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寒:原煤炭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唐山大地震舍子救过几千矿工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1 14:18 1

摘要:凌晨的天,就像被人按住了呼吸似的死寂。广播里刚刚说唐山出大事了,肖寒整个人像是被掏空了一下,脑子发懵,想喊又喊不出声。可手底下的矿工们都还在,他得顶着。几十年间,他指挥过无数次生产,可没哪一次像这回——无数生命压在废墟底下,矿灯照着的脸全是土和血。肖寒咬着后槽

凌晨的天,就像被人按住了呼吸似的死寂。广播里刚刚说唐山出大事了,肖寒整个人像是被掏空了一下,脑子发懵,想喊又喊不出声。可手底下的矿工们都还在,他得顶着。几十年间,他指挥过无数次生产,可没哪一次像这回——无数生命压在废墟底下,矿灯照着的脸全是土和血。肖寒咬着后槽牙,什么都不敢细想,只一个劲地吼着、组织着,把被困的一个个矿工扒出来。直到混乱里有人低声对他说,老肖,您家儿子……他才突然明白,自己的两个大儿子永远留在了那场塌陷里。那种痛,谁也替不了。可你看肖寒,肩膀没塌,他只是抽了口气,把泪全咽回去,又去指挥救人了。

要不是那一夜,很多人都不会知道,肖寒心头的硬,其实是用血和泪拧出来的。他那一腔骨气,不是天生的。1926年隆冬,在河北馆陶,家里穷得锅里不常见油花,他偏就咬着牙上学。爸妈都说:儿子,咱再穷也要读书,指不定哪天就熬出个出息来。肖寒小时候,常常坐在自家屋檐下,半边身子晒着太阳,手里捏着本书。院子外是风吹麦浪,一句书读得磕巴巴,却总也放不下。那时候的农村娃,识字本身就是件挺奢侈的事,但肖寒不觉得,那几张薄纸能带他飞得很远。

小时候的肖寒,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志向。只是看着村头那棵老梨树下的长辈们讲战争、讲穷苦,他总觉得,活着得像点样。可是命运从不温柔。1937年日军打进馆陶,看着亲戚家被烧,整条街都是喘着粗气的小孩儿和老人,他才咬咬牙跟着大人们跑起来。不到十二岁,肩膀小小,却已经会躲子弹了。抗日救国会缺人,他就去跑腿递信,人小脚快,谁都以为他就是闲玩的野孩子。其实肖寒记得路,每条田埂、每条沟都像他手心的纹路。别人躲枪炮,他跑着给八路军送情报。夜里村口的狼狗叫,他心里跳;白天爬树张望,看敌人走没走。

从那之后,肖寒的命就拐了个弯。那时候党的组织开会,总爱在村里破庙、老磨坊边上。肖寒一打听有啥用,他说:“能救人。”成了正式党员后,他一面带头组织村民晒粮、修路,一面跟年轻人讲:“咱不能总想着等别人救,得自己动手。”村民会说:小寒人不大,主意正,能带着咱干活。后来有一次,村里快断粮了,他顶着炮火带人夜里翻地道,给大家抬回来几口袋麦子。那年头懂饿肚子、会点字的人就得顶事儿。

抗战后肖寒没回家当什么老师,而是“一头扎进宣传”,抗战宣传写标语、画壁报他都干,后来成了县委宣传部的干事。有人说那时的他,每天挑着食粮走村串户,三天在外不着家。村里老人对孙子说:你们看,小寒又来了,给咱讲新主意。其实他就是一腔热乎劲,累了找块地就能坐下,嚼口窝头接着说事。

解放战争打起来,他做青年团的事,动员青年参军。他最喜欢带孩子们看“演讲电影”,教大家唱刚传来的革命歌曲。很多农村孩子原来见不得啥“大世面”,被他这么一鼓捣,敢开口说话了、学会讲理了。1949年,河北解放,他感慨地拍着工友的肩膀说:“咱们这辈子,也能坐火车、住新房了。”

新中国成立后,肖寒一路被提拔,56年不到三十岁,已经是邯郸市委副书记、计委主任。那时他一头扎进工厂。你可能想不到,他睡觉都盯着生产调度表,每天在车间跟工人搬铁锹、修机床。有人说,他就是“有点轴”,看到炉子冒烟了、工人累了,都要过问。他还喜欢写生产记录,每天回家熬夜抄几页,都留着分析为什么这天产煤多,那天又减了。这里我忍不住说一句,这种死盯细节的劲头,可能只有那个年代心里“有一点理想”的人才懂。

63年,肖寒踢进了峰峰矿务局。那儿的矿山老了,工人们一肚子苦水。肖寒刚去,没住宾馆,直接钻进矿工宿舍。冬天半夜,他披着军大衣,拿着个手电转黑咕隆咚的井道,非得问问“哪儿能再挖深点”。有人说,这么有背景为啥不坐办公室?他却笑呵呵:“井下凉快,工人都在这里。”

这个段子传了好多年。肖寒搞矿不光跑现场,他拍板买回一批苏联设备,还写过几十页手稿,琢磨怎么让老矿发挥点余热。有个老会计回忆:“肖书记晚上睡不着,敲门进来说,老丁,这账目你再给我掰掰,不差这点电。”你说,一把手要不较真,下面人咋能服气?

