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两轮摩托车市场中,日系四大家在2025 年上半年的销售表现呈现出明显分化态势。本田继续领跑并向新纪录发起冲击,铃木整体仍稳定增长,雅马哈基本持平,川崎复苏受阻。
在全球两轮摩托车市场中,日系四大家在2025 年上半年的销售表现呈现出明显分化态势。本田继续领跑并向新纪录发起冲击,铃木整体仍稳定增长,雅马哈基本持平,川崎复苏受阻。
本田:全球领跑,剑指印度
作为全球两轮摩托车行业的龙头大哥,本田的销售势头依旧强势,自2020年后,已经是连续四年增长,本田 2024 年全球销量更是达 1960 万辆,同比增长 6.0%,创下历史新高。
2025 年,本田的目标自然是保住龙头位置和再破纪录。上半年,其全球销量已达 990 万辆,同比增长3.0%。从区域表现来看,本田在全球所有区域均保持稳定增长,其中拉丁美洲地区增速尤为亮眼,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在核心市场东盟,本田上半年销量同比微增2.7%,但在全球少数几个本田尚未占据市场主导的国家之一的印度,2025年上半年的销量同比下滑 4.2%(2024年在印度市场销量猛增30.5%),为此本田也制定针对性策略,包括在2026年建成的全球最大的电动车专属工厂,为长期竞争布局。
雅马哈:国内市场快速发展,印度受阻
雅马哈位列全球摩托车品牌销量第三,仅次于本田和印度的Hero,在本田持续增长、印度五大制造商齐头并进、中国品牌加速抢占市场的环境下,2025 年上半年销售表现稍有下降,上半年全球注册量仅为 230 万辆,同比有所下降。
销量下滑主要源于印度市场的困境:印度市场竞争激烈,且电动踏板车细分领域快速发展,但雅马哈的产品策略上还是有所不同,导致上半年在印销量同比暴跌 17.4%。此外,东欧市场也明显下降,销量同比下降 35.9%。
不过,亚洲市场(含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及蒙古)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整体下滑压力,其他区域销量则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铃木:增长持续,多点开花
这几年,铃木都在闷声做大事,2024年铃木全球销量达 210 万辆,同比增长 6.1%,创下近 15 年来的最佳业绩,位列全球第七大两轮摩托车制造商,而且市场份额正持续提升。
2025 年上半年,铃木的增长态势得以延续,全球注册量达110万辆,同比增长4.2%。拉丁美洲是增长核心,销量同比飙升26.5%,其中阿根廷、尼加拉瓜、马提尼克岛和哥斯达黎加等国的销量近乎翻倍。除拉丁美洲外,印度(+6.9%)、北美洲(+7.3%)和非洲(+21.4%)市场也贡献了积极增长。
不过,铃木同样有下滑:东盟市场上半年销量同比下降5.4%,欧洲市场表现更为低迷,同比降幅高达36.8%。
川崎:中低端车型匮乏,复苏乏力
川崎的全球销量结构有所不同,全球销量主要依赖仿赛等中大排量为特色的细分市场,只有在少数市场会有联合制作的低成本通路车型川崎也做125踏板了?BRUSKY 125菲律宾率先上市试水,在车型阵容单一的情况下,复苏乏力。
在川崎的全球两轮车历史销量峰值57.4618万辆(2019年)后,川崎正在慢慢恢复,但2024 年全球注册量也仅为47.8125万辆,同比下降2.4%,主要还是受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影响。
2025 年上半年,川崎的全球注册量仅24.4887万辆,同比下降 2.9%。尽管拉丁美洲(+30.5%)和北美洲(+17.1%)市场表现强劲,欧洲市场虽然有1.4%的降幅,但今年以来欧洲整体市场大幅下滑,已经算控制的好的。
更直接的原因是东盟市场的急剧下滑影响了整体业绩,东盟占川崎全球销量的 40%,但今年上半年该区域销量同比暴跌 15.1%,其他区域的正增长都无法抵消这个核心市场的颓势。
市场环境改变,品牌该怎么变?
近两年,全球两轮摩托车消费习惯已经彻底转变,从过往的品牌、性能导向,全面转向价格敏感型消费;另一方面,中国品牌凭借高性价比车型渗透市场,印度本土品牌在依托本土优势的情况下开始对全球市场发起冲击,对传统品牌形成冲击。
这一趋势重塑了行业竞争格局:一方面,欧美市场、东盟作为传统核心市场销量都有大幅度下降,市场体量收缩直接冲击了依赖中高端车型的品牌;未来以基础代步为核心需求的经济车型,包括电动车型将成为新主力,更成为决定品牌市场地位的关键。
从品牌整体表现来看,川崎与雅马哈在 “车型定位 + 价格策略” 上陷入被动导致增长乏力;反观本田和铃木更加顺应现在市场新趋势,前者凭借对价格敏感市场的投资和产品布局,始终保持增长势头;后者则通过持续加大对新兴市场的投资,针对不同市场投放,逐步在低价通路车型领域建立优势,最终实现市场份额持续增长。
*本文数据来源McD数据(全球新车注册数据追踪机构)以自然年新车注册量统计,与车企通常公布的“销量”(即已开票车辆数)存在差异。
来源:爱摩托IMO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