时与成绩:本次比赛采用电子计时设备记录比赛成绩。运动员报到时,需向组委会缴纳200元/人的芯片押金,赛事结束归还芯片时退回押金。
7.申诉
若参赛选手对比赛结果有异议,需在比赛结束15分钟内(以公布成绩时间为准)向组委会提交书面申诉材料,并交纳申诉费500元,由组委会统一向总裁判长申诉。比赛成绩最终以裁判团公布结果为准,不得再次申诉。申诉胜诉,申诉费返还;申诉败诉,申诉费不退。
8.颁奖要求
所有获奖选手必须参加当站颁奖仪式,并在颁奖仪式开始前15分钟到达颁奖等候区。未按规定参加颁奖的选手或团队,各分站赛组委会连同裁判团有权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警告、扣分、扣除直至取消全部奖励的处罚。
9.违规处罚
比赛中严禁抄近道、故意冲撞、排挤、剐蹭他人,进入冲刺阶段选手应保持原骑行路线,不得走蛇形或突然改道影响对手正常超越;严禁携带多个计时芯片进行参赛。违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降低名次直至取消比赛资格的处罚。
十、裁判及服务团队
赛事监督、技术代表、裁判团队、电子计时团队、摩托服务团队由福建省体育局统筹安排,相关费用由各分站执行方承担。
十一、录取名次与奖励
各项比赛均以选手完成比赛的用时计算成绩,用时少者名次靠前,各站比赛按规定录取获奖名次。
1.团体成绩排名
- 排名规则:团体成绩依据参加本站比赛各队前3名选手的成绩总和进行排名,若成绩相同,则根据各队在本赛段中最好选手的名次先后决定。少于4名选手通过起点线,且少于3名选手通过终点线的车队,不录取团体成绩。
- 分站奖励:各分站录取团体成绩前10名,获得团体成绩前3名的队可获得奖励。获得团体前10名的车队将分别获得11、9、8、7、6、5、4、3、2、1的积分奖励。
- 总决赛奖励:联赛总决赛设立“年度团队奖”,根据各队在各分站所得团体积分累加计算排名,积分高者名次在前。若积分相同,则按照各队在总决赛的个人名次先后决定。获得全年团体排名前3名的车队,将获得证书。
2.个人成绩排名
- 排名依据:按各分站各组别选手通过终点的顺序确定排名。
- 分站奖励:各组别按规定录取人数(详见各组别录取名次人数表)并给予相应奖金,获得当日个人成绩前3名者参加颁奖仪式,领取证书。各分站公路青年组前10名的选手将分别获得11、9、8、7、6、5、4、3、2、1的积分奖励。
- 年度奖励:设立公路青年年度个人总冠军奖,根据各站个人成绩获得的积分累加计算排名,积分高者名次在前。若成绩相同,则按照总决赛的个人名次先后决定,获得此奖项的前3名运动员将获得证书。
3.公路青年组途中冲刺排名
- 分站途中冲刺奖励:公路青年组在各分站比赛中设置两次途中冲刺圈。每冲刺圈的前三名运动员分别获得5、3、1的积分,两次冲刺圈获得的积分累计相加。若分数相同,以最后终点冲刺的名次决定。
- 年度冲刺王奖励:设立公路青年年度途中冲刺王奖,将各分站途中冲刺所得积分累计相加,录取前3名。若积分相同,则以总决赛的最后终点冲刺的名次决定,途中冲刺总积分排名前3的运动员将获得证书。
- 青少年障碍组奖励:青少年障碍组取每站、每组别前三名,颁发奖牌及奖品。
十二、报名
报名时间、报名方式、报名费用、报名要求等以各分站赛按实际情况发布的通知为准。
十三、报到
1.裁判报到:裁判长、裁判员需在赛前2天报到,领取赛事信息资料,报到时须携带本人身份证复印件。
2.参赛选手报到:参赛选手需在赛前到指定地点报到,报到时须提供本人身份证复印件,签署《法律责任免除与权利放弃声明书》,领取参赛物品和信息资料。
十四、赛事安全要求
赛事若遇以下直接或可能影响赛事举办的突发情形,将启动“熔断”机制:
自然灾害,涵盖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事故灾难,包括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体育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公共卫生事件,包含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涉及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其他致使赛事不再具备办赛条件的情形。分站赛组委会拥有最终解释权
十五、保险事宜
比赛期间,大赛组委会为参赛选手购买保险。参赛运动员必须提供准确的姓名、身份证号码,若因个人提供信息错误而导致保险相关问题,责任由运动员自行承担。保险赔偿标准严格按照保险公司的相关规定执行,对于超出保险赔偿范围的费用,由参赛运动员个人自行负担。若参赛选手在比赛过程中不幸发生意外事故,需在事后自行与保险公司进行联系沟通理赔事宜,赛事组委会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保险责任范围说明:组委会所购买的保险,其责任范围并不涵盖运动员在往返赛场途中骑行、试骑、热身等非比赛期间,以及在非比赛场地进行运动时所面临的风险;同时,比赛过程中因被强制关门后所涉及的后续路程风险也不在保障范围内。因此,为充分保障自身权益,建议所有报名参赛的运动员自行购买往返赛区途中及赛前赛后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与“医疗保险”。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