后来肖寒到开滦,遇上了煤炭紧张的年代。全国各地等煤如等命,火车站一天能挤掉铁路枕木。他带头干,搞工人竞赛,有一次参与组织生产会战时,他亲自上铲煤车,上下一线转得脚打泡。那年,开滦日产万吨,成了新闻头条。老矿工喝着七分钱一壶的大麦茶说,肖寒是咱靠得住的人,会照应大家。其实,他不仅会管生产,更会掰扯琐碎。矿工住的平房年年漏雨,他拍着胸口同意尽快修,硬是每年给安排了预算。

说到唐山地震那年,没人敢说自己不怕。肖寒的家在开滦矿区,两儿子都在单位附近。地动山摇,肖寒只来得及吩咐一句:“先救人。”整整两天,他没合眼。矿里说他中途回家找孩子?没有,他一头扎在哭喊和尘土中,带人抬石块,找活人。地震后他只在一块废墟边发呆,手下得看着他才敢劝。他一句不吭,眼神呆滞,后来还是秘书扶着才站起来。

有一件事,矿工们念念不忘。那时候有几个技术员差点昏厥,还没等人喊来水,肖寒直接把自己的军用水壶塞过去。到了天亮,他还让人把家属院的被子全拆下来包伤员。有个参加救灾的队长回忆:“肖部长那天一句话,我们都热泪盈眶:‘有我一口饭,谁也不能饿死。’”也是到了大灾之后,他才知道孩子都没了。但他还是干脆利落安排恢复出煤,开滦不到十天就出第一车煤,顶住了全国煤炭断档的大问题。

后来有人说,说肖寒“舍小家为大家”什么的太脸谱,但那种情景下,换做谁,未必真的能扛得住。老矿工方师傅一直说,就是这点骨气,让大家服气。

到了七十年代末肖寒当部长,他不光抓经济账、还盯着工人生活。有新调来小伙子见他亲自下井、一起排队吃食堂,还以为是什么检查组卧底。他一向唠叨,奖金要发到班组,谁有大病家里要给补点钱。有读煤矿中专的年轻回忆,肖寒一次来讲课,非要给每人盛一碗热汤面,还要问小伙儿家里有啥困难。他喜欢盯数字,但你跟他说煤矿家属住的条件差,他都认账。搞技术改革,他大刀阔斧推进,和日本专家座谈非但能用蹩脚日语应酬,还会翻包给大家讲人家图纸画得多标准。

再往后,八十年代肖寒去了华能集团,也没脱离“煤油子”圈子。他开会时喜欢问“家里几个孩子”“老婆在不在身边”,搞得年轻高管都哭笑不得。听说谁家矿难有事,他能让司机连夜把自家茶叶带过去。一次公司文艺演出,他索性带头唱“无产阶级就是牛”,大家都说,老肖唱歌最跑调,但气氛最热烈。

再后来,神华集团成立。那是国家和煤矿人都不敢想的“大动作”,肖寒就是那第一任董事长。神东矿开发、铁路铺设,他不嫌麻烦,开完会下午就下去检查。还有几年,有媒体问他神华怎么做“能源航母”,他揉揉眼睛说:“让工人睡好觉,煤自个儿能多出点。”说得简单,可事背后都是十几年的磨出来的真招。神东的项目差点因资金卡死,肖寒亲自去北京谈判,两天斡旋,硬是签约下来。

等到1998年离休,肖寒已经是中国煤矿最有威望的一位老人。那年开大会,他没什么别的要求,只让保留“一间老局长办公室,方便碰见矿工喝杯茶”。谁见过这脾气?可惜,2019年,93岁的老肖还是走了,葬礼那天有许多老工人披麻戴孝,谁也不肯先走。回头想,或许只有一辈子跟黑煤打交道的人,才懂煤井下的泪水和真心。

国有国的难、家有家的苦。关于肖寒,你可以说他是“英雄”,也可以说他就是“一个站得住的工人”。可那个时代,就是需要这种人,一面是塌天的责任,一面是血肉的亲情。有时候,我们这些小人物,在现实里喊一嘴“要担当”,喊出声容易,真枪实弹里,谁能真的不软下来?肖寒把这一切都藏在心底,没哭出声。或许,矿井噪声最大的时刻,他只是在黑暗里点了一根烟,想着天亮后矿工、工厂、还有那永远回不来的两个儿子。

他没有留下豪言壮语。但这一世,包括神华那些采煤的新兵,到今天还在讲:肖老,您辛苦了。如果你站在河北老矿区的晨雾里,还会看到有人念着“责任”两个字,说不定这就是他留给咱们后来人的最大宝贝。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