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之前,超外差式接收机(包括民用的收音机)都用6A2七级管变频。把七极管分成两部分,三极管做本振,五极管做混频。实际上是在一个七极管内的。这有一个缺点,本振信号容易窜到输入线圈发射出去。过去,如果一个院子里有几个收音机,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张阿三在美美地收听广播
图1 6U17七极三极管
图2 6U1变频电路
图3 6U1高低放来复电路
6U1,苏联型号是6И1П,北京电子管厂产品。
之前,超外差式接收机(包括民用的收音机)都用6A2七级管变频。把七极管分成两部分,三极管做本振,五极管做混频。实际上是在一个七极管内的。这有一个缺点,本振信号容易窜到输入线圈发射出去。过去,如果一个院子里有几个收音机,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张阿三在美美地收听广播,李阿四也打开收音机收听京剧,那边张阿三收音机出现啸叫声。这种情况就是本振信号泄漏。
如果改用6U1,这种现象就大为减轻。因为,6U1是把七极管和三极管封装在一个管子里。七极管与三极管之间是有屏蔽的。三极管构成本机振荡电路,七极管实现混频。你只要在本振线圈加屏蔽罩,本振信号泄漏现象就基本消失了。
因此6U1出来后,科研单位、部队的各种收信机大多陆续改用6U1。高档民用收音机也有用6U1的。香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也很喜欢6U1。88年去香港计算中心培训,中心附近有一家专门卖世界各国电子管的小商店,就囤积了几十只6U1。老板说,台湾人也来他那里买。
随便什么管子,到了业余爱好者手里,总想玩出点花样。图3是采用6U1的来复式电路。
我过去收集了一些6U1电路,找到了会发给条友们鉴赏。
曾有一位常在《无线电》杂志上撰文的高手,将6U1用音响电路,然后在《无线电》杂志上发表文章,说6U1线性不好,不适合用于音频放大。6U1、6A2,线性肯定不好。混频的原理,就是将两种不同频率的信号叠加在非线性器件上,产生出两个频率之差及之和。如果把混频管的工作点选在线性区,出来的中频信号就很弱。如果用一个电阻做混频,那一点中频信号也没有,因为电阻是线性元件。所以我们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要学点理论。
同样道理,6J1、6J2的线性比6K4好得多。6K4不是因为线性很差,怎么能实现自动增益控制?这个,以后会专题介绍。
下面是6U1的特性参数。
【类型】 旁热式阴极三极-七极管
【主要用途】本振/混频
【参数】
灯丝电压(Uf)=6.3V;
灯丝电流(If)=0.3A;
(三极管部分)
阳极电压(Ua)=100V;
阳极电流(Ia)=11±4mA;
栅极电压(Ug)=0V;
阳极耗散功率(Pa)=0.8W;
跨导(S)=3.7mA/V;
内阻(Ri)=6kΩ;
放大系数(μ)=25.
(七极管部分)
阳极电压(Ua)=250V;
阳极电流(Ia)=3.3±1.24mA;
第一栅极电压(Ug1)-2V;
第二四栅极电压(Ug2g4)=100V;
第二四栅极电流(Ig2g4)=4~9mA;
变频跨导(Sc)=0.77mA/V;
内阻(Ri)=1MΩ.
(极间电容)
输入电容(Cin)=2.6pF;
输出电容(Cout)=1.8pF;
过渡电容(Cag)=1.0pF;
(七极管部分)输入电容(Cin)=2.6pF;
输出电容(Cout)=1.8pF;
过渡电容(Cag)≤0.006pF.
【极限运用数据】
最大灯丝电压(UFMax)=7.0V;
最小灯丝电压(Ufmin)=5.7V;
最大灯丝与阴极间电压(Ufkmax)±100V.
(三极管部分)
最大阳极电压(Uamax)=250V;
最大阴极电流(Ikmax)=6.5mA;
最大阳极耗散功率(Pamax)=0.8W;
最大栅极电阻(Rgmax)=0.5MΩ.
(七极管部分)
最大阳极电压(Uamax)=300V;
最大第二四栅极电压(Ug2g4max)=300V;
最大阴极电流(Ikmax)=12.5mA;
最大阳极耗散功率(Pamax)=1.1W;
最大第二四栅极耗散功率(Pg2g4max)=1W;
最大第一栅极电阻(Rg1max)=2MΩ;
最大第三栅极电阻(Rg3max)=3MΩ.
来源:露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