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的死,让大清朝野震动。此人便是琉球王国派往清朝的留学生——林世功。此后不久,懦弱的大清与日本签订协议,琉球王国失去了大清的保护,彻底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最终被融入日本领土!
1880年,光绪六年十月十八,上午。一个说中文的青年在大清总理衙门前,挥剑自杀!
他的死,让大清朝野震动。此人便是琉球王国派往清朝的留学生——林世功。此后不久,懦弱的大清与日本签订协议,琉球王国失去了大清的保护,彻底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最终被融入日本领土!
林世功出生于1842年的琉球久米村,这个地方是洪武年间明朝赐“闽人三十六姓”聚居之所。这些福建移民的后裔在琉球社会中担任外交、贸易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角色,林世功便是其中一员。他的先祖是福建移民林喜,家族在琉球已生活数百年,但仍保持着中华文化的传承。
久米村子弟自幼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汉语汉文,教材多为四书五经,教育制度仿效中土庠序之制。1865年,林世功因德才出众被选拔为官费留学生,四年后与林世忠、毛启祥、葛兆庆三人一起奔赴北京,入读京师国子监。留学期间,毛启祥病死在前往清国留学的船上,葛兆庆与林世忠死于京师求学途中。
1873年,同治十二年,硕果仅存的林世功学满归国,随同琉球朝贡使者向德裕、蔡大鼎搭乘商船,回到阔别五年的琉球故土。在国子监期间,他出版了诗集《琉球诗录》,作品内容丰富,包括吟咏北京名胜、思念故乡亲友、歌颂中琉友谊等,显示出相当的文学造诣。
归国后,林世功受到重用,先任久米村诗文官话侍讲,后升至国学大师匠,1875年更被擢升为世子尚典的讲师。当林世功在琉球平步青云之时,这个古老的王国正面临来自日本的巨大压力。
1872年,日本将琉球国改为琉球藩;
1874年,日本先打着“八瑶湾事件”的旗号,以替遇难的琉球人报仇为由,出兵占领了宝岛。此后,日本给清国施压,签订了《日清两国互换条款》,胁迫清国默认放弃对琉球国的宗藩关系,为下一步占领琉球做好了铺垫。
1875年,日本强令琉球停止向清朝朝贡。
1876年,琉球国王尚泰秘密派遣紫巾官向德宏和陈情通事林世功等39人乘小船前往福建求救。他们向闽浙总督何璟递交国王咨文,陈述日本阻贡详情,呼吁清廷救助。何璟听完二人汇报后,惊出一身冷汗,片刻不敢耽搁,火速将情报送至京师,并转达了琉球使者想进京面圣的请求。
但是,老大哥清国却并不想管这个“闲事”,因为它认为琉球乃一弹丸小国,为了它跟日本决裂划不来。大清的总理衙门给了向德宏、林世功八个字的回复:“以情理二字相驳诘”。
人家大兵压境了,清政府居然让琉球人自己去和日本人讲理?!腐败的大清完全没有替琉球出头的意愿,对这个藩属国丧失了任何责任感。
1879年,日本正式实施“琉球处分”,废琉球藩置冲绳县,将国王尚泰、世子尚典等王室成员挟至东京软禁。得知亡国噩耗后,林世功等人在福州待不住了。
他北上京师,于1879年10月到达北京,开始积极展开救国活动。从1879年10月23日到1880年11月18日,他们共9次向总理衙门或礼部请愿,呼吁清政府派兵讨伐日本,帮助琉球复国。
他们在百官上朝必经的东华门外跪候,见到大臣便跪地哭诉,许多清朝官员深受感动,但也只能安慰他们不要哭出声,免得被日本人知晓。
与此同时,清政府正与日本进行秘密外交。经美国前总统格兰特斡旋,日本提出“分岛改约案”,将琉球南部的先岛群岛让给清国,清国则需修改《中日修好条规》,给予日本片面最惠国待遇。清廷有意接受,并计划在先岛群岛恢复琉球国。林世功等人得知后,于1880年9月28日向总理衙门递交反对分割琉球的请愿书,指出先岛群岛贫瘠不能立国,请求恢复琉球全境。
然而他们的努力未能改变清政府的决定。1880年10月21日,中日草签了分岛改约的协定。面对这一结果,林世功深感失望,决定以死明志。1880年11月20日上午,他以个人名义向总理衙门呈递最后一封请愿书后,手提长剑,来到总理衙门门前,自杀殉国!
林世功在绝命诗中写道:“古来忠孝几人全,忧国思家已五年。一死犹期存社稷,高堂专赖弟兄贤。”另一首则表达了对家人的愧疚:“廿年定省半违亲,自认乾坤一罪人。老泪忆儿双白发,又闻噩耗更伤神。”
这些诗句真切反映了他忧国思家、忠孝难两全的艰难处境。林世功的死震动了清廷。慈禧太后叹道:“此诚忠臣也!实属可悯。”清政府赐银二百两,将其安葬于通州张家湾琉球国墓地。他的死也促使清廷重新考虑“分岛改约案”,最终没有签署该协定。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也始终未能帮助琉球复国。
林世功的自杀殉国,体现了儒家文化中“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念。他自幼接受儒家教育,深受“君忧臣辱、君辱臣死”思想的影响。在故国危亡之际,他选择以生命表达对日本侵略的愤慨、对宗主国清朝的失望、对未能完成使命的歉疚,以及作为小人物在大局势面前的无奈。
琉球人将林世功视为民族英雄,评价他“恪尊'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之义,移孝作忠,以死明志”。中国学者也给予高度评价,大陆学者谢必震称“琉球的历史也因为他,有了那么醒目的重重一笔”;台湾学者杨仲揆赞扬他“默默然以坚定而平凡的步伐,走向死亡,真正做到视死如归”。
林世功葬于通州张家湾琉球国墓地,这里共埋葬了14位琉球人士,包括贡使、官生、陈情使、都通官等,是中国境内琉球国墓地中葬者级别最高的地方。遗憾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当地村民因不了解琉球被日本吞并的历史,误将琉球人与日本人混为一谈,将这些墓碑推倒砸烂。
1996年,在该墓地发现了“琉球王国陈情都通官”王大业的墓碑,这是该墓地仅存的石碑,现保存在通州区博物馆内。
2023年7月4日,日本冲绳知事玉城丹尼访华时,专程赴北京通州琉球国墓地遗址祭拜,遵循琉球古礼,为这些先辈亡灵奉上祭品。
神州陆沉,鞑虏窃国,日人强占琉球。那年林世功找错了地方,磕错了头,求援不成,挥剑自刎。但是老中真的记下了。有位天降猛男在《祭黄帝陵文》写下一句“琉台不守”,老中没忘!
两百多年历史的美国人不能理解,什么样的承诺值得守一百多年呢?
来源:历史按察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