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布内会议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2 08:55 1

摘要:雅布内会议(Council of Yavneh,或称为 Yavneh Assembly)并非一次有明确起止日期、有严格议事规程的“会议”,而是一个指代公元1世纪末至2世纪初,在以色列雅布内城(Yavneh)由犹太贤哲(拉比)领导的一个学术与律法中心的历史时期。

这是一个关于犹太教历史、律法和正典形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事件。

雅布内会议(Council of Yavneh,或称为 Yavneh Assembly)并非一次有明确起止日期、有严格议事规程的“会议”,而是一个指代公元1世纪末至2世纪初,在以色列雅布内城(Yavneh)由犹太贤哲(拉比)领导的一个学术与律法中心的历史时期。它是犹太教在经历巨大灾难后得以存续和转型的关键转折点。

背景:圣殿被毁后的生存危机

公元70年,罗马军队镇压犹太起义,摧毁了耶路撒冷和第二圣殿。这对犹太教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因为:

1. 信仰中心消失: 圣殿是犹太教祭祀、朝圣和节期活动的绝对核心。

2. 领导层真空: 代表传统权威的撒都该派(Sadducees)和祭司家族随着圣殿一同衰落。

3. 身份危机: 没有圣殿,犹太教该如何实践?信仰该如何存续?

核心人物:约翰兰·本·撒基(Yohanan ben Zakkai)

据犹太传统记载,在耶路撒冷被围困期间,法利赛派(Pharisees)的贤哲约翰兰·本·撒基预见到圣殿必被毁灭,于是设计逃出城外,向罗马将军维斯帕先(后来成为皇帝)请求:“请给我雅布内和它的智者。” 他的请求得到应允。

约翰兰的远见在于:他明白在新时代,犹太教生存的关键不再是圣殿的祭祀,而是律法的研习、智慧的传承和社群的祈祷。雅布内就成了实施这一新愿景的“实验室”和避难所。

雅布内“会议”的主要工作与成就

在雅布内,贤哲们(后来由迦玛列二世等人领导)进行了一系列决定犹太教未来面貌的奠基性工作:

1. 确立《希伯来圣经》正典

这是雅布内最著名的成就之一。贤哲们需要最终确定哪些书卷是“神圣的”,应被纳入正典(Tanakh),哪些是“外典”或伪经。

· 讨论与决策: 他们对几部有争议的书卷进行了激烈辩论,特别是:

· 《雅歌》(Song of Songs): 因其是情诗,有拉比认为它“亵渎双手”。但拉比阿基巴极力主张其是寓意神与以色列之爱的神圣寓言,最终被纳入。

· 《传道书》(Ecclesiastes): 因其悲观和怀疑论的倾向而受质疑,最终因其传统上归于所罗门并以“敬畏神”作结而被接纳。

· 《以西结书》: 因其某些律例与《托拉》似乎矛盾而受质疑,但贤哲们最终通过释经学调和了这些矛盾。

· 意义: 此举锁定了犹太教的经典基础,使其不再增减,为流散各地的犹太人提供了统一的精神文本。

2. 标准化犹太祈祷文

失去了圣殿祭祀,祈祷(Tefilah) 成为替代性的、无处不在的敬拜方式。

· 制定《阿米达》祷词: 贤哲们系统化并确立了核心祷文“Shemoneh Esrei”(十八祷词,又称Amidah),其中包含了日常祈祷的祝福、赞美和请求。

· 意义: 这使得全球的犹太人,无论身在何处,都能用统一的语言和形式向神祈祷,极大地增强了犹太社群的凝聚力和身份认同。

3. 律法(Halakha)的适应与权威确立

面对圣殿被毁后的新现实,贤哲们需要解释律法如何适应。

· 解释律法: 颁布法令,解释在无圣殿的情况下如何遵守与圣地相关的诫命。

· 确立拉比权威: 雅布内的贤哲们(被视为坦拿,Tannaim)的释经和裁决成为最高权威,奠定了口传律法《密西拿》(Mishnah)的基础,并最终催生了《塔木德》(Talmud)。从此,拉比犹太教正式成为主流。

4. 犹太历法的统一

此前,犹太历法由耶路撒冷的犹太法庭根据月相观测来宣布。圣殿被毁后,雅布内接管了这一职责,确保所有犹太社群在节期时间上保持一致。

历史真实性与意义

· 并非正式会议: 现代学者认为,它并非一次性的“会议”,而是一个持续数十年的过程,是几代贤哲在雅布内学院持续工作的总称。

· 犹太教的成功转型: 无论其具体形式如何,雅布内时期都象征着一个伟大的成功:犹太教从一个以圣殿和土地为中心的宗教,成功转型为一个以律法书、祈祷和研习为中心的、可以适应任何流散环境的普世性宗教。

总结:雅布内的遗产

雅布内会议是犹太教历史上的一次创造性自我革新。它通过:

1. 固定正典: 提供了统一的经典。

2. 确立祈祷: 提供了替代祭祀的敬拜方式。

3. 发展律法: 提供了适应新生活的指南。

4. 建立权威: 提供了新的领导核心(拉比)。

从而,在看似灭绝的灾难之后,为犹太信仰和民族的火种找到了新的存在形式,使其得以延续至今。可以说,没有雅布内,就没有今天的拉比犹太教。

来源:海棠入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