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中央文明办发布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福建省蓝天救援防灾减灾中心三明(三钢)队秘书长吴玉清榜上有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故事,向好人致敬,与榜样同行。
核心提示
日前,中央文明办发布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福建省蓝天救援防灾减灾中心三明(三钢)队秘书长吴玉清榜上有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故事,向好人致敬,与榜样同行。
东南网9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罗昱伦)“按压要垂直用力,深度5到6厘米,频率每分钟100到120次。”8月27日,三明市三钢安全教育体验馆内,一堂急救培训课程正在开展。蓝天救援队队员吴玉清屈身跪地,一边利用人体模型示范,一边向学员仔细讲解心肺复苏的技术要领。
51岁的吴玉清是福建三钢集团的退休职工,现为福建省蓝天救援防灾减灾中心三明(三钢)队秘书长。自2013年入队以来,她已参加国内外大型救援任务125次,服务群众12700余人次。日前,中央文明办发布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吴玉清榜上有名。
尽力为灾民带去温暖
吴玉清从工人到救援队员的转变,始于2013年的一场演讲。
那天,三明市蓝天救援队成立仪式上,厦门蓝天救援队队长陈素珍前来授旗,并分享发生在地震现场的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救援故事。这让前来观礼的吴玉清深受触动,并悄然种下一颗种子:“我想加入这支充满爱的队伍,和大家一起守护生命。”经过一系列专业培训与考核,她成为一名正式队员。
常年奔赴险境,淬炼了吴玉清的救援技巧与协作能力,也愈发坚定了她守护生命的信念。
今年3月,缅甸曼德勒市遭遇强震。吴玉清随厦门蓝天救援队一行25人,携1.5吨救援物资紧急驰援。
在吴玉清挖掘救援过程中,一名灾民上前,带着哭腔求助。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一处倾斜楼房内,两根交错的房梁间,一道人影悬在空中。
“他的家人已困在废墟长达3天,生还希望渺茫。他唯一的愿望,是将家人的遗体从倾斜楼房内带出来。”吴玉清回忆道。灾民声泪俱下的请求令人动容,她与队友当即伸出援手。
半坍塌的建筑结构复杂,大型设备无法进入,队员们只能用铁锹挖掘。为最大限度保护遗体,4名队员用毛毯小心翼翼进行包裹,随后弯腰俯身,在狭窄的空间里接力传递……40摄氏度高温下持续一个多小时艰难作业,让队员们几近虚脱。而灾民最后发自内心的感谢,又让所有辛苦化为了欣慰。
“救援队有规定,敬畏每一个生命。哪怕他们已经逝去,也要将他们完整地从废墟中护送出来。尽力为灾民带来一些温暖与希望,就是我们行动的价值。”吴玉清说。
充满挑战的“大管家”
除惊心动魄的救援之外,吴玉清和其他女队员还承担着另一项重要任务——队伍的后勤保障和物资保管。
“‘大管家’的职责同样充满挑战,从往返机票、住宿的安排,到与当地政府、志愿者等方面的对接,都是保障救援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环节。”吴玉清坦言,其中一项较大的挑战,便是灾区捉摸不定的天气。
时间回拨到2023年2月,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昼夜超20摄氏度的温差,考验着前去执行救援任务的吴玉清等队员。为保证食材和饮用水不结冰,每晚睡前,她都要和队友将物资一件件搬进帐篷,用被子盖好、保温。凌晨三四点,其他队员尚在梦乡之时,她已将冻得硬邦邦的衣服烘软理顺,在刺骨的寒冷中开始新一天的忙碌。寒冷的天气让她的手上布满裂口,每次清洗物品,裂开的指甲和伤口浸泡在冰水里,钻心的刺痛感成为她至今难忘的回忆。
“一线队员回营地的时间无法确定,小瓦斯炉派上了大用场,能让辛苦一天的战友吃上热汤热饭。”吴玉清说。为期8天的救援中,队员们不顾身体疲累,顶着漫天粉尘,在满目疮痍的大地上刻下足迹。他们见证了无数触动人心的瞬间:废墟中互相守护的一家三口,瓦砾边不愿离去的孤独父亲……最终,在大家共同努力下,43名遇难者遗体从残垣断壁中被带出,得以安息。
艰辛的救援任务锤炼着每一名队员,伤痛与疲惫化为他们最坚实的盔甲。“每参与一次救援,就多一次心灵的洗礼,多一分对生命的敬畏。灾民真诚地感谢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奖励。”吴玉清动情地说。
激起善与爱的涟漪
对坚强的吴玉清而言,家人是她最大的牵挂。
2014年10月,入队仅一年多的她接到首个大型救援任务——前往云南普洱参加地震救援。临行时,救援队要求所有参加人员将自己的血型和家人的联系方式登记备案。吴玉清犹豫再三,最终留下妹妹的电话。“我要去云南抗震救灾,留了你的电话,别告诉爸。”
“为什么留我的?姐,我没那么坚强!”电话那头沉默许久,传来带着哭腔的质问。那一刻,吴玉清觉得:“自己太自私了。”
灾情紧急,吴玉清毅然奔赴一线。“云南多危险!马上回来!”父亲得知后又气又怕,但灾区通信中断,电话无法拨通。老人不敢接触任何外界消息,只能一遍遍重拨女儿的号码,内心无比煎熬。
几天后,信号恢复,吴玉清的手机涌入妹妹发来的一连串短信。“爸问你吃饭没有?”“爸问你睡得好吗?”“清,累不累?爸说回家吧。”……吴玉清看着短信,泪水夺眶而出。“爸,对不起没说实话,但是这里确实需要我。”
2023年土耳其7.8级地震发生后,吴玉清的电话再次响不停,都是劝她“千万别去”。
“大家都劝我,老队员不用再冲锋陷阵。但我认为,年轻队员需要领路人。”吴玉清说,如今,亲友的反对渐渐化为理解,她的每次平安归来,都成了全家最开心的节日。
吴玉清退休后仍热心公益,不是穿梭于山林街巷搜寻走失老人,就是深入学校社区传授急救自救知识。她参与的每一次行动,如同石子入水,激起一圈圈善与爱的涟漪。
“‘中国好人’不属于我个人,是集体的光荣。希望能有更多爱心人士加入我们,一起帮助他人、传播大爱。”谈及“中国好人”这份荣誉,吴玉清表示。
来源: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