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沁昆仑:推动“上海智慧”扎根南疆,让教育现代化成果惠及每一个孩子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2 07:50 1

摘要: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教育厅联合公布2025年度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典型案例评选结果。上海对口援建的喀什第六中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喀什实验中学)凭借《制度创新释放办学活力——上海市教育援疆团队助力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践》案例脱颖而出,获评自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教育厅联合公布2025年度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典型案例评选结果。上海对口援建的喀什第六中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喀什实验中学)凭借《制度创新释放办学活力——上海市教育援疆团队助力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践》案例脱颖而出,获评自治区级最佳案例之一。这标志着上海教育援疆工作实现从“输血帮扶”到“体系赋能”的跨越。

此前,喀什六中于2023年获评“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2024年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自治区德育示范校”“自治区书香校园”。这一系列荣誉不仅是对上海教育援疆团队十五载接续奋斗的肯定,更标志着“上海经验”转化为“喀什实践”的制度创新成果,为边疆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上海方案”。

从喀什六中聚焦基础教育全面提质增效,到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再到喀什大学打造南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思政课程,上海教育援疆“三箭齐发”,成绩斐然。

上海援疆干部、喀什地区教育局副局长孙利强表示,教育援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工程。上海援疆将持续推动“上海智慧”扎根边疆,让教育现代化成果惠及每一个孩子,为稳疆兴疆注入持久动力。

喀什六中:“为边疆育英才”

聚焦“带不走的教师队伍”,喀什第六中学案例创新“诊断-移植-培训-迭代”四步工作法,通过三大制度革新,构建“制度-人才-文化”三位一体援疆范式。

治理体系现代化,引入上海“一校一章程”决策机制,制定《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喀什实验中学章程》,创新性将“文化润疆”“为边疆育英才”写入总则。通过“1+1+N”帮扶机制(即1名援疆专家+1名本地骨干+N个管理部门),快速构建学校现代治理体系。先后有七项制度被喀什地区教育局采纳为区域标准。

教学管理科学化,引入上海教研“三定三备”备课规范,开发《分层教学模板》在全区示范;建立“30分钟响应”等18项可量化服务标准。重点完善教务管理体系,制定42项配套可视化制度。培育管理理念,设立“管理创新奖”,激发本土教师积极性。

文化润疆数字化,援疆团队开发AI德育分析模块;指导开发学生成长电子档案系统,实现家校数据实时共享。

上海援疆教师、喀什六中校长陈伟文介绍,从2016年上海对口支援喀什六中以来,先后选派6批78名干部人才赴喀什六中援建。

2023年9月,喀什六中东城新校区挂牌使用。上海援疆教育集团师资培训中心成立后,已培育自治区特级教师4名、自治区名师工作室2个、地区级教学名师工作室5个,25名骨干教师进入名师工作室,形成“塔尖引领、塔身支撑、塔基夯实”的梯级人才格局。

如今,喀什六中高考升学率连年攀升,入选国家体教融合试点单位,成为地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足球人才培养链条的重要一环。开展“山海同心·沪喀同行”中华文明溯源研学活动,成为地区特色研学案例。未来,将在办学经验推广、打造国际教育高地、数字援疆等方面久久为功。

喀什理工:奋力实现“十百千万”目标

根据南疆高等职业教育提质扩容要求,今年,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计划招生3300人,高职学生预计将超5800人。

第十一批上海市援喀什教育帮扶人才工作队队长、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彭宗祥表示,未来三年,将实现“十百千万”发展目标,即打造10个品牌专业、培养100余名双师型专任教师、培育1000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校生规模超过10000人。

夯实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基础,拓宽人才培养路径。在自治区教育厅的指导下,进一步发挥“组团式”教育援疆力量,完善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示范实训中心,打造精品课程,培育教学成果。整合资源促进学校,加大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通过建设微专业和专业方向,建立产教联盟、企业冠名系(班)、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以及产业学院等多种形式,推动校政企社协同育人,探索实现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同步联通。同时,与莎车县签订校地共建战略合作协议,成立教育联盟,发挥“一校四县”中高职一体化培养职教联盟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推进“岗赛课证”一体化教育教学改革。对1000名学生进行考证培训,建设3个职业证书考点,对接省市和国家级赛事,开展第一轮五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

下一步,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实习就业工作。落实2023级463名毕业生教师“一对多”包联的就业工作责任制。确保11月底前,全体毕业生完成实习对接。

专业拓展方面,2026年,至少新增7个专业、增设无人机技术应用等微专业1-2个。继续与喀什大学、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等本科高校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争取再新增高本贯通(3+2)专业3-5个。搭建1-2个专业群,积极申报自治区级一流专业群培育项目。

产教融合方面,完成与100家优质企业的框架合作协议签署。牵头成立新疆上海企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并成功召开成立大会,搭建起跨区域、跨行业的协同发展平台。2026年,争取数字产业学院开办。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至2025年底,围绕学院重点建设的电子信息、机械电气、土木工程、汽车工程、健康护理、商贸物流等6大专业群,针对性引进相关领域人才,支撑实训室建设与专业发展。力争“双师型”教师占比50%以上,教师培训人数70%以上。依托柔性援疆专家开展青蓝工程,“老带新”培养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学院内涵式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坚实保障。

从“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共建”到“石榴籽小先生”

今年7月,沪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共建推进会在喀什大学举行。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喀什大学、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9所合作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代表作交流发言。会议发布《沪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合作共建总结和2025年重点工作计划》,生动诠释“沪喀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会上,上海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青年骨干教师与喀什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1+1”结对,确立29对结对帮扶关系。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援喀什大学银龄教师方旭光介绍,2025年上海市高校教师国情教育研修班举办,上海48所高校的49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未来,沪喀两地将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教育协作标杆,构建长效机制,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打造有道理、有体验、有感触的教育课堂,不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

在上海援疆的支持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仅融入大学生的思政课堂,而且成功塑造小学生的教育品牌。

2024年8月,上海援疆前指联合喀什地区教育局,在莎车、泽普、叶城、巴楚等四县创新启动“石榴籽小先生”计划。这一以陶行知“小先生制”为蓝本的教育实践,不仅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飞入寻常百姓家”,更以“小手拉大手”的温情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教育援疆的鲜活样本。

叶城县红军小学的孜努热·努尔买买提是广播站的小播音员,也是家里的“推普员”。她每天教父亲学说普通话,从“你好”“谢谢”开始,三个月后,父亲已能流畅背诵唐诗。数据显示,四县累计8万余名学生参与活动,带动家长16.3万人次。通过讲述神话传说、英雄事迹、新疆四史,“小先生”们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每个家庭,有形有感地增进了“五个认同”。

如今,“石榴籽小先生”已成为喀什教育的一张金名片。叶城县评选出千余名金银奖章获得者,巴楚县将活动纳入“红领巾奖章”体系,莎车县通过亲子比赛深化情感联结,泽普县开发两条县域内青少年研学线路,邀请上海学子手拉手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我们要让‘小先生’成为国家通用语言的传播者、民族团结的践行者、民族融合的推动者”这份愿景正在实现:孩子们用普通话讲述中国故事,用科学实验展示现代文明,用戏曲联唱传承文化根脉。正如快板节目《争做石榴籽小先生》所唱:“石榴籽儿红又亮,小先生们党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情更浓!”

栏目编辑:顾莹颖 文字编辑:赵菊玲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