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病虫害!揭秘杨梅绿色防控的秘密技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2 04:07 1

摘要:杨梅是我国南方著名的特色水果,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然而,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杨梅的产量与品质。深入了解杨梅病虫害发生特点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对杨梅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告别病虫害!揭秘杨梅绿色防控的秘密技术

陈 舟等

杨梅是我国南方著名的特色水果,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然而,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杨梅的产量与品质。深入了解杨梅病虫害发生特点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对杨梅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杨梅常见病虫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

(1)杨梅褐斑病 危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叶片上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严重时,叶片大量枯黄脱落,导致树势衰弱。影响杨梅果实后期的养分供应,导致果实品质下降。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气孔或伤口侵入。一般 5—6 月开始发病,7—8月为发病盛期。果园通风透光不良、树势衰弱、土壤肥力不足时易发病。

(2)杨梅癌肿病 危害症状:主要发生在枝干上,尤以2~3年生枝条受害严重。初期病部产生乳白色小突起,表面光滑,后逐渐增大形成肿瘤,表面粗糙,呈褐色至黑褐色,质地坚硬。肿瘤以上的枝条生长衰弱,严重时整枝枯死。

发病规律:病菌在病枝肿瘤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季借雨水、昆虫等传播,从伤口侵入。4—5月和9—10月为发病高峰期。树势弱、伤口多、管理粗放的果园发病重。

(3)杨梅炭疽病 危害症状:主要危害果实。发病初期,果实表面出现淡褐色水渍状病斑,随后病斑迅速扩大,颜色加深,变为深褐色或黑色,病部凹陷,果肉腐烂,严重时全果腐烂,表面产生粉红色黏稠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果、病枝等残体上越冬。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等传播,从果实的皮孔、伤口侵入。杨梅成熟期若遇连续降雨、湿度大的 天 气 , 炭 疽 病 极 易 爆 发流行。

(4) 杨梅果蝇 危害症状:以幼虫蛀食杨梅果实,被害果实凸凹不平,果汁外溢,甚至腐烂,失去食用价值。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成虫体长3~4毫米,黄褐色,复眼红色。幼虫蛆状,白色。在浙江等地,每年发生 10~11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5月中下旬成虫开始羽化,6—7月杨梅果实成熟期为危害高峰期,成虫将卵产于果实上,卵孵化后幼虫即蛀食果实。

(5)杨梅卷叶蛾 危害症状:幼虫吐丝将叶片卷曲,在卷叶内取食叶肉,仅留表皮,严重时整株叶片卷曲枯黄,影响光合作用和树势。

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成虫体小,翅展约15~20毫米,前翅褐色,有黑色斑纹。幼虫淡绿色,头部褐色。一年发生2~3代,以幼虫在卷叶内或树皮缝隙中越冬。4—5月第一代幼虫开始危害,6—7月第二代幼虫发生,8—9月第三代幼虫危害。

2.农业防治技术

(1)加强果园管理 主要措施如下: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虫能力。例如,成年树每年秋季施入腐熟农家肥 20~30 千克/株,配合过磷酸钙 1~2 千克/株,52%硫酸钾 0.5~1 千克/株。

科学修剪,保持树冠通风透光。成年果树要开天窗增加树冠内部光照,促进内膛开花结果。冬季修剪时,疏除过密枝、枯枝、病枝等,改善果园小 气 候 , 减 少 病 虫 害 滋 生场所。

及时清除果园内的落叶、落果、病枝等,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越冬基数。

(2)选用抗病品种及健壮苗木 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抗病虫能力强的杨梅品种,如荸荠种、东魁等。购买苗木时,选择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健壮苗木,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

3.物理防治技术

(1)灯光诱捕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果园内悬挂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每 30 ~50 亩(1 亩=667 平方米,下同) 安 装 一 盏 , 灯 距 地 面1.5~2 米,从 4 月中旬开始,每天日落至日出时开启,可诱捕杨梅卷叶蛾、果蝇等多种害虫成虫。

(2)糖醋液诱杀 可自制糖醋液诱杀果蝇成虫。按糖∶醋∶酒∶水=1∶4∶1∶16的比例配制糖醋液,装入塑料瓶或盆中,悬挂在杨梅树树冠中下部,每亩放置15~20个,定期更换糖醋液,可有效诱杀果蝇成虫。

4.生物防治技术

(1)保护和利用天敌 杨梅果园内的许多昆虫是害虫的天敌,如寄生蜂、捕食性瓢虫等。避免在天敌活动高峰期使用广谱性杀虫剂,保护果园生态平衡,让天敌发挥自然控害作用。例如,释放赤眼蜂可寄生杨梅卷叶蛾的卵,降低害虫虫口密度。

(2)应用生物制剂 使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等生物制剂防治杨梅病虫害。如在杨梅卷叶蛾幼虫初期,喷施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 1 000~1 500 倍液,可有效控制害虫危害。这些生物制剂对环境友好,对人、畜安全,且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5.化学防治技术

(1)杨梅褐斑病 在春梢萌发期和果实采收后,各喷一次1∶2 ∶200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发病初期,可选用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 750~1 500 倍液或 400 克/升氯氟醚吡唑酯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 7~10 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注意要使用不同的药剂交替使用,避免产生交互抗性。

(2)杨梅癌肿病 在3—4月和8—9月,用刀刮除病斑,然后涂抹70%无机铜干悬浮剂50~100 倍液或 45%春雷喹啉铜1 000~1 500倍液进行消毒保护。

(3) 杨梅炭疽病 在5月底 , 用 42.4% 唑 醚 氟 酰 胺1 500~2 000 倍液或 325 克/升苯甲嘧菌酯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需要注意的是此时杨梅已经快要成熟上市,特别需要注意安全间隔期。

(4)杨梅果蝇 在果实成熟前 20~25 天,选用 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2 000~3 000倍液或 2.5%溴氰菊酯乳油2 500~3 000 倍液喷雾,重点喷施地面。选用 200 克/升氯虫苯甲酰胺 2 000~3 000倍液或 100 克/升溴虫氟苯双酰胺2 000~3 000 倍 液 喷 施 树 冠防治。

(5)杨梅卷叶蛾 在幼虫3 龄前,选用 5%高氯甲维盐750~1 000倍液或34%乙多甲氧虫 1 000~1 500 倍液喷雾防治。

要特别提醒的是,化学防治时,要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操作,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避免农药残留超标,确保杨梅果实质量安全。并在采收前20天进入绝对休药期,禁止施用任何化学农药及植物生长调节剂。

来源:青钱柳

相关推荐